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一顆“黃金果”撬動致富密碼
2025-08-29 17:50:06來源:天眼新聞編輯:趙瀅溪責編:趙瀅溪

  八月底的北盤江畔,水城區野鐘鄉的刺梨漸次泛黃成熟。村民李志強小心翼翼地避開枝幹上的尖刺,摘下一顆金黃的果實,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十多年前,這片無礦産資源的土地曾是水城區的“窮鄉僻壤”,將刺梨列為重點主導産業後,如今漫山遍野的刺梨林已成為當地最亮眼的風景線。

  作為野鐘鄉第一批種植刺梨的農戶,今年李志強家12畝刺梨預計産量達1.8萬斤。用他的話來説:“與十年前種玉米時的收入相比,實現了質的飛躍。”

一顆“黃金果”撬動致富密碼

  在水城區,這顆曾被視為“渾身是刺的山野果”的刺梨,如今正以“黃金果”的璀璨姿態,在水城廣袤田野間書寫著鄉村振興的壯美傳奇新篇章。

  事實上,刺梨産業的佈局離不開當地政府的頂層設計和政策支持。2013年,水城區委、區政府經過反復調研,決定將刺梨産業確定為扶貧主導産業。

  但項目推進初期並不順利,當時多數村民持觀望態度。“種玉米雖然收入低,但至少餓不著。刺梨這東西,種出來賣給誰?”李志強回憶道。

  轉機出現在2014年——六盤水市將刺梨列為農業結構調整主導産業。“當時政府免費提供苗木、化肥和技術,發動村民種植刺梨。”李志強説。受益於政策扶持,他果斷將家中幾畝坡地改種刺梨,成為野鐘鄉首批産業先行者。

一顆“黃金果”撬動致富密碼

  三年後,李志強家種植的刺梨進入豐産期,畝産達800斤,年收入1.2萬元。實實在在的收益讓周邊村民紛紛跟進,野鐘鄉的刺梨種植面積逐年擴大。

  其間,六盤水出臺了《“涼都三寶”特色産業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等政策措施,明確到2025年開展刺梨産業提質增效17萬畝。

  在實施“千斤園”刺梨種植提質增效行動中,水城區通過科學規劃補植補造、精細修枝整形、精準撫育施肥等措施,使刺梨産量和品質得到顯著提升。

  2024年,水城區刺梨鮮果産量達8531噸,帶動8000余戶農民增收。在野鐘鄉,像李志強這樣的刺梨種植大戶有50余戶,他們通過“保底分紅+務工收入+利潤分成”的三重收益機制,戶均年收入超過6萬元。

一顆“黃金果”撬動致富密碼

  十年間,這顆“黃金果”的璀璨魔力,重塑了種植戶“靠山吃山”的精神世界,改變了當地“守著金山餓肚子”的經濟面貌,激活了沉睡的荒山野嶺‌。

  刺梨種植戶王小芬的丈夫因病去世後,她獨自撫養兩個孩子,靠著5畝刺梨地撐起了整個家。今年她家刺梨畝産突破1500斤,通過直播帶貨被賣到了全國各地。“是刺梨讓我重新看到了希望。”她指著新蓋的二層小樓感慨道。

  “種植刺梨已整整九年,從初挂果那年收入3000元,到去年突破5萬元。”80歲的鄧吉棟不僅是種植能手,更是鄉里公認的“刺梨詩人”。九年間,他總揣著小筆記本在果園裏轉悠,記錄刺梨抽芽、開花、挂果的每個細節。

  更難得的是,老人將多年積累的管護經驗編成順口溜無償傳授:“刺梨開花撒金粉,結果滿樹挂燈籠。”這些生動比喻,讓複雜的種植技術變得通俗易懂。

一顆“黃金果”撬動致富密碼

  在水城,這些普通人的故事並不普通,它們構成了刺梨産業最動人的底色。他們用勤勞和智慧,將山中野果鍛造成改變命運的金鑰匙。每日清晨,果園裏飄蕩的陣陣山歌,是種植戶們用最質樸的旋律,吟唱著屬於他們的幸福篇章。

  如今,刺梨産業已成為水城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支柱。這顆曾經的“山間野果”,經過十多年的精心培育和産業化發展,隨著北盤江的流水,潤澤水城大地,最終蛻變為帶動村民增收的“黃金産業”。

  每當豐收季節,漫山遍野的金黃果實與農民的笑臉交相輝映,構成了一幅生動的鄉村振興畫卷。刺梨産業的蓬勃發展,不僅讓農民的錢袋子鼓了起來,更讓綠水青山真正變成了金山銀山,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可複製、可推廣的成功範例。(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謝勇勇)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