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貴州省黔東南州施秉縣楊柳塘鎮屯上村梨山坪片區的南瓜種植基地裏,一個個飽滿圓潤的南瓜錯落有致地鋪在藤蔓間,金黃的色澤點綴著田間,村民們穿梭其間忙著採摘,空中則有無人機頻繁起降,上演著“地頭裝袋、空中運輸”的豐收圖景。
“以前收南瓜全靠肩挑背扛,坡地難走,一天下來腰都直不起來,還總擔心碰壞南瓜。”正在田間裝袋的農戶吳大姐説。往年這片160畝的南瓜地采收時,光運輸就得雇20多個工人,不僅成本高,陡峭地形還讓南瓜損耗率居高不下。今年,農戶們嘗試引入無人機運輸,徹底改變了這一狀況。

施秉縣楊柳塘鎮農戶正在給南瓜裝袋掛鉤
在吊運現場,無人機飛手操控設備精準懸停在裝滿南瓜的布袋上方,村民麻利地將袋口挂繩套進無人機垂下的鉤子。隨著指令發出,承載著南瓜的無人機平穩升空,短短一分鐘就精準降落在路邊的運輸車旁,農戶輕拉繩索即可完成卸貨。
“一趟能運12個南瓜,一天下來無人機能吊運二萬多斤,頂得上十幾個工人的工作量。”種植戶龍剛一邊操作一邊説。

施秉縣楊柳塘鎮運用無人機運輸南瓜
操作平板上實時顯示載重量、飛行軌跡等數據,確保作業安全可控。據測算,無人機運輸的應用使人工投入減少了三分之二,運輸成本顯著降低,更關鍵的是,南瓜表皮完好率提升至幾乎100%,大大提高了商品價值。目前,該基地南瓜已進入集中采收期,預計總産量可達80萬斤,已與收購商達成合作,以每斤0.48元的價格直銷商超,實現了“上午採摘、下午上市”的快速流通。

施秉縣楊柳塘鎮屯上村村民正在給南瓜裝袋
從傳統的肩挑背扛到現代的無人機運輸,楊柳塘鎮的南瓜豐收季見證了科技對農業的深刻變革。空中穿梭的無人機不僅破解了山地農業運輸的瓶頸,更讓農戶們的豐收成果高效轉化為經濟收益,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的科技動力。(文/圖 吳蘭妮 潘佳佳)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