在位畢節威寧爐山鎮境內,由華能新能源貴州清潔能源分公司打造的華能烏江源風電場上,198台風機葉片隨風轉動。這個風電場由6個風電場項目組成,年發電量約6.5億千瓦時,可供約20萬戶家庭使用。
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鹽倉鎮白草坪風電場。岳剛 攝
目前,華能新能源貴州清潔能源分公司已在貴州建成24座風電場,總裝機容量118萬千瓦,累計輸送綠電超231億千瓦時。
截至2025年7月底,貴州風電累計裝機容量達905.86萬千瓦。産業鏈上,風電裝備製造産業年産值超150億元,形成了以貴陽、遵義、畢節、六盤水為核心的産業集群,産品不僅滿足本省及西南地區需求,更遠銷東南亞、南美等國際市場,成為貴州工業高品質發展的又一個重要增長極。
裝機規模持續擴大
8月5日,記者來到走進銅仁市松桃苗族自治縣盤石鎮,只見延綿起伏的山脊上,幾十台風力發電機正迎風轉動,為靜謐群山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隨著這些“大風車”葉片的轉動,山上狂野的山風正被源源不斷地轉化成綠色電能。
“盤石風電場項目投資4.6億元,並網裝機容量4.95萬千瓦。該公司還在松桃長坪鄉投資7億余元建設總裝機容量10萬千瓦的風電場。”松桃龍源新能源有限公司松桃區域開發建設總監閆向雨説,地處黔、湘、渝交界的松桃,風能資源可開發量約為100萬千瓦,該公司還在松桃長坪鄉投資7億余元建設總裝機容量10萬千瓦的風電場。
據測算,銅仁市蘊含700萬千瓦風電可開發潛力資源,目前已建成投運風電項目9個,合計裝機70萬千瓦,年發電量約15億千瓦時,初步建立起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
風從山間來,送電到萬家。近年來,貴州緊抓新能源産業發展機遇,將風電裝備製造作為推動新型工業化的重要抓手,逐步構建起涵蓋風電葉片、塔筒、發電機等關鍵部件的全産業鏈體系,實現從傳統能源向綠色能源裝備製造的産業升級。
“十四五”期間,貴州累計新增風電裝機344萬千瓦,相比2020年底增長62.5%,目前在建風電項目裝機852萬千瓦,預計2025年底累計超1000萬千瓦,綠電佔比達到30%。
構建全鏈條生態圈
在威寧經開區風電産業園的貴州保龍設備製造有限公司生産車間,焊接聲、電鋸聲連綿不絕,各個生産區的工人正在有序忙碌。
貴州保龍設備製造有限公司于2013年入駐威寧經開區風電産業園,是一家風力發電塔筒製造、鋼結構製作、風電設備零部件製造,兼顧風力發電機組保養、維修及安裝的企業。
貴州保龍設備製造有限公司風電塔筒生産車間,工人在對卷好的鋼板進行焊接。趙慶能 攝
公司自進駐威寧經開區風電産業園以來,已實現銷售收入近20億元.主要根據威寧自治縣、貴州省乃至全國的風力發電企業需求,生産1500KW到7150KW風力發電塔筒,年産各種型號風力發電機組塔筒180余套。
作為新能源裝備製造“新秀”,貴州保龍設備製造有限公司是西南地區規模較大專業從事風力發電塔筒製造的生産企業,目前年産3萬噸風電塔筒製造二期項目已建成投産。
威寧經開區積極推動風電裝備智慧製造基地、儲能電池生産線等項目建設,助力風電等新能源産業鏈向高端化、智慧化延伸。
從風機裝機發電,到風機葉片、塔筒等自主生産,貴州風電裝備製造産業佈局精準落子,正構建全鏈條生態圈。
今年4月23日,在貴州新能源産銷對接會暨電氣風電2025年度供應商大會上,上海電氣與龍裏縣簽訂框架合作協議,規劃佈局打造上海電氣風電“一總部一基地三中心”,建設上游材料、核心部件、風電整機到運維服務的新能源全産業鏈,目標是打造國內重要的風電裝備製造基地。
到2026年,龍裏産業園風電年産值預計達30億元,2030年,爭取帶動上下游企業年産值突破100億元,形成涵蓋研發設計、生産製造、安裝調試、運維服務的完整風電裝備全産業鏈,使貴州成為國內重要的風電裝備製造基地之一。
形成多點開花格局
貴州風電裝備製造産業佈局緊扣資源稟賦與市場需求,形成了“多點開花、協同發展”格局。
在葉片製造領域,安順經開區風電葉片産業園能生産出長度超過100米的陸上風電葉片和90米海上風電葉片,産品具有高強度、輕量化、耐腐蝕等特性,可適應複雜山地環境和海上高鹽霧氣候。目前,安順經開區風電葉片産業園年産風電葉片500套以上,已成為西南地區最大的風電葉片生産基地之一。
在塔筒製造方面,位於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義市清水河工業園區的貴州磐石高科新能源有限公司,專注于風電塔筒、法蘭及緊固件等關鍵部件的研發與生産,年産能達20萬噸。其自主研發的“超大直徑塔筒成型技術”,解決了山地風電運輸難題,生産出的百米級超高塔筒可通過分體式設計運輸至現場組裝,極大提升了貴州山地風電場的建設效率。
在産業鏈配套環節,貴州積極推動本地企業參與風電裝備關鍵零部件的生産。通過引進龍頭企業、培育本土企業、延鏈補鏈強鏈,貴州已基本建成涵蓋風電整機、葉片、塔筒、齒輪箱、發電機、控制系統等關鍵部件的全産業鏈體系,本地化配套率超過70%,顯著降低了風電項目建設成本,提升了産業競爭力。
上海電氣葉片生産車間
今年3月底,省能源局、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聯合印發的《關於推動全省風電裝備製造産業高品質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6年全省風電裝備製造産業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發展水準進一步提升,基本形成産業佈局合理、協調互補發展的産業鏈,主機年産能達到1000萬千瓦。
省能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立足現有投資建設項目和産業基礎,優化産業佈局“強鏈”,大力培育龍頭“鏈主”企業,積極引進關鍵零部件生産企業,強化産業配套“補鏈”,引導風電裝備製造企業與風力發電企業深化合作,積極開拓市場“延鏈”。(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張秀雲)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