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丹寨縣金泉街道金泉社區,漢族、苗族、水族、彝族居民共跳蘆笙舞,孩子們在廣場上嬉戲打鬧,老年食堂裏飄出陣陣飯菜香……這個安置了1468戶6484名居民的易地扶貧搬遷社區,正以“五維互嵌”創新治理模式,破解多民族群眾融入難題,勾勒出民族共融的生動畫卷。

金泉社區居民來自全縣6個鄉鎮100余個村,多民族聚居曾讓社區治理面臨挑戰。如今,社區通過科學規劃佈局,實現空間深度互嵌。丹寨縣婦幼保健院、利民醫院守護健康,縣第二幼兒園、金鐘一小、第二中學解決就學難題,與金鍾經濟開發區聯動提供就業崗位,“15分鐘便民服務圈”讓生活需求一站式滿足。“孩子步行10分鐘就能到金鐘一小上學,我在開發區工廠上班,丈夫開小餐館,生活太方便了!”苗族居民李小英的話,道出了不少搬遷群眾的心聲。社區還設立便民服務大廳,推出“延時服務”“點單服務”,引入數字管理平臺保障安全,40余家商業服務網點構建起“一站式”生活服務圈,全齡段民生保障讓各族群眾安心紮根。
法治融合是社區治理的基石。社區深化“多網合一”機制,劃分3個總網格、10個小網格,構建“社區-網格-樓棟”三級管理體系。“網格吹哨、服務跟到”機制高效解決群眾訴求,去年夏天,網格員發現苗族居民吳大哥家屋頂漏水,三天內便協調修好,吳大哥感激地説:“網格管理真是幫了我們大忙。”社區還組建義務巡邏隊等自治組織,開展法治宣講,通過“居民議事會”徵集治理建議,整合力量排查安全隱患、化解矛盾糾紛,多年實現重大案件“零發生”。
文化交融讓民族情誼更濃厚。社區建設民族特色幫扶車間,組建蘆笙隊、山歌隊等文化隊伍,發展刺繡、蠟染等手工藝協會,“工坊+農戶”模式帶動43人居家就業,人均月增收1800元。春節、苗年等節日裏,“金泉好聲音”“歡慶元宵”等活動接連舉辦,吸引3000余人次參與,其中“歡慶元宵”活動兩度登上央視新聞聯播。“不同民族的鄰居一起跳蘆笙舞、吃元宵,就像一家人!”參與活動的居民笑著説。社區還評選“文明家庭”32戶,開展人居環境“扛旗爭星”評比,用漢苗雙語、苗歌傳唱宣傳移風易俗,文明新風浸潤人心。

就業幫扶為共融發展注入動力。社區開展廚師、電工等“訂單式”技能培訓,與省內外企業合作建立“用工需求池”,今年已輸送586人外出務工。苗族小夥小楊參加叉車培訓後,在粵港澳大灣區企業月薪達6000多元。同時,社區依託“微車間”、農業産業項目、公益性崗位,幫助150余人就近就業。“既能照顧孩子,每月還能收入1500元左右。” 彝族居民黃大姐在箱包製作“微車間”工作,對現在的幸福生活很滿意。“三級聯動”就業服務機制與“紅橙黃綠”預警系統,讓社區有勞動力家庭就業率達95.69%,實現“一戶一人穩定就業”。
黨建引領則為社區治理保駕護航。社區定期培訓黨員幹部,建立後備人才庫,推行“黨小組建在網格上”,5個網格黨小組實現黨組織全覆蓋。2025年以來,網格員累計走訪群眾3600戶次,解決民生訴求75件。水族居民馬師傅家孩子有調換班級需求,黨員幹部很快協調解決,“黨組織就在身邊,有困難隨時找得到人!”馬師傅説。社區還創新“暖心加法+流程減法”服務模式,落實組織生活制度,將黨建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為民族共融提供堅強保障。
如今的金泉社區,各族群眾在空間、治理、文化、經濟、服務上深度互嵌,正以蓬勃生機書寫著民族共融發展的新篇章,成為丹寨縣創新治理推進易搬社區融合發展的生動寫照。丹寨縣以“五維互嵌”為創新治理核心,成功破解搬遷群眾融入城市難題,走出一條多民族共融發展的特色之路。(黔東南州融媒體中心記者 韋啟懸)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