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貴州省黔東南州麻江縣龍山鎮河壩村,以瑤族文化博物館為核心打造的休閒文化空間,正成為村民日常休憩的“幸福角”和遊客觸摸非遺的“體驗窗”,讓千年瑤韻在煙火氣中煥發新生。
瑤族文化博物館內
麻江縣龍山鎮河壩村94%以上的村民為瑤族,這裡保存著完整的瑤族文化習俗,2008年“楓香印染技藝”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作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中國傳統村落,近年來,河壩村以文化振興為抓手,將瑤族文化博物館升級擴容,配套建設非遺體驗工坊、田園休閒區等,形成“觀展+體驗+休憩”的文化休閒綜合體。
博物館內的瑤族服飾展示區
走進瑤族文化博物館,楓香印染紋樣在燈光下流轉光澤,500余件藏品靜靜訴説著瑤寨往事,從古老的瑤族頭巾到現代的布桶鞋,從楓香印染的圍腰到刺繡精美的長衫衣,每一件都承載著村民的情感記憶。在館外的非遺工坊裏,幾位婦女正用楓香樹油配製的油料在布上繪圖,藍靛底色上的花鳥紋樣漸次成型——這門被譽為“布上青花瓷”的技藝,如今成了村民指尖的“幸福密碼”。
“以前農閒的時候只能在家待著,現在博物館已經建成了,沒事就來館裏看看老物件,跟著師傅學印染、蠟染,作品還能放在館裏的展示區售賣,既能學會手藝又能增加收入。”麻江縣龍山鎮河壩村村民龍安紅説。
河壩瑤族服飾展示
今年河壩村通過楓香印染及刺繡産品實現銷售額超85萬元,帶動村集體經濟收入50余萬元,旅遊收入突破30萬元。截至目前,河壩村已開展15次楓香印染技藝培訓班,參訓人數超500人次,越來越多村民借助非遺技藝實現增收。
“我們不僅要保護好文化遺産,更要讓它融入日常生活,把非遺體驗、農耕觀光和休閒娛樂結合起來,既讓村民在家門口享受到文化福利,也讓遊客能沉浸式感受瑤寨魅力,真正實現‘文化惠民、全民共享’。”麻江縣龍山鎮河壩村副支書、副主任龍全成表示。
工作人員正在整理物品
河壩村將傳統技藝與現代審美相融合,依託“公司+工坊”非遺基地,打造出印染裝飾畫、刺繡背包等文創産品,讓指尖技藝轉化為“美麗經濟”。如今,博物館周邊千畝良田與傳統建築交相輝映,吸引著研學團隊與遊客紛至遝來。
“接下來,我們將結合效益、客流量情況,增加文創産品開發,讓遊客不僅能看能學能做,還能把瑤韻文化帶回家,讓博物館真正‘活起來’,讓村民幸福感強起來,這就是我們守護文化的意義 。”龍全成説。(文/圖 付善青 李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