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一場跨越國界、充滿青春活力的籃球友誼賽在黔東南州臺江縣臺盤村貴州“村BA”球場上演。這場美國猶他預科學院男子籃球隊與貴州“村BA”代表隊混合組隊的比賽中,美國少年與中國少年的熱情擊掌,掀起了美國猶他預科學院一行人貴州之行的高潮。
比賽是向黔行·繪“籃”圖——中美青少年籃球邀請賽暨中美人文交流營貴州行活動的重要環節。12日至15日,受邀訪華的美國猶他預科學院(Utah Prep Academy)男子籃球隊到貴陽一中訪問交流,到貴州長征文化數字藝術館(紅飄帶),甲秀樓、西江千戶苗寨、黔靈山公園進行了參觀探訪。
“這次貴州之行十分愉快。”美國猶他預科學院校長凱爾·斯賓塞説,貴州美麗自然風光讓人心情愉悅,中國朋友友善熱情令人倍感舒適,“學生們在這裡增長了見識、交到了新朋友。”
以球會友 激情對話
此次活動以籃球為載體,架起了中美兩國青少年交流的橋梁。
13日,在貴陽一中籃球場上,一中學生和美國學生混合組隊,展開了一場精彩的籃球友誼賽。大家互相切磋技藝,用汗水傳遞情感,用合作書寫友誼。
“這是一場很棒的比賽,我們雙方表現都很好,玩得也很開心,共同度過了一段美好時光。”美國猶他預科學院男子籃球隊隊員亞倫·馬龍(Aaron Malone)説,籃球運動就像一種世界通用的語言,把中美學生們聯繫在一起,儘管雙方説著不同的語言,卻有共同的默契。
“體育無國界,籃球建起了中美文化交流的橋梁,也加深了我們和美國學生們的友誼。”貴陽一中學生張鎮瀾和美國朋友交流了彼此喜歡的球星和音樂,還互相交換了電話號碼,“我們相處得很愉快,希望友誼長存。”
14日,在貴州“村BA”球場上,美國學生與臺江縣民族中學、臺江縣中等職業學校的同學同樣混合組隊,分別組成青春無限隊和友誼無界隊,開展一場跨越國界的籃球對話。
比賽中,雙方球員全力以赴,積極進攻、防守,灌籃、三分球等精彩不斷,展現出中美青少年良好的精神狀態和拼搏精神。
中場休息時間,美國學生走向看臺,與觀眾擊掌,熱鬧的歡呼聲此起彼伏。比賽結束後,來自臺江縣臺盤鄉中心小學的小觀眾們紛紛來到賽場中央,與美國學生合影、擊掌、“蹦迪”,點燃了現場氣氛。
貴州“村BA”的熱情與活力,讓美國師生更好地感知中國、體會中國、了解中國。
“我太愛這裡了!”美國猶他預科學院男子籃球隊隊員亨特·巴克利(Hunter Buckley)説,“這個村子熱愛籃球的氛圍十分感染人,每當我們進球,大家都非常熱情地歡呼,這給了我們很大的能量。”
“我在一個小鎮長大,在我的家鄉,每次比賽都像今天這樣,有很多球迷甚至孩子來看球。”凱爾·斯賓塞在臺盤村找到了“家的感覺”,“原來,在世界的另一端,籃球運動也以同樣方式給予人們快樂。”
文化為媒 友情交流
書法、刺繡、蠟染,山川美景、科技秀場……這次以文化為媒介的活動,讓中美青少年共同書寫了一段跨越語言與文化的友誼故事,更讓美國師生融入景點沉浸式感受中國民族文化的魅力。
13日,在貴陽一中美術教室,一中學生與美國師生圍坐一堂,相互組成學伴,在書法老師的帶領下,共同了解中國書法的歷史,學寫“人”“日”“月”“山”“川”等漢字。
亞倫·馬龍(Aaron Malone)收穫了自己的中文名字“王虎”,“中國書法與我們平時的書寫方式大不相同,這種體驗非常有趣,回美國後我還想繼續學習中文。”
書法老師陸聳身上的水族刺繡服飾吸引了美國學生的注意,得知衣服上的圖案是陸聳的母親一針一線繡出來時,美國猶他預科學院男子籃球隊隊員馬庫斯·斯科特斯(Marcus Skourtes)感嘆説:“這充滿了愛,非常感人,中國文化太有魅力了。”
臨別時,中美學生互相交換禮物,雙方友誼有了具象化的載體,兩國文化也經禮物互相傳遞。
貴陽一中學生蒲彥達向9位美國師生贈送了貴州各大著名景點造型的冰箱貼,“希望貴州的山川美景通過這樣的方式讓世界更多人了解。”
籃球友誼賽之餘,美國師生還走進景區,與貴州文化來了一場近距離的接觸。
13日晚,美國猶他預科學院男子籃球隊來到位於黔東南州雷山縣的西江千戶苗寨,在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的指導下,體驗苗族蠟染製作。
校長凱爾·斯賓塞在布上染了一條中國龍,他説,這是他在貴州收穫的一件非常棒的禮物,“我要把它帶回去送給我的家人。”
美國猶他預科學院男子籃球隊隊員梅森·弗恩(Maison Fearn)很喜歡苗寨的歷史氛圍和文化底蘊,他説:“這種繪畫方式是我從未見過的,這太有意思了。”(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羅亮亮)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