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湖北公安實現派出所包聯全覆蓋 解決安全隱患問題5821個
2022-12-06 10:08:14來源:湖北日報編輯:李燕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湖北公安實現派出所包聯全覆蓋 重心下移解決安全隱患問題5821個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

  今年以來,湖北公安堅持強基導向,大抓基層、大抓基礎,創建省市縣三級公安機關領導幹部包聯派出所“235”工作機制,對全省1504個派出所實行包聯全覆蓋,推進重心下移、警力下沉、保障下傾,不斷夯實湖北公安工作根基,為建設更高水準平安湖北提供了堅實支撐。

  變“下基層”為“包基層”

  11月9日一大早,湖北省公安廳包聯幹部龔大志來到孝昌縣公安局季店派出所。跟在廳機關上班一樣輕車熟路,他用自己的賬號登錄新警綜平臺,有條不紊地查閱派出所接處警、受立案情況,並對平臺的信息錄入應用、執法閉環建設和執法辦案場所使用情況進行全面檢查。

  省公安廳創建“235”工作機制,按照省公安廳20%、市州公安局30%、縣(市、區)公安(分)局50%的比例,全覆蓋包聯1504個派出所,讓機關與基層上下一體、同向發力。

  剛性制度推動幹部走出機關大門,戰鬥在警務實戰最前沿。省公安廳明確:廳機關包聯幹部至少每月,市州公安機關包聯幹部至少每半個月,縣級公安機關包聯幹部至少每週必須深入派出所,採取不發通知、不打招呼、不聽彙報、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層、直插現場的“四不兩直”方式開展工作。

  “不管哪一級幹部,包聯都是一竿子插到底,避免層層衰減、情況失真;不搞多頭督導、重復督導,減輕基層負擔。”省公安廳“235”機制辦負責人張徽徽説。

  一有時間,全省各級公安機關領導幹部便奔赴基層公安信訪窗口、接處警窗口、社區(村)民(輔)警工作點,檢查執法辦案、“找窟窿、堵窟窿、防透風”工作、信訪案件化解、執法規範化建設情況,錨定“為基層解難題”“為群眾辦實事”目標,督導、調研、幫扶、宣講,統籌包聯推進各項中心工作,努力兜住全省不出事、少出事的底線。

  變“查找問題”為“解決問題”

  電線老化,消防等級低,火災隱患嚴重……第一次來到武漢市公安局江漢區分局民權派出所轄區,省公安廳包聯幹部申永川直呼“沒想到”。

  申永川與街道辦、派出所研究後,制定一套針對性極強的措施“組合拳”:成立業餘消防隊,配備微型消防車,樓棟每隔30米配備一個滅火器,每週開展業務訓練和消防演習,解決了派出所轄區久拖未決的火災隱患威脅。

  奔著問題去,盯著問題查,推著問題改。結合“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省公安廳各廳直部門全面收集重大問題線索,制定“問題清單、任務清單、效果清單”包聯任務書。全體包聯幹部人手一冊,“按圖索驥”、挂圖作戰。

  “‘三張清單’就是下沉幹部的工作日誌,也是開展包聯考核的重要依據。”省公安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所有問題清單公開發佈,責任到人、倒排工期、動態銷號,杜絕“為下而下”,確保“真下實幹”。

  對號入座查問題,盡職盡責抓整改。截至今年10月,全省公安包聯幹部收集安全風險隱患問題7229個,解決問題5821個。

  變“輸血”為“造血”

  “有了包聯幹部的支持,以前不熟悉的技能,現在得心應手;以前辦不了的案子,現在成竹在胸。”石首市公安局桃花山派出所民警對包聯幹部周清明很是佩服。經過4個月包聯,周清明幫助該派出所構建起全新的視頻監控系統,並對接局“情指行”一體化作戰平臺,成功破獲系列入室盜竊案。

  包聯工作既傳導壓力,也帶來動力。省公安廳建立雙向評議機制,推動包聯幹部和派出所遇事共商、問題共解、責任共擔,將“警力、技術、裝備、資源”源源不斷從機關精準直送基層,讓派出所有了提升破案效能的信息化平臺、破解“老大難”問題的長效機制,民警素質能力也在不斷提升,內生動力持續激發。

  “機關幹部手裏有資源,卻無實戰。基層一線有實戰,卻缺資源,供需不匹配。”張徽徽説,包聯幹部積極爭取上級機關和黨委政府支持,既通過“輸血”的方式幫助解決現實問題,又通過創建一批管長遠、利長久的機制平臺實現“造血”,突破失衡困境,助力質效提升。

  在襄陽,省市兩級公安機關包聯幹部大力推進強基改革,實現全市專職社區民警100%配備,並全部進入社區“兩委”班子。在鄂州葛店,省公安廳包聯幹部錢昌林組織全所民(輔)警開展信息化應用系列培訓,派出所民(輔)警對新的信息化平臺使用不熟問題迎刃而解。在麻城,省公安廳包聯幹部劉斌協調多方支持,彌補白果派出所警用電動自行車及部分警械缺口。(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許曠 通訊員 龔軒)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