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秋意漸濃,貴州省黔東南州施秉縣雙井鎮雙井村農貿市場卻格外火熱。一籠籠羽毛光亮、膘肥體壯的半成年鴨“嘎嘎”歡叫,村民們臉上洋溢著喜悅。雙井鎮2025年鴨産業獎補發放活動在此舉行,7300余只半成品鴨被有序發放到農戶手中。
村民將發放的鴨子裝進袋子
清晨的農貿市場內已是人頭攢動。工作人員提前劃分好區域,登記處、領取處、技術諮詢處井然有序。“龍祖才,4隻!”“王華軍,10隻!”隨著工作人員清脆的點名聲,村民們依次上前,接過用繩係好的鴨子。
“這可比發錢還實在!你看這鴨子,多精神!”村民龍祖才提著沉甸甸的4隻鴨子,笑得合不攏嘴。現場鴨聲、笑聲、交談聲此起彼伏,小小的農貿市場充滿了蓬勃的生機與希望。
本次産業獎補發放活動,雙井鎮共計將發放7300余只、總重逾3萬斤的半成年鴨。所有鴨苗均由縣級統一採購,確保品種優良、健康安全。雙井鎮農技專家李永久在現場介紹,“發放半成年鴨而非雛鴨,是考慮到農戶能立即見到效益,既可以繼續育肥,也可以直接出售。這筆‘産業獎補’,目的就是要‘授人以漁’,既直接增收,更點燃群眾自家發展養殖業的‘火種’。”
村民收到鴨子準備回家
活動現場,雙井鎮農技工作人員們成了“香餑餑”,被村民們團團圍住,諮詢養殖技巧。“鴨子怕熱,棚舍要通風”“喂些玉米粒,肉質更好”……農技員孫彬傑耐心解答,並建立了養殖交流群,提供長期“線上問診”。
許多領到鴨子的農戶已經開始規劃未來。監測戶廖佐清計劃道:“我留五隻母鴨下蛋,剩下的養肥了等到年底賣個好價錢。”此次集中發放,還為雙井鎮正在培育的鴨産業進行了一次成功的“預熱”和“廣告”,吸引了更多農戶關注並意願加入鴨養殖行業。
“‘小鴨子’可以做成‘大産業’。我們以這次産業獎補發放為‘軸’,就是要帶動全鎮特色養殖業的發展。下一步,我們將重點在技術服務體系、疫病防治、銷售渠道整合上下功夫,真正讓鴨産業成為我鎮鄉村振興道路上的一項富民支柱産業。”雙井鎮黨委副書記吳曉旋説。(文/圖 余意身 周桂萍)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