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稅務部門積極落實“綠色稅制”政策導向,通過稅收杠桿激勵企業節能減排、支持綠色産業發展,助力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走進貴州綠色低碳發展圖景的一角,一家家製造業正在用合規經營的理念,在綠色轉型發展道路上不斷書寫更新的故事。
“小稅種”亦有“大作用”,要走好綠色轉型第一步
走進黔西南粵豐環保電力有限公司,現代化廠區整潔有序,中控室內技術人員正結合監控視頻與實時數據,遠程精準調控鍋爐焚燒、發電機設備運轉。這份高效運轉的背後,是綠色稅制與精準服務共同發力的成果——稅務部門通過深挖環保稅申報數據價值,為企業環保升級之路精準導航。
作為貴州省第一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該公司在成立之初就被納入綠色稅費政策重點輔導名單。興義市稅務局依託企業環保稅申報數據,對廢氣排放量、廢水污染物濃度等關鍵指標進行細緻分析,精準指出廢氣處理效率提升、廢水循環利用優化等改進方向,並同步解讀污染防治設施投入相關的稅收優惠政策。企業積極響應輔導建議,加大環保投入力度,配置國際領先的煙氣凈化系統和滲濾液處理系統,引入先進生産設備與工藝。
一系列升級後,企業環保能耗較原有水準下降1%-2%,廢氣、廢水排放量顯著降低;同時通過餘熱鍋爐回收焚燒熱量轉化電能,實現熱能高效利用,生活垃圾綜合利用率達98%,年處理量達40至43萬噸,年發電量約1.4億度。“設備升級和工藝優化後,不僅環保稅負擔明顯減輕,今年上半年已累計享受環保稅減免40余萬元,還因能耗下降疊加享受了更多所得稅優惠。”粵豐環保電力有限公司負責人歐子健説。
作為一家年産能超百萬噸的現代化水泥廠,貴州獨山上峰水泥有限公司曾長期面臨廢氣、粉塵排放壓力。2023年,獨山縣稅務局“服務專員”在走訪中發現這一問題後,主動對接企業開展“環保稅專項輔導”,通過“數據比對+政策解讀”幫助企業算清“環保賬”:若將廢氣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降至國家標準50%以下,可享受環保稅減半徵收優惠;若進一步降至30%以下,更可享受減按75%徵收的政策紅利。
“稅務部門用折線圖直觀展示了減排與減稅的關係,讓我們意識到環保投入不僅是成本,更是可持續發展的‘杠桿’。”企業負責人俞鋒表示。在政策激勵下,獨山上峰投入1200萬元升級廢氣處理系統,安裝高效脫硫脫硝設備和粉塵收集裝置。改造後,企業污染物排放濃度較基準值下降62%,生産工藝優化使噸熟料能耗降低8%,全年節約標煤1.2萬噸,同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2萬噸。
“新行業”充滿“新機遇”,合規才能提升競爭力
在各類綠色“小稅種”引導傳統製造業向綠色生産與消費轉型時,一批因“綠”而生的新行業,也在搶抓發展新機遇,不斷開拓新風景。
在畢節市,一家名為碧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從事著新興的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行業。他們採用一種名為“預處理+濕式厭氧發酵”技術,將餐廚垃圾轉化為生物油脂、沼氣等産品。2018年運營至今,累計處理餐廚垃圾18余萬噸,每年能轉化生物油脂、沼氣等産品2000余噸,實現資源循環利用。2024年,該公司“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成功入選中華環保聯合會“無廢城市”建設徵集案例。
“我們在餐廚垃圾處理領域形成規模優勢,也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在資源綜合利用相關稅收優惠政策及內控管理體系等方面存在一定‘盲區’,所幸稅務部門給予了我們很大的幫助,不僅為我們精準推送適用的優惠政策,還通過實地調研為企業解答疑惑、排憂解難。”談起公司發展,該公司財務負責人段佳楠坦言。
針對企業的政策困惑,畢節市稅務部門及時組建專業服務團隊,帶著定制化政策“禮包”上門服務,實地了解環保企業經營狀況、技術改造和升級狀況,梳理企業涉稅訴求問題清單,根據“精準畫像+申報分析”與徵納互動在線答疑相結合的方式,提供政策輔導、遠程辦稅、風險提醒等全方位支持,幫助企業掃除涉稅盲區,讓企業感受到綠色發展、合規經營帶來的“實惠”。
從利用稅務合規反向引導企業綠色轉型,到在新行業中統籌安全與發展走出新道路,一家家企業的故事,無不為當下經營者如何在合規經營中實現綠色發展提供了範本。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堅持合規、投身綠色,一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高品質發展道路愈發清晰。(文 蔣徵)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