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我國橋梁運維全面進入智慧化時代
2022-12-06 09:53:46來源:湖北日報編輯:李燕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變“頻繁大修”為“智慧康養” 我國橋梁運維全面進入智慧化時代

  閱讀提要

  從萬里長江第一橋——武漢長江大橋開始,湖北就與橋結下不解之緣。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現有橋梁約110多萬座,約有三成橋梁進入了維保期。橋越建越多,如何科學維護、延長使用壽命成為不得不面臨的問題。

  近日,中鐵大橋科學研究院副總經理侍剛向湖北日報全媒記者介紹説,一座大橋少則幾億元,多則近千億元,從建橋初期設置感測器,維護中開展長期數字化監測,有針對性地開展橋體養護,不僅能節約大筆維修費,還能創造巨大的經濟價值。

  10年科研攻關,實現技術自主

  花費鉅資建造的大橋,如何保持健康運行?在傳統思維裏,每當橋梁已經顯現出病害的時候才會展開治療、維護,這種做法往往會産生封路等影響,並且病害會持續顯現。

  中鐵大橋局特種公司副總經理吳運宏表示,我國公路、鐵路橋梁保有量很大,但公路危橋多、耐久性差,橋梁事故時有發生,潛在安全、耐久性問題突出,平均橋齡不長,事故橋梁的實際使用壽命短,養修壓力日益加大。而以人工檢查、經驗決策、糾正式養護為特徵的傳統管養方式,已越來越無法滿足現代橋梁提質、增效和降本的養護需求。

  因此,推動交通基礎設施康養産業技術變革和産業模式轉變的需求日益迫切。在業內,中鐵大橋局橋科院提出全壽命週期養護及健康監測理念。他們2012年獲批“橋梁結構健康與安全湖北省重點實驗室”,並於2015年成功申報“橋梁結構健康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獲科技部批准。

  面對國外在巡檢機器人及智慧檢測系統的壟斷,一批批中鐵大橋局科研人員一棒接著一棒幹,先後歷時10年,在檢測設備、監測系統、修復技術上取得突破:自主研發了“高速鐵路高精度位移(沉降)自動實時監測技術”“基於物聯網技術的結構豎向位移測試系統”“橋梁梁底全自動檢測機器人”“拉索檢測機器人”橋梁巡檢水下機器人“大跨度懸索橋索夾螺桿超聲軸力測試系統”等系列檢測技術、監測系統和裝備,為智慧檢測和施工監測提供了技術支持。

  大批城市橋隧實現“智慧康養”

  過去,日常巡檢、定期檢測一般依賴於技術人員現場爬上橋墩、纜索等部位採集、記錄數據,效率低且安全風險高。現在,檢測人員僅需一部智慧手機或無人機航拍即可完成數據採集、上傳。

  “橋梁健康的所有數據模板已經錄入系統當中。”中鐵大橋科學研究院健康監測中心工程師姚文凡介紹,檢測人員只需要在小程式中簡單勾選,就可以管理橋梁健康狀況。

  針對橋梁拉索、梁底等不好檢測的部位,中鐵大橋局創新研發及應用了巡檢無人機、纜索機器人、水下機器人等各種智慧設備,智慧管養橋梁超過1600座。新建設的大橋從施工階段就在橋梁內部植入感測器,感測器與後臺服務系統連接,能夠對橋梁的振動、是否變形、車輛荷載、風力荷載等多項健康指標實時監測。服務系統設置了三級指標報警,一旦橋梁健康狀況出現問題,系統就會報警。中鐵大橋局已建成武漢城市橋隧智慧管養平臺,實現武漢市800余座城市橋隧群智慧康養一體化應用。

  這其中,拉索檢測機器人及後臺監測系統是難中之難,此前長期被德國、俄羅斯等國家所掌握。目前,中鐵大橋局自主研發的“探索者”號橋梁拉索檢測機器人已經升級至第6代。與“前輩”相比,它的升能是全方位的:“身體”改用高強碳纖維構件;“眼睛”採用最先進的CCD技術和工業攝像鏡頭,在高速爬行中也能“看得清”毫米級的裂紋;“身軀”內安裝的電磁探傷無損檢測系統,對拉索內部鋼絲銹蝕的感知靈敏度提升了10倍。經過前期及時介入,許多橋梁病害會免於發生或能夠及時修復,保障橋梁安全。

  監測+預警:有效解決多個難題

  2015年5月24日下午,一輛超高超寬車途經某長江大橋(鋼箱梁斜拉橋)時刮蹭到上游的13根斜拉索,中鐵大橋局橋科院在該橋上布設的系統敏銳捕捉到了斜拉索被撞過程的特殊信號,併發出報警,及時觸發了管養單位處突工作,使結構損傷得以及時控制,並避免了事態的擴大化及不良的社會影響。最後通過快速監測數據分析,得出斜拉索索體及橋梁整體仍處於健康狀態的評估結果,為業主進一步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節約了260萬元的斜拉索更換費用以及相關的間接成本。

  2018年,中鐵大橋局為武漢軍山長江大橋進行橋面改造提升,應用了自主研發的超高性能混凝土,有效解決了正交異形鋼橋面板易開裂這個世界性難題。2018年8月,某市三環線上的一座立交橋匝道橋監測數據顯示,支座發生較嚴重橫向位移,系統發出報警並通知技術人員現場檢查。技術人員結合溫度監測數據分析其原因為結構支撐邊界約束存在缺陷,在高溫環境下致使梁端發生超限變形,及時報警、及時處置,避免了安全事故。

  2020年4月,某長江大橋發生了小幅的異常振動,引起社會群體關注,該橋監測系統第一時間發出報警,並記錄下當時的實時影像,根據當時的外部環境和橋梁響應數據,有效判斷出這次異常振動是一起渦激振動事件。系統採集的數據不僅對判斷事件原因提供依據,也為事後評估橋梁健康狀態和進一步處置決策提供了可靠依據,避免了更多的經濟損失和惡劣影響。眾多案例表明,通過健康監測系統能夠及時預警,關注到我們平時“看不到的隱患”,為橋梁管理者提供高效有力的技術支撐。

  侍剛認為,該技術能夠提供交通基礎設施管養全産業鏈技術服務,推動交通基礎設施管養産業向綠色環保和資源節約型方向發展;延長交通基礎設施使用壽命,改善交通基礎設施康養的水準與效率,降低交通基礎設施康養成本;有效提高結構物的運營安全狀況,大大減少因為結構物損毀産生的重大交通安全事故;帶動養護管理、結構狀態恢復、維修加固等交通基礎設施後市場和後産業鏈的進一步發展。(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胡祎 通訊員 付麗)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