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西江千戶苗寨,晨霧與炊煙縈繞山間,吊腳樓在朝陽映照下更顯得古樸寧靜。青石板路上,北京遊客宋琦正用相機記錄美景:“這次來,白天欣賞民族歌舞,夜晚觀賞璀璨燈火。工作人員服務週到,商戶明碼標價、誠信經營,體驗遠超預期,下次一定帶家人朋友再來。”這番讚譽,生動體現了黔東南州創新景區聯動工作機制改革的成效。
今年以來,黔東南州以深化景區治理改革為突破口,聚焦鎮遠古城、西江千戶苗寨、肇興侗寨等核心景區的發展瓶頸,創新構建社區型治理、跨區域聯動、人才培育、執法監管“四位一體”聯動機制。通過黨建引領、多元協同、機制創新,推動旅遊高品質發展。
記者從中共黔東南州委社會工作部了解到,為解決西江千戶苗寨和肇興侗寨治理機制不暢、管理不到位等問題,設立了社區“兩委”機構,成立行業協會商會,建立運行管理制度。全面摸排1753戶外來商戶及從業人員情況,通過走訪和問卷調查收集治理意見,凝聚改革共識。
目前,西江、肇興兩個社區均由景區黨工委專職副書記兼任黨組織書記。按照“管行業必須管黨建”要求,統籌推進行業協會商會組建,加強行業自律和規範管理。開展新興領域“兩個覆蓋”工作,將行業協會黨組織負責人納入社區黨委,強化黨建引領。各行業協會協調化解經營矛60多起,有力支撐旅遊服務提質。
兩個景區通過建立社區黨組織統一領導、居委會和行業協會分塊負責的黨員管理機制和工作運行機制,加強流動黨員管理,吸納從事經營活動的流動黨員加入社區黨組織。建立聯席會議機制,定期研究解決治理難題,合力推動景區發展。
漫步西江千戶苗寨,除了絡繹不絕的觀光遊客,更能看到身著統一制服的網格員們忙碌的身影。他們穿梭在青石巷弄間,耐心解答遊客諮詢,細心引導遊覽秩序;沿街商戶明碼標價、笑臉相迎,在氤氳的酸湯香氣中傳遞著誠信經營的暖意。
雷山縣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充實社區工作力量,組織居民共同商議制定《西江社區居民公約》,將環境衛生、鄰裡相處、經營規範等內容納入其中,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的良性循環。1500余家民營市場主體積極響應,主動參與景區環境整治和遊客服務工作;60名幹部入駐9個責任網格,實行常態化巡查,創新推出“社區吹哨、部門報到、接訴即辦”機制,確保遊客諮詢、商戶糾紛等問題第一時間得到有效解決。
“面對景區之前治理存在組織力弱、機制不暢,遊客投訴處理不及時,商戶經營缺乏規範引導等問題,我們以‘三建三強’為抓手,把黨建引領貫穿始終,選優配強社區黨委班子,組建行業協會黨組織,就是要從根源上破解治理難題。”雷山縣委常委、副縣長、黔東南州西江千戶苗寨景區管委會主任楊遠剛説,通過整合力量,現在逐漸形成了黨建引領、多方參與、共建共享的治理新格局,景區管理更有章法,發展也更有後勁。
為提升治理精準度,雷山縣創新開展“集中+入戶”“靶向普法”活動,累計覆蓋商戶716戶,引導經營者依法合規經營;通過“景區協商”等方式徵集民意100余條,將遊客和居民的合理訴求轉化為切實可行的治理舉措。同時精準掌握景區6776名管理服務對象、25個省(市、自治區)外來商戶分佈情況,制定“兩個清單”明確48項職責,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形成聯動合力,讓治理措施真正落地見效。
“我們每天在網格裏巡查,現場辦公,就是要讓困難和問題在第一時間有人管、有人幫,讓遊客玩得舒心,讓商戶經營安心。”共青團雷山縣委派駐西江景區的網格員張興紅樸實的話語,道出了基層治理者的初心與擔當。如果説西江千戶苗寨的社區型治理是“內生式”改革,那麼氵舞陽河風景區的跨區域聯動則是“外延式”突破。作為橫跨鎮遠、施秉兩縣的核心旅遊資源,氵舞陽河曾長期面臨“各管一段”“資源不共享、遊客不互推”的治理困境,嚴重制約了遊客體驗提升和産業健康發展。
黔東南州成立專項課題組深入調研,召開專題會議推進資源統籌。推出新線路及優惠政策,實現氵舞陽河景區上下游“統一管理、統一運營、統一票價、統一行銷、統一服務”的運營模式。為保護鎮遠古城傳統風貌,編制《鎮遠縣歷史文化名城風貌導則》,出臺曆史城區修建活動“聯審聯管”制度。一系列紮實舉措,顯著提升了鎮遠的旅遊品質、服務水準和城市魅力,“文明鎮遠”的嶄新形象愈發閃亮。
“今年以來,我們大力整治景區環境,不斷完善‘快進慢遊’交通,重啟水上巴士,開通旅遊小公交。開通鎮遠至梵凈山、荔波、西江等地景區直通車,構建‘景景通’交通網絡。”鎮遠古城景區管理委員會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楊雲説,該縣立足“景城一體”,將“共建共享”理念貫穿景區管理,搭建多元平臺,激發主體意識,凝聚全民參與合力。
鎮遠縣依託“1+2+N”網格化管理體系深入實施“六心行動”,2025年,鎮遠縣成功獲評“全國文明城市”。該縣探索“管委會+公司”模式,推進國企及景區改革與“三權”分置。創建“伴旅先鋒·鎮在行動”黨建品牌,整合“古巷管家”“古城義警”等志願力量,在重點區域提供秩序引導、諮詢、應急幫扶服務超5萬人次,獲廣泛好評。
在黎平縣,肇興侗寨走出“機制創新+資源整合”特色路徑。統籌規劃發展、資源保護、服務保障等工作,創新融合侗族“鼓樓文化”、“侗款”制度與現代理念,形成“聯動治理”模式。以“鼓樓議事”為載體,定期議事並排查化解糾紛,共商共訂《鼓樓公約》《景區文明行為規範》。推行“鼓樓評比”,對農戶商家量化評分,以評促改;實施“積分管理”優化利益聯結,深化群眾參與自覺性。
肇興侗寨景區管理委員會聯合肇興鎮、肇興社區創新景區管理聯動機制,規範管理景區外來商戶,協調處理商家與當地村民的矛盾糾紛。積極開展旅遊服務提升培訓,聯合公安、消防、市監等部門執法監管,提升綜合服務水準。通過“民族文化進校園”等特色課程,加大民族文化保護傳承和本土人才培育。
交通“微循環”打通與跨景區合作深化,助力肇興侗寨“朋友圈”擴容。“我們開通肇興至翹街、黃崗侗寨等4條雙向直通車,解決遊客轉車難、出行慢問題。”肇興文旅集團副總經理林維振説,與廣西三江程陽八寨達成票務合作,2025年跨景區遊客超10萬人次;與岜沙、加榜梯田形成“黔三角”,帶動1.5萬遊客互流,實現多景點聯動。
隨著改革的深入推進,黔東南州各旅遊景區正在實現從“各自為政”到“協同作戰”、從“粗放管理”到“精細服務”、從“單一景點”到“全域旅遊”的深刻轉變。這片承載著多民族文化瑰寶的土地,正以規範有序的管理、優質高效的服務、獨具魅力的風情,吸引著八方來客,在高品質發展的道路上穩步前行,書寫著世界級旅遊目的地建設的新篇章。(黔東南州融媒體中心記者 余天英)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