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貴州初好20道工序煉就“黔貨出山”新樣本
2025-10-28 09:38:50來源:天眼新聞編輯:趙瀅溪責編:趙瀅溪

  卸車、清洗、壓榨……在貴州初好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貴州初好”)的生産車間內,日均壓榨超400噸的刺梨生産線正馬不停蹄地運轉。經過超臨界萃取等20道精密工序,刺梨實現“變身”:果肉製成原漿進入北京等區域市場;果籽高效提取SOD酶,加工成保健品;連果渣都轉化為生物有機肥。

  這種“吃幹榨凈”的模式,源於水城區“加工強鏈”的戰略佈局。水城區將“酸澀”的刺梨釀成“甜蜜”,打造“種、産、研、銷”高效協同的一體化産業鏈,實現刺梨産業種植經濟效益最大化,助推刺梨産業提質增效、高品質發展。

群眾喜收刺梨果.jpg

  貴州初好成立於2018年,是水城區一家集刺梨種植、科研、生産、銷售于一體的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自企業投産以來,便承擔起水城區刺梨鮮果的收購任務,涉及24個鄉(鎮、街道)96個村(居),覆蓋農戶3.7萬戶16.2萬人。

  2024年,水城區刺梨鮮果收購8531.5346噸,助農增收5118.9萬元,同比增長5%,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出了積極貢獻。2025年水城區刺梨鮮果收購工作于8月20日開始,截至10月12日總共收購刺梨鮮果10469.7121噸,助農增收4187.88萬元,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

刺梨加工忙---聶康.jpg

  “種植與加工緊密相連,老百姓在地裏種出的是‘新滋味’;而廠裏通過精深加工,則賦予這些果實‘新身價’。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貴州初好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永紅説,基於這樣的理念,初好公司通過延長刺梨産業鏈,打通上下游環節,讓刺梨種植戶的腰包鼓了起來,日子也越過越紅火。

  在線上線下渠道,建立“直播+電商”的線上發展模式。通過建設“初好電商運營中心”及投放淘寶等大型電商平臺渠道,將“直播帶貨”與“線上覆蓋”相結合,全力拓展線上銷售渠道,讓産品有了“好去處”,換取“真金白銀”。數據顯示,目前初好公司銷售渠道已遍及全國20余個省100余個城市,累計與150余家經銷商達成合作,産品渠道已實現外貿突破,成功出口至老撾等地。

LZS2021-34.jpg

  在研發銷售端,初好公司以自主研發為基礎,同時與中國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貴州大學等高校科研機構達成研發合作,搭建了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科技幫扶食品(保健品)研發基地、中國農業大學—初好教授工作站等多個科研創新平臺。同貴州大學樊衛國教授等團隊開展了諸如《刺梨産品加工原料鮮果的貯藏保鮮技術研發》(研發資金300萬)等研發項目,形成了以汽泡水為主體,刺梨原漿、口服液、保健品、功能性飲料等産品為羽翼的市場全渠道産品體系。

  目前,該公司擁有各類專利20余項,商標30余項,已成功研發上市“刺梨氣泡飲料、原漿、SOD口服”等多款特色刺梨産品。其中,努爾哈赤刺梨精釀啤酒榮獲2023年貴州刺梨“十佳新品”。同時通過有機基地建設,成功打造出“有機刺梨果凍”“有機刺梨原汁”等多款有機産品。2023年成功申報獲得保健品生産資質,申報獲批三款保健品上市,成為六盤水市首家保健品生産企業。

刺梨收購現場1.jpg

  在加工端,貴州初好已建成投産年産能12萬噸鮮果壓榨線1條、年灌(包)8406萬升果蔬原漿、飲料生産線6條,年産能130噸刺梨精粉線1條、年産能43800噸乾果線1條和年産能3000噸刺梨果渣飼料加工生産線1條,配套建設了2000噸污水處理站1座,所有設施皆已全部投入使用。是目前全省刺梨産業企業深加工能力最全面、最完善、規模最大的企業,其中保健品生産線、汽泡水生産線、乾果生産線和精粉生産線在同行業中精深加工能力處於領先地位。

  可喜的是,貴州初好成功承辦了“527經銷商聯誼會”“715電商運營啟動會”“818刺梨收購啟動儀式”,參與“全球食品飲料論壇”等大型活動;在“六馬”等重要節點加大刺梨産品宣傳,同步開發“六馬賽事吉祥物”刺小妮、“涼都三寶雪糕”等文創産品,讓初好産品“走出大山見世面”,快速實現“黔貨出山”。

挂滿枝頭的刺梨.jpg

  前端有“去路”,中端有“思路”,後端有“活路”,貴州初好不斷突破自我實現産業發展的成功“軟著陸”。2024年,水城區刺梨産業實現産銷兩旺,挂果面積達7.5萬畝,産量8531噸,同比增長4.9%;一産産值5118.6萬元,同比增長4.9%,實現綜合産值2.7億元,讓一顆山中野果實現了價值最大化。(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謝勇勇)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