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秭歸柑橘種質儲備超百種
2022-03-24 10:21:30來源:湖北日報編輯:李燕責編:石麗敏

秭歸柑橘種質儲備超百種_fororder_01

3月16日,秭歸縣一電商産業園內,橙農們將剛收穫的春橙進行分揀,包裝後發往全國。 開春後,秭歸春橙進入收穫期,當地電商企業搶抓訂單銷售春橙,為農民增收助力。(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曙松 通訊員 鄭家裕 攝)

  春有倫晚、夏有夏橙、秋有九月紅、冬有紐荷爾。走進屈原故里秭歸,鮮橙四季挂果枝頭,成為別樣風景。

  位於九畹溪鎮硯窩臺村的柑橘苗木良種繁育基地,是三峽庫區最大的柑橘良種種質資源庫,目前正全力打造國家級柑橘良種繁育中心。基地高級農藝師向進介紹,該基地持續推進柑橘種質資源培育,目前秭歸儲備柑橘品種多達126種,常規臍橙品種約60種,已有10余種柑橘品種獲得消費者的認可。

  曾因品種單一遭重創

  “産業發展種質先行。”向進説,良種儲備、示範、推廣,是産業發展的基礎,而優質品種是加快秭歸柑橘産業提檔升級的根本保障。

  秭歸柑橘品種迅速增長源於一次改變。

  上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初,秭歸在羅伯遜臍橙的基礎上,培育出羅臍35號、36號,該品種口感好、産量高,臍橙市場售價1元左右時,秭歸臍橙收購價就達2元至3元。當時,全國臍橙種植面積小,僅浙江、福建有小面積種植,秭歸臍橙一時風頭無二,約90%的農戶都種植此品種。

  然而,好景不長。向進回憶,隨著江西贛州以及全國其他種植基地發展,秭歸臍橙遭遇市場危機。新發展的基地在種植技術、品種改良上走在前頭,又有土地規模、地理環境、機械化等優勢,市場競爭愈發白熱化。

  彼時,秭歸仍以種植中熟的羅臍為主,品种老化、熟期結構不合理,集中上市期臍橙一度降到0.6元/斤。2008年,當地遭遇大雪低溫天氣,大量臍橙被凍死,農民損失慘重,品種結構、品質調整迫在眉睫。

  “長紅”“倫晚”種出億元村

  2008年,在華中農業大學專家鄧秀新院士的建議下,秭歸發佈《秭歸縣柑橘品改實施方案》,以發展早、晚熟特色品種為主,目標以每年不低於1.5萬畝的速度進行品種改換,用4年時間將所有中熟羅臍改換為其他優質品種,早熟、晚熟臍橙品種增加至一半,擴兩頭、壓中間;以每畝100元的補貼,支持農戶進行品種改良。

  臍橙成熟週期8到13個月,主要集中在11月到12月份成熟,此前為早熟,之後為晚熟。三峽壩區蓄水後,秭歸河谷地帶形成獨一無二的氣候優勢,冬暖夏涼,為鮮橙成長帶來獨特環境。該縣統一規劃,在海拔300米以下建設晚熟臍橙優勢果帶,300米至500米建設規模化優質中熟臍橙生産帶,500米至600米發展早熟臍橙。

  早熟上山去,晚熟下山來,中熟擺中間,錯位發展,避免同一品種扎堆。 在鄧秀新院士團隊秭歸工作站的幫助下,倫晚彌補春橙的市場缺口,在3年品種改良後,郭家壩鎮鄧家坡村85%的農戶種植倫晚,售價最高達8元/斤。2018年,該村臍橙産值過億,成為秭歸首個億元村。九月紅、倫晚等早、晚熟品種依次上市,早熟、晚熟品種的推廣種植,實現一年四季有鮮橙,秭歸打了一個翻身仗。

  如今,秭歸已涌現“長紅第一村”“倫晚第一村”等億元村。

  “晶片庫”儲存種質126種

  一般來説,一個良種培育的週期需要8年到10年,即使如今有了柑橘基因測序技術的加持,良種培育也需5年到8年。走上百姓餐桌的諸多優良品種,大都是在幾年前、甚至十多年前,就已開始培育。

  2016年,秭歸三家單位合併成柑橘良種繁育中心,為柑橘産業打造“晶片庫”。目前,整個繁育中心儲存種質126種,其中80%為引進品種,20%為本地培育品種,最早的是從1956年引進培育的品種。

  去年,該柑橘園提檔升級,配備專職技術人員6人,打造臍橙“晶片工程”。走進基地內,盆栽柑橘、柑橘樹、柑橘苗依次分塊分佈,兩名管護人員正在為膝蓋高的橙樹苗澆水。在園區正中央,一棵橘樹被綠色護欄包圍。向進介紹,這是最新培育的品種,正在保護期,最終能否上市還要經過品比試驗、區域試驗、大面積推廣,一步都不能少。

  他介紹,臍橙種植必鬚根據市場效益進行品種改換,但優良品種並非想要就有,也不是所有的品種都能被市場接納,儲備、培育就是未雨綢繆。

  為針對性研究柑橘新品種選育與配套技術研究、示範推廣,原秭歸縣特産技術推廣中心也更名為果茶發展中心,專門針對柑橘産業品種培育。為大力推進新品種培育,秭歸出臺政策提出,苗木達到一定規模的更新品種,每畝補貼4000元,品種選育獲得新品種保護權證書的獎勵10萬元。(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金淩雲 通訊員 聶爽 李彩雲)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