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至7日,盤州原創大型話劇《三線日記》將在貴州省北京路大劇院上演。該劇以“三線建設”為背景,通過生動的舞臺呈現,展現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歷史故事。《三線日記》主要以退休煤礦工人崔振國的回憶為線索,採用倒敘手法,帶領觀眾重溫上世紀六十年代三線建設時期的崢嶸歲月。劇中通過幾本泛黃的日記和老照片,串聯起一個個或驚心動魄、或溫暖感人的故事,生動展現了三線建設者們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精神風貌。
全劇長近100分鐘,故事跨度達60年,劇中生動刻畫了崔振國、張宏寶、劉建新、惠琴等為代表的第一代“三線人”群像,他們響應黨的號召,放棄大城市的優越條件,以“三線人”身份來到偏遠的大西南揮灑熱血。精緻的舞美與演員們的深情刻畫,讓一個個有血有肉、真實接地氣的人物形象逐一展現,還原了跨越半個多世紀的三線建設者們的奮鬥故事和盤州市工業發展的歷程。

話劇《三線日記》(郭應材 攝)
值得一提的是,該劇所有演員均為非專業演員,而是當地的普通職工,他們用真摯質樸的表演,成功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的三線建設者形象,使整部劇作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和藝術感染力。“我父親是上世紀70年代初從貴州省安龍縣到六盤水支援三線建設的第一代三線人,我是第二代。”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貴州省曲協理事、諧劇第四代傳承人、盤江股份工會宣教文體部部長龔翠萍在採訪時談道,龔翠萍告訴記者,她從小居住在被來自東北的礦工們包圍的油毛氈房裏,作為一名曲藝人,很早就萌發過把父輩和她親歷的故事寫出來的想法,也陸續寫過幾個三線題材的相聲和小品。在這部話劇的編劇過程中,她有意識地把曲藝作品中幽默詼諧的語言習慣、構建包袱的常用手法運用到劇中,努力為觀眾營造輕鬆愉悅的觀演體驗。
據悉,《三線日記》此前已在盤州和六盤水等地成功演出,收穫了觀眾的一致好評。此次走進貴陽演出,將讓更多觀眾有機會了解這段值得銘記的歷史,感受三線建設者們的家國情懷。(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黃瑤)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