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中美人文交流上演“美美與共”!貴州非遺走進美國校園,匠心技藝觸動美國Z世代
2025-10-21 09:36:07來源:天眼新聞編輯:趙瀅溪責編:趙瀅溪

  10月18日,由貴州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聯合美國多所學校舉辦的“貴州非遺進美國校園”活動率先在美國美中實驗學校拉開帷幕。活動通過民族服飾展示、“貴州印象”攝影展覽、非遺進美國課堂等多元形式,為美國學生帶來一場沉浸式的貴州文化盛宴。接下來,活動還將在華盛頓哈維中文學校、弗吉尼亞希望中文學校、喬治亞州聖安德魯斯中學等美國學校陸續開展。

  副總領事親臨推介,貴州非遺受官方認可

  活動首日,現場氣氛熱烈,吸引了逾200位嘉賓與師生代表齊聚現場。中國駐美國大使館參贊兼副總領事董傳傑、一等秘書薛春梅,馬裡蘭州眾議員齊麗麗,馬裡蘭州亞太裔主席于洋,美國國際論壇董事Solange Montue,東方衛視駐華盛頓站主任王濤峰,美中實驗學校理事長黃河、校長夏祥波,美京華人學校校長萬謹等嘉賓共同出席本次活動。

62.jpg

中外嘉賓出席“貴州非遺進美國校園”活動

  董傳傑參贊兼副總領事現場致辭並盛讚“貴州非遺進美國校園”活動很有意義!貴州是中國少數民族文化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非遺項目不僅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全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此次活動的意義遠超文化展示,更是“中美人文交流的生動實踐”,希望通過此類活動推動兩國青少年對彼此文化的理解與尊重。

63.jpg

中國駐美國大使館參贊兼副總領事董傳傑現場致辭並推介貴州非遺

  中外嘉賓積極回應,共讚文化交流價值

  馬裡蘭州眾議員齊麗麗在發言中表示,文化的多樣性是社區活力的重要源泉,“貴州非遺進美國校園”不僅為學生打開了一扇了解東方文化的窗口,也為本地多元文化教育注入了新元素。她稱讚這類活動是“連接不同文化背景青少年的橋梁”。

  馬裡蘭州亞太裔主席于洋指出,亞太裔社區一直致力於推動文化共融,貴州非遺項目的落地正是跨文化協作的典範。他期待未來能有更多來自中國的文化項目走進美國課堂,持續深化兩國在人文與教育領域的互動。

64.jpg

美中實驗學校校長為董傳傑參贊介紹貴州非遺展區

  服飾紋樣裏的千年密碼,美國學生愛上“貴州故事”

  活動當天,身著貴州精美民族服飾的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現場為美國青少年學子展示了苗族、侗族等民族的服飾紋樣與製作技藝。繁複的刺繡、神秘的蠟染圖案、精美的銀飾,每一件作品背後都蘊藏著民族的歷史與信仰。現場參與體驗的雙語一年級學生sasha看著苗族銀飾頭冠興奮道:“我從未見過這樣精細的手工,每一個圖案好像都在講述故事。”

65.jpg

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向雙語一年級學生sasha展示苗族銀飾頭冠

  “可觸摸的文化記憶”:沉浸式攝影展描繪“貴州印象”

  除了動態體驗,活動還策劃了“貴州印象”主題攝影展,40幅精選圖片涵蓋“黃小西吃晚飯”等世界級自然風光、民俗節慶及非遺技藝等,多維度展現貴州文旅的獨特魅力。此外,多處設置互動合影展板,吸引學生紛紛駐足拍照。

66.jpg

67.jpg

嘉賓和學校師生參觀圖片展

  創新融合:STEAM課程讓非遺“可動手、可感知、可創造”

  本次活動最大亮點在於將貴州非遺體驗與美國流行的STEAM教育模式深度融合。現場設置“黔藝工坊”,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帶領學生們親手製作蠟染吊飾、扎染挂件、苗銀冰箱貼,拼裝“秘境貴州”文旅地標拼圖,為儺戲面具塗色……這些課程不僅鍛鍊了學生的動手與創新能力,更讓他們在藝術與科學的交融中理解文化背後的邏輯與美學。

69.jpg

70.jpg

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現場指導美國學生體驗貴州非遺DIY

  現場參與蠟染製作的學生表示:“我學過化學染劑原理,但今天是第一次用植物染料創作,這讓我想到科學與傳統文化的聯繫。”出席活動的美京華人學校校長萬謹表示,會將這些課程模組開發形成標準化課程包在學校複製推廣,成為可持續的文化交流載體。

71.jpg

教師為學生講述貴州“儺戲”面具

  後續活動持續拓展,中美人文交流走深走實

  據悉,本次巡迴活動還將走進華盛頓哈維中文學校、弗吉尼亞希望中文學校、喬治亞州聖安德魯斯中學等多所中學,並持續至12月中旬。活動現場發放了多彩貴州宣傳冊與文旅折頁,許多學生表示“希望未來能去貴州親眼看看”。

73.jpg

美中實驗學校校長夏祥波向嘉賓介紹“貴州非遺進美國校園”活動

  作為此次活動聯辦單位之一的美中實驗學校校長夏祥波表示,這種“文化+教育”的創新模式不僅提升了文化交流的深度,也為中美人文合作提供了新思路——文化不是遙遠的歷史符號,而是可體驗、可創造、可共享的活態資源。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