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國慶遇上中秋,貴州各地紛紛推出文旅促消費新舉措、新活動、新業態,吸引不少遊客赴黔旅遊。從小劇場到旅遊演藝,從大地藝術到沉浸式觀演,從民族文化到非遺展示,這個長達8天的假期裏,貴州以文化活力激活假日消費市場,一個個火熱的消費場景,成為貴州經濟高品質發展的生動縮影。
貴州長征文化數字科技藝術館(紅飄帶)。
科技融合帶動文化消費——
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項目貴州長征文化數字科技藝術館(紅飄帶)和遵義《偉大轉折》劇目,創造性地運用科技手段賦能紅色文化,創新性地再現長征歷史,成為貴州紅色文化旅遊的亮麗名片,吸引國內外遊客前來打卡。
今年國慶中秋假期,這兩場紅色劇目深受觀眾追捧,成為貴州紅色文化當之無愧的引流大戲。
在貴陽,“紅飄帶”通過全域行浸式和數字科技,帶著觀眾重走長征路。觀眾通過AI虛擬交互、全息影像、全維度機械運動、虛擬現實、環境特效等技術手段和互動情景演出,感受視聽的逼真還原、嗅覺觸覺等感官的多維刺激,沉浸式體驗一把遠征的艱苦卓絕、紅軍的英勇壯烈、長征的可歌可泣、精神的永垂不朽。“紅飄帶”相關負責人侯菲介紹,2025年國慶期間接待遊客近10萬人次,省外遊客佔比34%,省內遊客佔比66%,親子遊佔比49.37%。自試運營至今,累計接待遊客近200萬人次。
遵義《偉大轉折》劇目則融合巨幕油畫、戰場煙霧、環繞音效以及戲劇、影像、音樂和舞蹈,360度的無限循環舞臺設計讓“靜”與“動”相互交織,給觀眾帶來強烈的視覺震撼。國慶中秋假期,該劇承接遵義會議紀念館帶來的巨大客流量,累計演出49場,接待觀眾遊客達到1.7萬人次。
多彩星光秀“灣區之光·搖滾黔行”搖滾電音嘉年華。
演藝經濟釋放效應明顯——
10月2日至3日,多彩星光秀“灣區之光·搖滾黔行”搖滾電音嘉年華在貴陽多彩貴州城連續兩晚開唱,崔健攜根據地樂隊等實力陣容登臺,為假期的貴陽注入熾熱音樂能量。
該活動總導演龍芊然介紹,2場演出吸引觀眾超5萬人次,活動打破傳統演出邊界,融入機車文化、視覺藝術與非遺元素,打造沉浸式體驗空間,為觀眾提供多重感官享受。
脫口秀作為演藝的一種形式迅速崛起,成為貴陽假期消費的新寵。國慶中秋假期,品刻喜劇每天兩場演出幾乎都滿座,原氣喜劇在貴陽的3個劇場接待觀眾約4000人次,比平日觀眾增加了10%。原氣喜劇貴州主理人李業成表示,在貴陽佈局主要是看中了貴州近年來旅遊市場火爆。數據顯示,悅然時光廣場晚場客流因小劇場提升了15%左右。
10月7日晚,由張靚穎、張韶涵、A-Lin黃麗玲、黃霄雲共同參與的“2025潮流天后超級演唱會”在貴陽唱響,吸引數萬名觀眾到場觀看。貴陽觀山湖區雅居軒酒店負責人余貴華告訴記者,今年以來,貴陽吸引了不少明星舉辦演唱會,極大帶動了周邊酒店和餐飲消費,酒店入住率經常爆滿。
作為貴州演藝常青樹,大型民族歌舞《多彩貴州風》每天精彩上演。相比去年國慶長假,該劇票房收入和觀看人數增長15%-20%。
貴陽萬象城藝術展。
文化賦能消費提質升級——
豐富文化供給,不僅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也推動文化資源轉化為發展優勢,助力消費提質升級。
國慶節前,貴州啟動文旅促消費活動。從10月起,全省9個市州圍繞“康養棲居・詩畫金秋”主題,接力舉辦路邊音樂會、醬酒美食文化節、“村超”聯賽、馬拉松、苗年盛會等活動,持續營造熱烈的秋季旅遊消費氛圍。
國慶中秋假期,貴陽通過舉辦各類演唱會、音樂節、脫口秀、啤酒節等,吸粉無數;遵義市舉辦的2025年國慶中秋醬酒音樂美食消費季活動,打破傳統節慶模式,融合醬酒文化、音樂會、美食體驗等內容,打造了一場“可購、可遊、可互動”的多維消費盛宴;安順舊州古鎮舉辦多彩貴州原生態攝影大展,創作大地藝術等,成為熱門打卡地……
青岩古鎮狀元文化體驗。
據了解,今年以來,貴州省文化和旅遊市場發展形勢良好,呈現持續火熱態勢,成為拉動整體消費增長、提振市場信心、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強勁引擎。貴州多彩文化成為驅動消費、賦能經濟的關鍵要素,優質文化供給進一步激發人們的出遊意願。
在城市,商場+劇場、街區+文創、場館+科技等跨界融合,推出個性鮮明的新業態;在景區,依託在地文化衍生的傳統或民族文化遊,如青岩古鎮狀元文化體驗、貴陽孔學堂中秋傳統文化體驗等,讓遊客直呼過癮;在鄉村,各地依託資源稟賦打造特色IP,如榕江“村超”、桐梓“村晚”等,走出差異化發展之路……一個個文化味更濃、創意感更強、體驗感更佳的消費項目,成為激活假日消費市場的動力引擎。
貴州省文化和旅遊廳二級巡視員史靜一表示,接下來,貴州將持續整合文旅資源,以更優質的産品與服務迎接八方來客,助力打造世界級旅遊目的地,推動貴州高品質發展再上新臺階。(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文/趙相康)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