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非遺“活” 起來 旅遊“火”起來——黔東南州“非遺+旅遊”激活文旅新動能
2025-08-20 11:13:52來源:黔東南微報編輯:趙瀅溪責編:趙瀅溪

  正值旅遊旺季,黔東南州各地文旅市場持續升溫,一場場融合非物質文化遺産與沉浸式體驗的特色活動,正讓黔東南成為全國遊客嚮往的打卡地。

非遺“活” 起來 旅遊“火”起來——黔東南州“非遺 旅遊”激活文旅新動能_fororder_640

  在有著“銀匠村”美譽的雷山縣西江鎮控拜村,暑期的陽光為銀飾工坊鍍上了一層溫暖的光澤,這裡也迎來了一年中最火熱的旅遊季。村裏的石板路上,一群穿著統一隊服的青年格外顯眼,他們是北京科技大學酉良銀響酉方文化傳承實踐團的成員,正在銀匠師傅龍太陽的帶領下,穿梭于各個銀飾工坊開展遊學活動。從承載歷史記憶的古銀幣文化,到見證民族遷徙的苗族歷史,每一個工坊裏,銀匠師傅們都耐心地將非遺背後的故事與技藝娓娓道來,學生們圍坐一旁,聽得津津有味,不時拿起銀片、工具仔細觀察,眼神裏滿是對這項國家級非遺的好奇與熱愛。“我們想通過實地調研、親身體驗,深入了解苗族銀飾的歷史和技藝,助力它持續傳承與發展。”實踐團成員遊清心的話語,道出了年輕一代對非遺傳承的擔當。而對龍太陽來説,暑期的忙碌早已成為常態,“每年這個時候生意都特別好,很多遊客通過小紅書、美團或者旅行社組織的親子游過來,我們的接待一直處於旺季。”銀飾技藝的活態展示與體驗,讓控拜村從“銀匠村”變成了“旅遊村”,也讓村民的腰包越來越鼓。

非遺“活” 起來 旅遊“火”起來——黔東南州“非遺 旅遊”激活文旅新動能_fororder_640 (2)

  同樣熱鬧的還有岑鞏縣,當地以“荷花”為媒,在水尾鎮馬家寨景區打造的“荷花節”,成為激活節日經濟的重要載體。荷花盛放的池塘邊,戰鼓的隆隆聲與遊客的歡呼聲交織在一起,儺技表演者們身著傳統服飾,拿出看家本領,一個個精彩動作,讓現場觀眾屏息凝神,掌聲不斷。這些平日裏深藏於民間的老手藝,如今走上了文旅舞臺,成為遊客觸摸思州文化脈動的重要窗口。“我們把戰鼓、儺技搬出來,就是想讓更多遊客了解思州故事,感受獨特的思州文化。”儺技表演者張先來的話語樸實卻有力,道出了非遺傳承者的初心。而在岑鞏縣客樓鎮下寨村,“農業+旅遊+文化”的發展模式早已落地生根,以“荷花池塘”為核心的旅遊産業項目帶,不僅讓村莊披上了“高顏值”的外衣,更讓集體資産實現增值。“舉辦荷花節不僅帶動了農特産品銷售,提高了村民收入,村容村貌也有了很大提升。接下來我們會把節日辦得更有特色,吸引更多遊客。”下寨村黨支部書記、村民委員會主任楊秀芳的話語中,滿是對鄉村未來發展的期待。如今的下寨村,産業興、百姓富、鄉村美,正是岑鞏縣以文旅賦能鄉村振興的生動縮影。

非遺“活” 起來 旅遊“火”起來——黔東南州“非遺 旅遊”激活文旅新動能_fororder_640 (1)

  近日,丹寨縣萬達小鎮苗年廣場上,一場別開生面的“非遺好笙音”比賽點燃了夏日激情。來自不同地區、不同年齡段的蘆笙演奏者齊聚一堂,他們手持蘆笙,或站或坐,悠揚的笙音在廣場上空回蕩,時而激昂、時而婉轉,為現場觀眾帶來了一場震撼的視聽盛宴。遊客葉陳江第一次近距離接觸少數民族樂器,內心滿是驚喜:“聽到比賽特別震撼,這種音樂文化特別值得推廣,而且這裡的空氣和環境讓人特別嚮往。”參賽選手楊凱燕帶來的傳統舟溪蘆笙表演,贏得了陣陣掌聲,“我想通過演出和學習,把蘆笙傳承下去,讓更多人知道我們的傳統文化。”作為此次活動的策劃者之一,黔東南州丹寨縣非遺保護協會會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潘玉華有著更長遠的規劃:“我們設計了從初賽到決賽的系列活動,就是想不斷發出邀請,把‘非遺好笙音’、蘆笙事業打造成丹寨最大的旅遊IP,吸引更多人來丹寨避暑、旅遊。”在蘆笙聲中,丹寨正以非遺為紐帶,奏響文旅融合發展的“新引擎”。

  黔東南州以“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為指引,始終堅持“活態傳承、創新表達”,將“非遺+旅遊”深度融合,不僅讓古老技藝在新時代綻放新魅力,更讓非遺活起來、旅遊火起來、鄉村富起來。(黔東南州融媒體中心記者 韋啟懸 圖片源於悠然雷山 岑鞏融媒 丹寨融媒)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