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貴州“三農”: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展現新風采
2025-11-19 09:28:34來源:農民日報編輯:趙瀅溪責編:趙瀅溪

黔西市化屋村百里畫廊 黎敬程 攝

鳳岡縣進化鎮臨江村街子組“四在農家·和美鄉村”一景 饒雲 攝

盤州市賈西九峰蓮池 敖顯模 攝

金秋時節,貴定盤江金海稻田翻作浪 徐雁 攝

鳳岡縣高標準農田 王治文 攝

  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考察時強調:“要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要因地制宜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在鄉村振興上開新局”。“十四五”期間,貴州省農業農村系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考察貴州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堅持以高品質發展統攬全局,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邁出堅實步伐,保持了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良好勢頭。2024年,全省第一産業增加值2971.66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56元,分別較2020年年均增長4.7%、8%,城鄉居民收入比收窄至2.8:1。

  糧食和重要農産品供給能力穩步提升。全省始終牢記糧食安全“國之大者”,深入實施糧油生産能力提升行動,一體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糧食大面積單産提升、油料産能、農機社會化服務提升“四大工程”,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2090萬畝,廣大農技人員積極參與“揭榜挂帥”,把主推品種和高産技術送到田間地頭,全省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4157萬畝以上,2024年産量達到1146萬噸,畝産較2020年提升19.7公斤,連續五年超額完成國家下達任務。持續推進“菜籃子”産品生産,2024年肉蛋菜産量分別較2020年增加40.2萬噸、26.7萬噸、625.2萬噸,從生豬凈調入省轉變為凈調出省,供給能力不斷提升。

  脫貧攻堅成果實現鞏固拓展。貴州始終堅持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作為鄉村全面振興的底線任務,全面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建立健全防止返貧致貧的監測和幫扶體系,持續鞏固提升“3+1”保障水準,深化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傾斜支持20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加快發展,累計幫助67.9萬名監測對象穩定消除了返貧致貧的風險,牢牢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的底線。全省堅持産業就業兩手抓,大力實施産業獎補到戶,激發脫貧群眾內生動力;通過東西部協作機制、幫扶車間、公益崗位安置等舉措,實現脫貧人口務工就業規模穩定在330萬人以上。脫貧群眾生活水準進一步提高,脫貧地區面貌進一步改善,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2021年以來鞏固脫貧成果後評估和東西部協作考核連續四年獲評“好”等次。

  農業特色産業蓬勃發展。全省聚焦品種品質品牌和標準化生産,專班化推進12個特色優勢産業發展,培育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62家,建設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13個、産業集群10個、産業強鎮65個,大方天麻、遵義朝天椒、關嶺黃牛等14個“貴字號”區域公用品牌入選全國農業品牌精品,山地特色農業品質效益和競爭力持續提升。全省辣椒、刺梨、李子、天麻、薏仁、太子參種植規模全國第一,茶葉、中藥材、獼猴桃全國前三,夏秋蔬菜産業發展成為全國重要主産區。特色農業成為“兩江”上游的重要生態屏障和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路徑。

  農業科技裝備水準邁上新臺階。貴州大力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圓滿完成第三次農業種質資源普查,摸清了農業資源家底,崖州灣國家實驗室西南首個糧油試驗基地落戶貴陽,自主選育的“油研2020”油菜、“威芋5號”馬鈴薯連續兩年入選全國十大品種,“康農玉8009”玉米獲評全國重大新品種,遵義朝天椒、大方皺椒躋身全國十大名椒,三穗鴨、關嶺牛等16個地方品種入選國家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成功進行了優質地方豬種促進畜禽遺傳資源保護,破譯關嶺牛完整基因組促進精準育種,性控凍精技術母犢出生率超88%,助力肉牛擴群增量。集中攻關農機等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改進一批適宜丘陵山區的新農機,工廠化育苗、無人機吊運、智慧化作業成為山地農業新場景,農業社會化服務成為聯結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關鍵紐帶,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58%,年均增長3.4個百分點。建成綠色農藥全國重點實驗室,新農藥創制達到世界一流水準。全省農業科技貢獻率61%,為農業高品質發展插上科技的翅膀。

  “四在農家·和美鄉村”建設取得新成效。全省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以“四在農家·和美鄉村”為載體,實施“兩清兩改兩治理”和衛生家庭建設行動,引導農戶清亂堆亂放、清殘垣斷壁,統籌改造一批衛生廁所和養殖圈舍,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治理生活垃圾,分散化、小型化、生態化治理生活污水,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生活污水治理率和30戶以上自然村寨生活垃圾收運設施覆蓋率分別達82.1%、57.9%和93.4%。實施文明鄉風建設工程,開展高額彩禮、濫辦酒席等突出問題治理,探索“車不過十、禮不過百”“合約食堂”等一批鄉村治理經驗,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文明鄉風在鄉村落地生根。“村超”“村BA”“村晚”等村字號品牌活力四射,成為展示多彩貴州文化魅力的新窗口、促進地方發展的新引擎。農民成為了鄉村全面振興的主角,鄉村成為既有鄉土韻味、又承載詩與遠方的理想家園。

  深化農村改革取得新突破。貴州堅持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圍繞基層基礎“強雙基”,聚焦減負、增收、提質、拓渠、優考,推動人往基層走、政策往基層傾斜;創新完善設施、招強引優、優化用途、靈活重組、瘦身增效、強化服務“六條路徑”,有效盤活了農村閒置低效資産,全省無經營收益村實現動態清零,村均經營收益18.2萬元,50萬元以上的村有1586個,100萬元以上的村有468個。穩妥推進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保持土地承包關係穩定。完善宅基地農戶資格權保障機制,出臺農村村民住宅建設管理“十條措施”,農村發展活力不斷煥發。

  展望“十五五”,農業農村發展的基礎更加堅實,前景更加光明。貴州農業農村系統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著力鞏固拓展優勢、破除瓶頸制約、補強短板弱項,千方百計推動農業增效益、農民增收入、農村增活力,奮力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展現貴州“三農”新風采。(貴州省農業農村廳)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