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正安縣小雅鎮黃渡村駐村第一書記唐元熙向組織遞交了留任申請。
這已是他第二次申請留任。
“為什麼兩次申請留任?”
“因為這片土地有太多割捨不下的人和事。”
黃渡小學的孩子們,是唐元熙最深的牽掛。
“駐村幹部不是萬能的”
“最開始接到駐村任務的時候,我壓力有點大。我沒有務農經驗,怕不能更好地做好駐村工作。”
8月初,黃渡村的稻田散發出陣陣稻香。在稻田的小道上,直爽的唐元熙向記者道出了駐村之初的擔憂。
這個擔憂在駐村第二天,找到了破解方式。
駐村第二天,在黃渡村黨支部書記羅盛國的帶領下,調研黃渡村的唐元熙得知,黃渡小學共有123個學生,住校的留守兒童32名,其餘同學,幾乎都是父母在外務工,又無法到較遠的鎮小學讀書的孩子。
在黃渡小學看到這一幕的唐元熙,似乎找到了奮鬥的方向。
“駐村幹部不是萬能的,要找到自己擅長的領域,去發光發熱。我沒有務農經驗,很多産業我不能提供更科學的協助,但是,我有活動舉辦經驗,身邊還有很多愛心人士,可以為黃渡小學的孩子們提供一些關心和溫暖。”唐元熙從黃渡小學開始了駐村工作的第一步——從關心“一老一小”做起。
正好臨近六一兒童節,唐元熙和當時黃渡小學的校長李森林溝通後,決定給孩子們舉辦一個別樣的兒童節。
除了和老師們一起,給孩子們策劃歡樂的節目,個子小小的唐元熙開始四處走訪,尋找愛心企業和愛心人士。
功夫不負有心人。唐元熙連日的走訪,爭取到了謙夢樂器捐贈的100把尤克裏裏,還有正安縣女企業家商會、愛心人士捐贈的文具、床上用品、零食等物品,折合5萬餘元。
在互動活動裏面笑得前仰後合,活動後抱著滿滿的文具、尤克裏裏和禮物的徐世豪開心地直呼:“原來兒童節這麼有趣!”
看著孩子們天真爛漫的笑容,唐元熙覺得一切付出都值了。
“我們學校學生很少,多是留守兒童,唐元熙來了之後,讓孩子們過上了豐富多彩的兒童節,還有禮物收,孩子們每年都特別期待兒童節了。”李森林告訴記者。
從2021年到現在,每一年,唐元熙都精心為孩子們策劃活動,爭取愛心企業、愛心人士關注這座深山裏的小學,為大山裏的孩子們,帶來歡樂。
截至目前,據不完全統計,唐元熙通過聯繫愛心企業和愛心人士,先後為黃渡小學捐贈各種物資、學習用品等超20萬元,他説:“我就是座橋梁,愛心人士和孩子們之間溝通的橋梁,我希望能儘自己微薄之力,給孩子們帶來些許改變。”
如唐元熙所願,孩子們改變的不僅是環境,還有自信心:
“很喜歡唐叔叔,他總是給我們帶來很多我從來沒見過的文具,再也不用羨慕別人了。”
“我們站上舞臺,台下很多叔叔阿姨給我們鼓掌,原來我們也可以閃閃發光……”
唐元熙化身“築夢人”,讓更多孩子有選擇人生的權利,而不是被人生選擇。
這份對下一代深沉的愛與奉獻,也讓他在2024年5月被中共正安縣委授予“2023年度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工作者”稱號。
“駐”進群眾心裏
在初秋的黃渡村,記者見到唐元熙時,發現唐元熙和鄉村“適配度”很高。
他可以和鄉親們一起圍坐在院壩,共商鄉村治理;
他也可以和鄉親們一起在飯後跳廣場舞;
他走到黃渡村每一處,都有人和他熟絡地打招呼:“唐書記”“唐叔叔”,甚至有人叫他“小唐爸爸”......
“只有‘駐’進群眾心裏,才能和鄉村‘適配’,才能與民為親走進老百姓心裏。”唐元熙説。
可,如何“駐”進群眾心裏?
唐元熙給出了答案:“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
“我們在半山腰,一直以來都缺水。我們發展特色種植後,原有的灌溉水池因為不夠了,收成很難好啊。”黃渡村村民何世剛近些年種了辣椒,因為缺水,對産量帶來了影響,提起來就忍不住嘆氣。
從村民口中得知黃渡村田壩組、順河組現有的灌溉基礎設施覆蓋面低,因為受水源灌溉條件限制,導致當地農作物的産量及品質不高,極大程度地影響了農民農業生産穩定增收。
“現在好了,還有個把月就能用上水渠了,再也不擔心缺水了!”看著初見雛形的水池,何世剛已經望見了未來。
一個個灌溉水池映出了民心。該灌溉項目可覆蓋黃渡村田壩組、順河組的60戶200余人,滿足人畜飲水同時,還大大緩解了灌溉用水的問題。
灌溉項目已經落地,唐元熙忙著同村兩委的幹部一起,積極主動地對接挂幫單位,申報群眾關心的另外兩個項目:道路硬化和加裝路燈。
“唐書記,這段坑坑洼洼的毛石路,我們每次回家都很不方便,能不能幫我們爭取項目硬化一下,讓我們出門更方便一些。”
這是唐元熙開群眾會或者入戶走訪時,黃渡村大坪組多名村民對他提出的訴求,也成為他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的破題點。
唐元熙多次往返于村裏和相關部門之間,和國土資源所的幹部前往勘測,大坪組楊發達家路口至楊家公路、黃家杠至火石巢,兩段加起來僅僅894米的進寨路,如同一條黑色的絲帶將黃渡村大坪組的21戶96人串聯起來。
唐元熙深知,這894米道路雖不長,卻關乎著村民們的日常出行和生活品質,是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的關鍵所在。於是,他迅速行動起來,開始了漫長而艱辛的爭取項目之路。
如今,項目有了眉目,從耕地紅線劃撥出來,目前,正在尋求挂幫單位領導的幫助,向縣級有關部門申報項目資金。
“從我駐村第一年,老百姓就跟我反饋這條路的問題,但是因為涉及耕地紅線,所以不能硬化。每次群眾問我的時候,我都覺得有愧,沒有實現他們的夙願。”唐元熙回憶道。
在得知該區域劃撥出耕地紅線範圍後,唐元熙開心地給單位領導彙報情況,希望能夠幫助對接申報項目,希望能夠早日將這條路硬化。
“打心底開心,終於可以開心地和村民分享喜悅,硬化這條路終於看到了曙光。”唐元熙笑著説。
村民們的心願,唐元熙都記在心裏,力所能及地將他們變為現實。
在得知現有的路燈不能覆蓋村民回家路時,唐元熙又忙著積極爭取項目:“希望路燈能照亮每個村民回家的路,不再因為黑暗,而存在安全隱患。”
駐村期間,唐元熙把村民的心願一尺一寸地丈量進工作計劃。他用實際行動,從最初的駐村幹部,到成為村民手機通訊錄裏的“自家人”。
“唐書記好啊,為人隨和,又幫我們解決問題,是人民的好幹部!”黃渡村村民熊國榮説。
不一而足。4年來,帶領駐村工作隊同村兩委一起,收集村民訴求,從群眾急難愁盼的事入手辦實事。每一件事都被他當作“心頭事”,和全村黨員幹部一起,一件一件抓落實,一項一項抓兌現,貼近百姓,真正把各項工作落地落實、抓出成效。
4年來,唐元熙積極主動對接挂幫單位、各級部門,和村兩委一起向上爭取農田灌溉項目3個,涉及資金140余萬元。先後為學校和困難家庭學生爭取了價值20余萬元的物資,為群眾辦實事超120件,唐元熙心繫村裏特殊困難群體,將關懷落到了實處。
駐村4年,1400多個日夜,他的車輪碾過黃渡村崎嶇的山路,雙腳踏過泥濘的田埂,累計行程超過10萬公里。
這10余萬公里,是無數次走村入戶的摸底排查,是往返于縣、鎮、村之間爭取項目資源的奔波,是風雨無阻為村民解決急難愁盼的見證。
車子的里程錶不斷跳動,記錄下的不僅是一段段物理距離,更是一位駐村幹部用腳步丈量民情、用真心貼近民心的赤誠。
“作為一名駐村幹部,就是要用心去傾聽群眾的聲音,用行動去解決群眾的困難,讓老百姓的生活越來越好。”而老百姓的笑臉,就是對他駐村工作最大的嘉獎。
在唐元熙和村支兩委幹部的共同努力下,如今,這個偏遠的山村正在悄然改變,充滿著生機與活力,村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而唐元熙,也成為了村民們心中的貼心人,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一名駐村幹部的初心和使命,讓那一抹“螢火微光”在黃渡村的大山裏綻放出了最耀眼的光芒。
“我和黃渡村的故事,未完待續!”唐元熙的眼神堅定而純粹。
記者手記:
截至2024年底,在正安縣奮力實現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像唐元熙一樣紮根基層的鄉村振興駐村工作隊97支297人,其中第一書記97人。
他們奮躍而上,飛速奔跑在基層一線,和群眾想在一起、幹在一起,在希望的田野上,寫下一個個春天的故事。他們雖如螢火微光,卻匯聚成照亮鄉村振興的璀璨星河,在珍州大地上譜寫著鄉村振興的新篇章。(正安縣融媒體中心記者 楊媛媛 駱樂 王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