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貴州鄉村旅遊持續升溫。“既能聽侗歌,還能親手拼裝風雨橋模型,這樣的文物‘打開方式’,太生動了!”在黔東南州黎平縣肇興侗寨,來自湖南的遊客張偉手捧一座以傳統榫卯工藝製作的木制模型,連連讚嘆道。在國慶、中秋即將到來之際,肇興侗寨將侗族傳統元素與節慶主題相融合,籌劃泥人節、長桌宴、蘆笙賽等活動,讓遊客沉浸在侗族文化氛圍中歡樂過節。據了解,今年1至8月,肇興侗寨接待遊客91.9萬人次,同比增長48.85%。
黎平縣肇興侗寨拍攝的晨景。磨桂賓 攝
從“單點打卡”到“全域暢遊”,貴州鄉村旅遊正以“多點開花”之勢構建全新發展格局。近日,在2025年粵黔協作平臺企業助力鄉村農文旅融合發展現場對接活動上,主辦方發佈了18條亮點紛呈的農文旅路線,引各大旅遊平臺、網紅達人及遊客等關注。同時現場還集中展示全方位呈現遵義、六盤水、安順、畢節、銅仁、黔東南、黔南、黔西南8個協作市(州)在鄉村農文旅融合領域的實踐成果。
在黔西南州興義市萬峰林景區內,蠟染、扎染、根雕、銀飾製作等成為熱門體驗項目,讓遊客深刻體驗“指尖上的萬峰林”。
徐查清正向各地的遊客講解扎染技藝。圖源:中國黔西南微信公眾號
在萬峰林街道下納灰村的徐查清民族文化館內設有扎染、蠟染、木藝等多種體驗項目供遊客選擇。“這個扎染是用板藍染的,剛開始是綠色,然後慢慢變成藍色,感覺很新穎。希望通過這樣的體驗讓孩子了解當地的文化。”山東遊客房婷婷説。
據館內陳阿建木工坊負責人陳啟軍介紹,我們還結合貴州的特色建築和著名景點並將本地的文化元素融入木藝作品中,推出了“六六大順峰”、吊腳樓、布依族凳子等系列文創産品,讓木藝作品成為“能帶走的文化”,成為鄉村旅遊體驗中的亮點。
近年來,隨著“村BA”“村超”“村馬”“村T”等一批“村”字頭IP異軍突起、火爆出圈,“人無我有”的山地民族特色盡顯貴州的熱情活力與文化自信。
9月20日,黔東南州從江縣加榜梯田稻浪翻滾、遍地鎏金。一場名為“金秋加榜梯田·中國式豐收村T秀”的沉浸式鄉村T臺秀精彩上演。
此次活動以梯田為天然T臺,將民族非遺與現代時尚相融合,模特身著少數民族刺繡與蠟染元素設計的服飾行走于稻浪間,呈現出農耕文明與當代藝術共創的沉浸式場景。以文化賦能鄉村、以藝術激活土地的創新實踐,為貴州鄉村旅遊增添一抹亮色。
傳統文化保護和傳承是貴州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的底氣。近年來,貴州頒布出臺《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條例》《貴州省傳統村落保護和發展條例》等政策,加強系統性保護和傳承,形成“村寨空間—文化生態—精神家園”三位一體的保護體系,為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存續與發展構建堅實的政策堡壘,為文旅融合發展提供文化“支撐”。
貴州擁有1328個省級少數民族特色村寨,312個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數量居全國前列,它們留住了鄉愁,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和獨特的民俗風情。隨著文旅融合不斷推進,貴州鄉村旅遊正從“小眾選擇”走向“大眾青睞”。
“端節”期間,三都水族群眾在“端坡”舉行鄉村賽馬。
貴州正以“旅遊+”為紐帶,深度融合文化、農業、康養等元素,完善鄉村旅遊基礎設施,培育更多特色鄉村旅遊品牌,吸引遊客走進貴州鄉村,感受這裡的山水之美、人文之韻,推動鄉村煥發更強活力,助力全省旅遊産業高品質發展。(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文/劉立超 受訪單位供圖)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