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六盤水市鍾山區:“青春動能+銀發智慧”社區治理雙輪驅動
2025-11-13 16:14:35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羅淼責編:趙瀅溪

  近年來,在貴州省六盤水市鍾山區紅岩街道青年路社區,一幅“老有頤養、小有善育”的和諧畫卷正徐徐展開。這裡,黨建引領並非抽象概念,而是通過獨具特色的“青春動能”與“銀發經驗”雙輪驅動模式,探索出一條“一老一小”群體關愛服務與社區治理深度融合的新路徑,讓社區成為居民安心、放心、暖心的幸福家園。

六盤水市鍾山區:“青春動能+銀發智慧”社區治理雙輪驅動_fororder_11

群眾文化活動現場

  面對日益突出的“課後看護難”及青少年課餘生活單一等問題,青年路社區黨組織主動破題,創新性地將目光投向毗鄰的高校資源。社區以黨建為紐帶,與六盤水師範學院簽署共建協議,掛牌成立“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率先引入該校外國語學院“語愛童行”志願服務隊,建立起常態化“課後輔導”服務機制。

  這一創新舉措,實現了“校社聯動”從臨時性活動向常態化、制度化服務的質的飛躍。每週固定時間,大學生志願者們都會準時出現在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英語趣味教學、作業答疑,更通過情景對話、互動遊戲、興趣拓展等多元化方式,為孩子們提供專業的學業幫助和溫暖的陪伴式關懷。自啟動以來,該項服務已累計開展18次,惠及青少年370余人次,既有效紓解了雙職工家庭的後顧之憂,也讓高校的青春力量真正在社區紮根、在服務實踐中獲得成長。

  此外,該社區還積極聯動轄區中小學校黨組織,常態化組織開展“學雷鋒”環境衛生整治、“鄰裡守望”互助幫扶等主題志願服務。學生們的到來,特別是他們尊老愛幼的言行舉止,潛移默化地促進了社區文明風尚的形成,為“一老一小”營造了更為宜居、友善的社區環境。

六盤水市鍾山區:“青春動能+銀發智慧”社區治理雙輪驅動_fororder_22

志願者開展志願服務

  在充分激青春力量的同時,該社區同樣珍視並深度挖掘離退休老同志這座“經驗富礦”。社區黨組織按照“自覺自願、量力而行、發揮特長”的原則,將社區內熱心公益、經驗豐富、有專業特長的離退休黨員、幹部凝聚起來,組建起一支獨具特色的“銀齡行”志願服務隊。

  這支平均年齡偏大的隊伍,成為了社區治理中不可或缺的“硬核力量”,他們充分發揮時間充裕、情況熟悉、善於溝通、威望較高的優勢,常態化開展小區樓棟、沿街商鋪的安全巡邏,至今已進行200余次;面對不文明養犬、樓道亂堆雜物、車輛亂停亂放等基層治理“頑疾”,他們用“接地氣”的語言、鄰裡情誼開展柔性文明勸導50余次;他們更是政策的“宣傳員”、矛盾的“調解員”和文化的“傳承者”。

  值得一提的是,“銀齡黔行”志願服務隊巧妙地將“銀發資源”轉化為服務“一老一小”群體的具體行動和顯著成效,老人們圍繞養老醫保政策、防範詐騙知識、未成年人保護法等開展精準宣傳10余次,並以書畫、音樂等興趣指導為核心開設“銀發公益課堂”26次,累計服務青少年和老年人370余人次,真正讓“夕陽紅”照亮了“朝陽路”。

  青年路社區還始終將困難兒童的關愛保障工作擺在突出位置,視其為“一小”服務中的底線任務與重中之重。社區黨組織牽頭整合資源,常態化、制度化開展“情暖童心・護航成長”主題走訪慰問活動。這項工作摒棄了簡單化的物質輸送,創新性地建立起“物質幫扶+心理關懷+能力支持”三輪驅動的精準關愛模式。今年以來,社區已累計走訪慰問困難未成年人家庭10余戶,發放慰問品20余份,更重要的是送去了持續的關注、理解與支持,為困難兒童撐起了一片充滿希望的藍天。

六盤水市鍾山區:“青春動能+銀發智慧”社區治理雙輪驅動

群眾參加猜燈謎活動

  文化是凝聚人心、增進認同的深層紐帶。青年路社區深諳此道,於是堅持將“我們的節日”系列主題活動作為連接“一老一小”情感、涵養社區文化、促進代際融合的重要平臺。在傳統佳節,組織老年人舞蹈隊、歌唱隊、書畫社與轄區青少年共同參與“共裹糯米包暖意同續鄰裡端午情”包粽子、“月下鄰聚情滿社區”中秋遊園會、“孝老愛親傳家風”重陽敬老等群眾性文化活動和形式多樣的活動4場次,吸引了超過1100人次的居民踴躍參與。這種“老幼同樂、鄰裡相親、社區和諧”的濃厚氛圍,極大地增強了社區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歸屬感,構築起共同的精神家園。

  黨建引領聚合力,服務為民無止境。鍾山區紅岩街道青年路社區通過“築體系、強堡壘、爭先鋒”,成功探索並實踐了以“青春動能”和“銀發經驗”雙輪驅動、精準服務“一老一小”群體的基層治理新範式。

  這一做法,不僅精準回應了“一老一小”兩大重點群體的急難愁盼,用心用情守護了實實在在的民生溫度,更有效活了社區內在活力,提升了整體治理效能。(文/圖 周明 盧鳳蓉 王瑞剛)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