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裏的金海雪山稻浪飄香、“豐”景如畫,處處洋溢著喜悅的氛圍。9月27日,2025年貴州省鄉村趣味體育運動會(村運會)總決賽在黔南州貴定縣盤江鎮音寨村舉行。
“太好玩了,我和孩子體驗了割稻子、玉米脫粒等農事,還購買了一些原生態農産品。”來自貴陽的遊客鄒惠余一家在音寨村體驗感滿滿,在她看來業態多樣、環境優美的鄉村已經成為她旅遊的目的地。
鄉村是廣大農民群眾的家園,只有營造安居樂業的良好環境,才能讓農民有充足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五卷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佈局,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鄉村讓人們更嚮往。貴州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不斷豐富“富、學、樂、美”的“四在農家”內涵,紮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這篇大文章。
沃野流金 産業生根
金秋時節,歲物豐成。從黔北山區到苗嶺侗寨,從北盤江到武陵山,稻浪翻滾,瓜果飄香,蝦蟹肥美,一幅幅生動的豐收畫卷鋪展開來,帶給人們豐收的喜悅,激蕩著新時代的美好生活。
畢節市金沙縣柳塘鎮淹壩村千畝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示範基地內,玉米挺拔、豆莢飽滿,隨風搖曳的葉片“訴説”著土地的高效饋贈。
這片採用“3+2”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模式的農田迎來集中采收。“今年我們玉米和大豆的套種全部都是機種、機收的。目前,測出畝産能達900多公斤,比往年自己種提高了300多公斤。”村民許國富實實在在感受到産業興旺,增收增産的喜悅。
同樣的豐收場景在黔西市素樸鎮江龍村1200畝獼猴桃種植基地上演,沉甸甸的獼猴桃挂滿藤蔓,在綠葉間若隱若現,散發著誘人的果香。村民們背著背簍,穿梭在果樹間,雙手輕巧地摘下成熟的果實,小心翼翼地放入背簍,裝滿後便倒入筐中,歡聲笑語回蕩在果園裏,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産業興、底線穩、收入增,“富在農家”成色越來越足。在發展産業過程中,貴州始終堅持農民主體地位,貫徹“抓兩頭、帶中間”思路,完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扶持政策與帶動農戶增收的掛鉤機制,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農戶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讓農民更多分享産業增值收益。
鄉村蓬勃發展的背後,是貴州緊扣“富在農家”要求,牢牢抓住産業和就業“兩個關鍵”,持續促進農民增收的生動實踐。
余慶縣花山苗族鄉萬里村村民劉德喜參與村裏茶園産業路的修建。“在這裡打工每天工資200元,挺不錯的,他們按月發工資,不拖欠,而且我吃住都在家裏,很方便。”
貴陽清鎮市站街鎮楓漁社區的搬遷群眾王亮在家門口的貴州鑫贛黔鋁業有限公司就業。“公司離家就10分鐘路程,每個月近3000元工資,還能照顧老人孩子。”
目前,貴州省持續培育壯大一批農業特色優勢産業,推動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促進農文旅深度融合。鼓勵農民發展適闔家庭經營的産業項目,因地制宜發展林下經濟、庭院經濟、民宿經濟。同時,深入實施“六六就業穩崗計劃”,加強農民職業技能培訓,推動建築企業建立穩定用工機制。
智匯鄉村 活力迸發
鄉村要振興,産業是基礎,人才是關鍵。創新課堂傳技術,增色增趣增知識,9月3日,一堂別開生面的鼠害防治培訓在黔南州三都自治縣周覃鎮高豐村舉辦。
現場,三都自治縣種植業發展中心工作人員以“農民”為中心,以“田間”為課堂,重點圍繞鼠害防控意識、鼠害新型防控技術了解及農業環保意識等方面向30名村民開展了培訓。“沒想到滅鼠害還有這麼多科學的方法,這次培訓讓我意識到了鼠害防治的重要性。”參訓人員、高豐村村民王大華説。
強化人才隊伍,集聚振興“智”能。走進黔東南州鎮遠縣金堡鎮羊滿哨村農家書屋,千冊書籍擺放整齊,涵蓋農業、文化、科技、少兒等多個領域。村民姚登科常常在書屋一待就是一天。
“農家書屋建成後,我就成了這裡的常客,而且我看的書全是種植和養殖方面的,有時候遇到的問題都是來書屋請教‘老師’,在家門口特別方便。”
既讓群眾富“口袋”,又讓群眾富“腦袋”,金堡鎮聚焦農村群眾實際需求,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積極開展全民閱讀、理論知識科普、讀書分享等活動,切實發揮農家書屋便民惠民作用,讓大山裏的苗寨村民體驗到豐富的“書香”樂趣。
“學在農家”就是讓農民群眾學有所教、學有所得、學有所為。貴州省聚焦人力資源開發,積極培育高素質農民和致富帶頭人,大力實施組團式幫扶,鼓勵和引導年輕人返鄉創業,讓人才助力解決發展中的問題,在鄉村全面振興中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家園如畫 奏響和樂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近日,銅仁思南大河壩鎮鵝溪村舉辦了“國慶餃子宴·共話鄰裡情”主題活動。全村黨員代表、村民代表積極參與,大家歡聚一堂,包餃子、拉家常、敘情誼,共同祝福祖國繁榮昌盛。
從洗蔥、備料、調餡到包制,現場大家圍坐在一起,分工協作,一邊熟練地包餡,一邊暢談生活瑣事、分享豐收喜悅。“平時一個人做飯冷清,今天和大家一起吃餃子,熱鬧得像過年!”75歲的鵝溪村獨居老人文爺爺感慨道。
熱氣騰騰的餃子,包裹的是餡料,更是深情;歡聲笑語的相聚,拉近的是距離,更是人心。近年來,鵝溪村持續推動鄉風文明建設,通過開展節日主題活動、評選“好鄰居”“文明家庭”等方式,積極構建互助友愛的鄰裡關係。此次活動不僅是一場味覺盛宴,還成為凝聚鄉村力量的紐帶。
另外一邊,思南大河壩鎮花園村的吳華天早早起來收拾堂前屋後,“國慶節了,要把家裏的衛生搞一搞。現在大家都積極改善村裏環境,垃圾不亂扔,東西不亂堆,村裏肉眼可見地變美了。”
自村裏“兩清兩改兩治理”行動開展以來,大河壩鎮黨員幹部以“土話方言講政策、真抓實幹促蝶變”,加大鄉村人居環境整治力度,推動鄉村從“一時美”邁向“持續美”,推動鄉村舊貌換新顏。
樂在農家,美在農家,讓群眾成為美麗鄉村建設的參與者、建設者和受益者。貴州不斷繁榮鄉村文化活動,推進移風易俗,創新村寨治理方式,積極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著力打造環境美、田園美、村莊美、庭院美的鄉村,堅決打好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劉悅)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