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民族大學傳媒學院成立於2010年 ,是貴州省高校中首個“部校共建”的新聞學院。在多年的實踐人才培養過程中,學院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內容注重理論聯繫實際,突出應用性,加強學生實踐綜合能力的培養,構建了“開放·融合·實踐·協同”四位一體的實踐人才培養模式。隨著全媒體時代的到來,培養智媒時代所需要的具有融合跨界能力的高端傳媒人才服務社會,賦能鄉村振興,成為傳媒學院專業建設,人才培養上的重要選題。
依託部校共建平臺,貴州民族大學傳媒學院圍繞“新文科”和“大思政”開展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在專業建設上,進一步優化本科生教育的新聞傳播大類招生和課程設置,進校第一年大類教學,第二年開始根據興趣確定專業;強化新聞實驗班和影視卓越人才班的特色,探索雙導師制。
在課程建設上,與貴州電視臺、貴州省委黨校、黔東南民宗委等共同打造了《遺見傾心》《橋見未來》《黨建音樂思政示範課》《解開貴州特色民族村寨密碼》等系列項目課程,于實踐中厚植家國情懷,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與擔當,以價值引領專業實踐,把專業教育與國情教育、黨史學習教育結合起來,充分挖掘社會生活中和實踐教學中的教育元素,豐富拓展課程思政的內涵;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將課程搬上舞臺,將實踐根植田野,將論文寫在大地。每年小學期,貴州民族大學傳媒學院都是幾百名師生深入鄉村進行調研采風活動,傳媒學院師生們深入貴州各地鄉村開展田野調查、新聞采寫、教授民族地區村民網絡技能等活動,説采寫的新聞稿件得到新聞媒體採用,用專業賦能鄉村振興。
傳媒學院以國家級-省級-校級三級貫通的一流課程建,課程思政示範課程建設等為契機,狠抓內涵建設,建設了以提升全媒體人才培養必備能力為目標的專業課程群。現有省級“金課”10門,省級課程思政示範課程1門、省級課程思政示範教學團隊1個、省級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團隊1個;教改項目14個(省部級7個)、國家級多媒體課件大賽獲獎1項,國家級教學創新大賽2項,省級教學創新大賽獲獎4項,省級本科教育教學成果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各1項,校級教學競賽獲獎18項。通過開設小學期集中實踐、課程短期實踐、以及創新性地邀請本土優秀藝術家進校園、進課堂的活動,開設美育講堂,為學生分享京劇、越劇、相聲、雜技、 黔劇等藝術門類的審美特徵和時代化進程,推動美育與德育、智育、 體育、勞動教育相融合併舉。
近年來,學院開發了豐富的專業性強、特色鮮明的視頻、音頻和圖文三大類教學資源,並建設教學媒資庫,有可供多門專業實踐課使用的特色案例庫,有校級、省級課程思政示範課程各1門、示範精品課程1門,主編校本教材。其中師生共創的《對話民大》訪談節目、百年百人百篇、雲閱貴州100年短視頻、《尋跡築城》系列微紀錄片等均在省級媒體平臺播放,獲貴州省廣播電視(融媒體類)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師生共同錄製的“早間教育資訊”音頻500余期;錄製民族地區推普音頻1000余個;“二十大精神宣講”系列音頻200分鐘,助力鄉村振興。
立足新時代、新形勢、新挑戰,傳媒學院搭建了8個包含貴州廣播電視臺、多彩貴州網、多彩新視線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西江千戶苗寨在內的校企協同、校媒協同的實踐教學基地。師生共同運營了貴州省科協官方公眾號和抖音號、傳媒學院微信公眾號,薪傳工作坊公眾號等矩陣平臺,實踐能力對標職業標準,人才培養與媒體發展、企業需求同步。
為了汲取兄弟院校在人才培養、專業建設、學科競賽、學術研究等方面的優秀經驗,傳媒學院相關教師團隊赴中央民族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北京大學、四川大學等院校交流學習,採他山之石賦能學院學科和專業建設。在學術平臺建設上,2024年,傳媒學院獲批省級虛擬教研室和省級高校人文社科重點實驗室,為聯動全國相關高校資源打下了基礎。(文 楊辰喻文)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