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城區米籮鎮,有一對從四川省成都市蒲江縣遠道而來的“果癡”兄弟——唐傑和唐立波。他們的創業故事,讓人忍俊不禁,又心生敬佩。
蒲江縣,這片沃土孕育了國家級獼猴桃標準化示範區、國家級出口獼猴桃品質安全示範區,以及全國綠色食品原料(獼猴桃)標準化生産基地的美譽。
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唐傑和唐立波從小對獼猴桃“作獼”。他們對每一株獼猴桃的生長習性都瞭如指掌,對市場銷售的脈搏也把握得精準無比。

長大後,兄弟倆投身農資生意,與米籮鎮的獼猴桃種植戶趙明禮、趙成昆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這份友誼,連接著兩地,也成為了他們創業路上的重要支撐。
一次偶然的機會,趙成昆和趙明禮給唐傑送了幾箱米籮鎮産的獼猴桃。唐傑一嘗,眼睛瞬間亮了起來,仿佛被施了魔法一般:“這獼猴桃,絕了!吃出了‘家鄉味’,吃出了蒲江最早的味道!”他迫不及待地分給唐立波一箱,兄弟倆一邊品嘗,一邊相視而笑,仿佛穿越回了兒時的果園,那份純真與快樂溢於言表。

趁熱打鐵,趙成昆給唐傑打電話:“趙總,我們這兒的獼猴桃您嘗過了沒?您可是種植獼猴桃的老手,來我們鎮裏種獼猴桃,給咱老百姓傳傳技術……”這番話就像一束光,照亮了唐傑心中的創業夢。於是,唐傑找到唐立波,將心中想法和盤托出,兩人一拍即合,決定在米籮鎮開啟新的獼猴桃種植征程。
然而,創業之路就像一場“大冒險”。在四川,紅陽這個品種的獼猴桃病害十分嚴重,讓種植戶們苦不堪言。米籮鎮最初的基礎設施也較差,種植難度大,尤其是那塊20畝“爛果”最多的地塊,就像一塊“燙手山芋”,誰都不願意接。

“最難種的土地我來種植!”兩兄弟豪氣沖天地説道,他們選擇迎難而上。面對困境,兩兄弟決定從技術入手。他們回歸傳統種植方式,注重細節管理。
在土壤改良方面,他們採用有機肥料,就像給果樹“喂補品”,讓果樹吃得飽飽的,長得壯壯的;在病蟲害防治方面,他們採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結合的方法,就像給果樹“穿防彈衣”,讓果樹免受病蟲害的侵害,實現良性發展。

經過兄弟倆的不懈努力,今年這塊地的産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此前10多畝地只能摘10000多斤,如今産量翻了6—7倍,達到80000余斤,其中商品果70000斤以上。“相當於‘賭’,因為以前不出果,地是一塊地,就是種植方式方法不同,結出的果不一樣而已。”唐傑感慨道,但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
在獼猴桃種植中,兄弟倆始終堅持品質第一的理念。他們種植的獼猴桃要比其他地方晚熟15天左右,就像“懶漢”一樣,慢慢成熟,讓果子充分吸收陽光和養分,積累更多的糖分和風味。在四川,存在著一些“聰明人”,使用催熟劑讓獼猴桃早熟,但兩兄弟的技術回歸傳統,讓獼猴桃回歸“原始味道”。

唐傑、唐立波用實力證明了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如今,他們種植的60畝獼猴桃的産量在13萬斤以上,今年處於“養樹”階段,未來將保證在18萬斤左右。在米籮鎮,兩兄弟用實踐書寫了一段創業傳奇。從“爛果園”到“豐産園”,從默默無聞到家喻戶曉,他們讓獼猴桃成為了米籮鎮的“黃金果”。兄弟倆通過小範圍的試種,引導周邊20余戶農戶種植高品質獼猴桃,實現高品質發展。
實踐證明,從2000年的300畝試驗田到如今11.2萬畝規模化種植,水城獼猴桃的發展歷程可謂是一部精彩的創業史詩。2000年,水城區引進獼猴桃在猴場鄉猴場村試種,長出的獼猴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達21.6%,比四川原産地品種高出2.3個百分點,這一數據就像一顆璀璨的明星,在農業領域冉冉升起。

看中猴場鄉獼猴桃産業的發展潛能,水城區迅速派出農業專家深入田間開展研究。根據當地土壤土質,選定“紅陽”“東紅”等品種,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以修建産業路、免費發苗等方式鼓勵當地村民種植。這一模式就像一位智慧的指揮官,為全區獼猴桃産業實現高品質發展指明瞭方向。
米籮鎮作為水城區獼猴桃的重要産區,通過標準化、精細化管理,在能人引領下,將小小的綠果逐步發展成帶動鄉村全面振興的大産業。目前,米籮鎮獼猴桃産業已完成土地流轉1.73萬畝,聯結9個經營主體、5個行政村共4446戶農戶,像一條堅固的紐帶,將農戶、企業和市場緊密聯繫在一起。

歷經25年耕耘,水城獼猴桃已成長為國家農産品地理標誌産品、地理標誌保護産品,憑藉肉質細嫩、汁水豐盈,不僅積累了大量“回頭客”,還吸引眾多遊客前來採摘。水城區目前是我省最大紅心獼猴桃基地——依託獼猴桃産業,該區打造出“百里獼猴桃産業帶”等農旅融合示範點,2024年全區挂果面積7.5萬畝,産量3.61萬噸,綜合産值達8億元,今年預計産量增長10%。
唐傑、唐立波兩兄弟的“種獼”故事,就像一部充滿歡笑與感動的喜劇,而水城獼猴桃産業的輝煌成就,則是這部喜劇中最精彩的篇章。他們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書寫了一段段傳奇,也讓水城獼猴桃産業在農業領域綻放出耀眼的光芒。(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謝勇勇)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