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向“精”而行 向“新”而進——六盤水以“富礦精開”推動工業經濟高品質發展觀察
2025-09-09 10:21:18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羅淼責編:趙瀅溪

  走進六盤水工業園區,整齊林立的標準化廠房、揮舞手臂的“小巨人”、鉚足幹勁的工人、絡繹不絕的訂單運輸車輛,協力奏響工業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最強音”。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4%,全口徑工業增加值佔GDP比重提升至40.5%,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8.4%,工業,成為穩增長的“壓艙石”和“主引擎”。

  近年來,六盤水圍繞“四新”主攻“四化”,按照“立足煤、做強煤、不唯煤”的思路,實施“富礦精開”戰略,落細落實“1+3”重點工作,堅持能源及能源化工“一二三四”發展思路,在“礦”上做文章,在“精”上下功夫,不斷提高工業“含金量”“含新量”“含綠量”,發展具有老工業城市特徵的新質生産力,加快構建具有六盤水特色的現代産業體系。

  轉型突圍:産業破局挺起發展“脊梁”

  在水城經濟開發區鋁及鋁加工産業園,一滴熾熱的鋁水從雙元鋁業冶煉爐出爐,僅用10分鐘便送達下游企業,轉化為汽車輪轂、鋁線桿等20余種高附加值産品。這種“無縫接力”模式,正是六盤水産業鏈協同發展的縮影。

  園區以“1+3+N”發展模式為核心——“1”即以雙元鋁業為“鏈主”企業,“3”圍繞鋁合金棒、鋁桿、鋁卷三大基礎産品,“N”則不斷延伸出家居、交通、機械、包裝等多個終端領域的深加工産品線。目前,園區已集聚55家企業、66個項目,已發展成為當前貴州鋁水轉化率最高、産品門類最全、鏈條最長、配套最完善的百億級“國家中小企業特色産業集群”。2024年鋁産業集群産值突破 130.32 億元。

  “過去我們只賣鋁錠,利潤薄、抗風險能力弱。現在通過延鏈補鏈強鏈,産品附加值大幅提升。”水城經開區管委會負責人介紹,園區正全力構建“電解鋁—精深加工—終端産品—回收利用”的閉環産業鏈,推動“鋁水不落地、直供不冷卻”,實現降本增效與綠色發展雙贏。

  不止于鋁,鋼鐵産業也在向“精微製造”躍遷。在水鋼金屬科技有限公司車間,特種鋼絲正在生産線上緩緩成型。這款國內首創的高強度鋼絲,打破了傳統工業“重規模、輕精度”的慣性,廣泛應用於高端橋梁纜索、礦山提升繩等領域,標誌著六盤水鋼鐵産業由“粗放加工”向“高端製造”邁進。

  更令人振奮的是,首鋼水鋼技術團隊歷經數百個日夜攻關,成功研發出72A簾線鋼,直接帶動企業年營收增長超2億元。

  與此同時,煤化工産業鏈也在加速延伸。過去,焦爐煤氣多被直接燃燒排放,如今在貴州美錦華宇新能源有限公司,這些“廢氣”正被轉化為高純度氫氣。公司投資百億元建設“煤—焦—氫”綜合利用示範項目,年可提純氫氣4000萬標方,不僅支撐起4條氫能公交線路和100輛氫能重卡運營,更在全國率先實現商用氫能機車試運行,為“雙碳”目標探路。

向“精”而行 向“新”而進——六盤水以“富礦精開”推動工業經濟高品質發展觀察_fororder_1

貴州美錦華宇“煤—焦—氫”綜合利用示範項目 供圖 六盤水市融媒體中心

  “變廢為寶,是我們最大的底氣。”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孫乾指著正在運行的氫氣提純裝置説。該項目不僅填補了西南地區氫能鐵路貨運交通的空白,也為傳統焦化企業開闢了綠色轉型新路徑。

  傳統産業升級的同時,産業鏈條也在不斷延展深化。六盤水正全力打通煤焦油、粗苯、焦爐煤氣三大精深加工鏈條,推動煤化工向新材料領域延伸。金蘭盛錦、三強新能源等下游企業相繼入駐,永榮集團煤基新材料産業基地項目積極推進,水城煤炭儲配中心在全省率先實現煤炭儲配功能,首個儲能電站水城陡箐儲能電站一期建成並網,盤江新光電廠全部建成並網發電,工業發展後勁十足。

  創新驅動:科技賦能裝上智慧芯”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六盤水深知,唯有依靠科技創新,才能真正實現“富礦精開”。

  在煤炭領域,智慧化逐漸成為標配。走進水城區發耳煤礦調度中心,大螢幕上實時跳動著井下採煤機的運行數據。工作人員輕點滑鼠,千米深井下的智慧化設備即可精準作業。作為全省首個通過驗收的國家智慧化示範煤礦,發耳煤礦已建成智慧化採煤工作面,安全系數顯著提高。

  截至目前,六盤水煤礦智慧化、機械化“兩化”改造率先在全省實現100%全覆蓋,建成21個智慧化採煤工作面和15個智慧化掘進工作面,煤礦瓦斯、煤矸石、礦井水“三利用”水準全省領先。

  在電力領域,盤南2×660兆瓦低熱值煤發電項目採用世界最先進的超臨界循環流化床鍋爐技術,年消耗煤矸石等低熱值燃料360萬噸,年發電量可達66億千瓦時,成為“風光水火儲”一體化能源基地的核心引擎。

  在鋼鐵行業,水鋼集團持續推進“製造+服務”模式,完成國家無車承運人試點建設,實現機器人替代人工作業。鋼廠餘熱為市中心城區集中供暖,實現能源梯級利用。

  在建材領域,“煤矸石—發電—粉煤灰(脫硫石膏)—建材”循環經濟産業鏈已成型,培育新型墻體材料企業120多家,固廢綜合利用率達100%,真正實現“吃幹榨盡”。

  科技創新平臺也在加速集聚。2024年,六盤水獲批省級以上科技項目78項,建成6個科技創新平臺。其中,六盤水師範學院“煤矸石制取白炭黑”技術成果以5500萬元轉讓,創全市科技成果轉化金額新高。

向“精”而行 向“新”而進——六盤水以“富礦精開”推動工業經濟高品質發展觀察_fororder_2

黑拉嘎科技裝備公司的機器人製造設備 供圖 六盤水市融媒體中心

  數字化轉型步伐同樣加速。貴州黑拉嘎科技裝備智慧産業園“5G+”項目、盤譽泰合機械智慧焊接車間、天香宜植物油5G工廠、美味園智慧辣椒工廠等一批典型案例入選全省數字化轉型名單。六盤水入選國家“千兆城市”。

  一項項技術突破的落地,離不開城市對創新生態的精心培育。六盤水創新建立“走訪幫扶—問題分解—跟蹤督辦—銷號反饋”的閉環機制,精準解決企業技術瓶頸、資金短缺等難題,上半年全市新增工業經營主體666戶,93 家企業獲評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創新型企業集群逐步壯大。創新正成為六盤水工業轉型的核心驅動力。

  綠色賦能:激活發展“綠動能”

  六盤水堅持算好生態保護的政治賬、整體賬、長遠賬,推動綠色生産、綠色生活、綠色生態“三生融合”。

  盤南低熱值煤電項目正在加緊建設。該項目年消耗低熱值煤360萬噸,提供超千個就業崗位,標誌著六盤水在綠色能源利用領域邁出關鍵一步。

  在新能源材料領域,貴州兆為新材料科技公司年産5000噸碳酸鋰項目已投産。公司總經理蘭立華介紹:“我們年處理含鋰廢渣、鍺廢渣、鎢鐵尾礦等工業固廢10萬噸,通過先進工藝提取電池級碳酸鋰,預計2025年産值將突破1億元。”該項目實現了“變廢為寶”,為新能源電池産業鏈提供關鍵原料。

向“精”而行 向“新”而進——六盤水以“富礦精開”推動工業經濟高品質發展觀察_fororder_3

貴州兆為新材料科技公司生産現場  供圖 六盤水市融媒體中心

  聚焦新質生産力培育,加快佈局戰略性新興産業,構建多元支撐的現代産業體系。實施“百企引進”“千企融合”,推進工業産業板塊佈局、産業耦合、鏈條發展、集聚建設、擇優發展。建成全國規模最大的玄武岩纖維生産基地;能礦裝備産值超過68億元;建成全球同行業中裝備水準最先進、資源利用率最高的硫酸錳生産線;紡織無水染整項目調試安裝完畢,實現染整廢水、廢物零排放。

  貴州譽能裝備(集團)有限公司成長為省級10億級龍頭企業,貴州美錦華宇新能源有限公司等進入省級100億級龍頭企業培育。

  “我們正大力發展生態利用型、循環高效型、低碳清潔型、環境治理型‘四型’産業,綠色經濟增加值比重持續提升。”市發改委負責人表示,六盤水正以“含綠量”提升增長的“含金量”。

  從“一煤獨大”到多元支撐,從資源依賴到創新驅動,從粗放增長到綠色轉型,六盤水正走出一條新型工業化創新發展的新路。(文 孫大方 袁海燕)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