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百年老廠煥發青春活力——黃石持續推進“百企技改”
2022-03-31 10:29:58來源:湖北日報編輯:李燕責編:石麗敏

百年老廠煥發青春活力——黃石持續推進“百企技改”_fororder_01

華新水泥“萬噸線”中控室,工人們盯著監控螢幕,各個生産環節一目了然。(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薛婷 通訊員 向能來 攝)

  工業之城黃石,擁有華新水泥、大冶特鋼兩家百年老廠。它們歷經百年風雨,依舊挺立行業潮頭。

  今年,華新水泥迎來115歲生日,收到的賀禮是:以702.69億元的品牌價值,位列“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榜單第80位。

  1908年誕生的大冶特鋼,年産能達400萬噸,生産航空航天、核電、高鐵、汽車及工程機械特殊用鋼,去年營收273.54億元。

  百年老店煥發青春活力,緣于産業報國的信念,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及持之以恒地推進技改。

  數據顯示:2021年,黃石實施500萬元以上工業技改項目148個,完成投資157.7億元,同比增長44.9%。2022年迄今,實施500萬元以上工業技改項目107個,預計全年可完成投資200億元,同比增長30%。

  打造特鋼智造“燈塔工廠”

  3月22日,大冶特鋼中棒車間。通紅的坯料,被加熱到1200攝氏度,經軋製、鋸切、還冷等8道工序後,不同規格的棒材下線,成為軸承、齒輪等特殊用鋼原料,整個生産線僅3人,去年産量102萬噸,月均産能9萬噸。

  “公司投入了新生産管控中心、煉鐵智慧化、料場無人化、460鋼管智慧工廠等項目,提高生産效率,提升智慧化水準,打造世界特鋼智慧製造‘燈塔’工廠。”大冶特鋼規劃發展部部長汪有源説,“十二五”以來,公司累計投入技改資金200多億元,創建全球最具核心競爭力的特鋼企業。

  “這200多億元均為固定資産投資,真金白銀。”汪有源説,項目投用效果好,成為大冶特鋼高品質發展的強力支撐。

  大冶特鋼每年新品研發200項以上,新産品産量增至45萬噸,每年淘汰低端産品10%左右,高效産品年均增幅30%,特鋼生産能力、噸鋼利潤均居全國三甲,産品應用於國家重點工程,如國産大飛機C919、港珠澳大橋、天宮、嫦娥、鯤龍等。

  大冶特鋼堅持全流程持續投入,在焦化、煉鐵、軋製(棒材、鋼管、特冶鍛造)、産品延伸加工(汽車零部件)等全産業鏈持續升級改造,成為國內綜合競爭力最強的“精品棒材”“精品無縫鋼管”“精品特冶鍛材”三大基地。

  14年促成一項國家標準

  4月1日起,國家正式推行水泥行業“棄縫改糊”新規:水泥包裝袋禁用縫底袋,改用糊底袋。華新水泥包裝分公司助理總經理李閃説,縫底袋易漏灰,造成污染,底部有線不易回收,糊底袋解決了這一問題。

  作為行業標準起草參與者,華新水泥2008年開始生産糊底袋,並在海內外270余家分子公司推廣使用,14年努力,促其成為國家行業標準。

  糊底袋雖小,技術含量不低。在華新水泥包裝分公司車間全自動流水線上,復膜、印刷、擠壓成型,機械臂打包捆裝,無人智慧叉車轉彎穿梭,自動躲避障礙物。該廠年産4.5億隻糊底袋,除集團自用外,今年手握4000多萬隻外單。

  近20年來,華新水泥不斷實施“水泥與環保相結合的轉型升級”戰略,率先開展水泥窯燒成協同處置固廢技術,處置生活垃圾佔全國行業總量50%以上,開創了把廢料環保處置與水泥生産高度契合的生態發展模式。

  從年産98萬噸的濕法生産工藝,到年産200萬噸的幹法生産工藝,工人數量從4000減至400人,産能翻番。如今,華新陽新萬噸線是全球已投産規模最大、最先進的單窯線,僅需50名一線操作工人。

  聚焦“工業智慧、商業智慧、管理智慧”閉環,華新水泥實施“傳統工業+數字化創新”戰略,獲評國家“2020年智慧製造示範企業”。

  為中小企業提供智慧製造樣板

  2021年,東貝機電集團主營收入101.76億元,同比增長13%;外貿出口總值2.47億美元,同比增長26.4%,穩居行業老大。

  行業地位緣自掌握核心技術。公司歷經兩年技術攻關,突破行業技術瓶頸,壓縮機能效系數達到全球最高效,目前已在全球多個客戶處送樣,今年可實現批量銷售。新能源汽車空調電機樣機研發成功,為進軍新能源汽車輪轂電機領域打下基礎。

  “公司研發出製冷溫度-100℃壓縮機,打破國內深冷疫苗櫃受制于國外的局面。”東貝集團副總裁廖漢鋼説,公司與中科院理化所合作,今年實現了-200℃超低溫技術突破,將為超低溫領域的高精度計量、量子糾纏研究、超導研究提供技術支撐。

  技術不斷突破的同時,東貝集團力推智慧製造,圍繞“傳統裝備改造、升級與新工藝、新裝備引入相結合階梯搭配式”方案,擺脫過去完全靠人工的傳統操作模式,減輕勞動強度,實現減員增效。

  “智慧化改造後,一線職工減少20%,品質改善30%,效率提升40%,庫存下降50%。”廖漢鋼説,集團提出打造“東貝智慧製造2025行業和湖北省智慧製造雙標杆”計劃,為中小企業提供可借鑒、可複製的智慧製造標杆場景。

  黃石經信局長王斌説,技改是最好的招商引資,企業只有在裝備、工藝、品質上推行技改,進行數字化改造,才能降本增效,實現綠色發展,提升競爭力,政府將加大政策引導,以及獎補資金的利用,推動企業走內涵式發展道路。(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楊富春 通訊員 丁元拾 胡志旺)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