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2024中國碳市場大會 外國嘉賓“點讚”中國貢獻
2024-07-22 09:57:35來源:湖北日報編輯:高鈺姍責編:石麗敏

2024中國碳市場大會 外國嘉賓“點讚”中國貢獻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40722092536

  7月21日,“中國碳市場大會2024·武漢”在東湖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國內外嘉賓齊聚東湖之濱,為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聚力添智,推動中國建成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國際影響力的碳市場。

  期待與中國加強對話、分享經驗

  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是中國對國際社會的莊嚴承諾。全國碳市場自2021年7月啟動交易以來,在優化資源配置,引導行業企業減排,加快産業轉型升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應對氣候變化作出中國貢獻。 

  會上,遠道而來的國外嘉賓頻頻“點讚”——  

  “在碳市場發展以及推動國際合作方面,中國的貢獻非常重要,為世界各國提供了學習借鑒的參考。”挪威氣候與環境部國務秘書艾斯蘭説,挪威是歐盟排放交易體系的一部分,計劃到2030年實現比1990年碳排放量減少55%。雖然當前國際關係日趨複雜,但挪威和中國在産業綠色轉型、破解塑膠污染、開展自然修復等方面有較大合作空間。

  “國際合作極其重要。本次大會聚集了世界一流碳市場專家和政策制定者,為全球碳市場發展提供了絕佳的平臺。”英國能源安全與凈零部國際凈零氣候資金與戰略司司長馬特·圖姆斯説。 

  馬特·圖姆斯介紹,應對氣候危機、加速清潔能源轉型,是英國的重要國家任務之一。今年1月和2月,英國碳市場代表團訪問了北京、上海、武漢、重慶等城市,中國代表團于4月完成互訪,為雙方在建立和運行碳市場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

  “非常榮幸和中國以及國際組織機構進行合作,讓我們找到了更好的減碳解決方案。”美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辦公室高級顧問、美國國務院氣候公約談判和氣候項目主管特裏格·塔利説。 

  特裏格·塔利分享了美國“能源轉型加速器”計劃的相關舉措。他表示,2030年世界需要將清潔能源投資增加7倍,才能將全球氣候變暖幅度控制在1.5℃以內,並避免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能源轉型加速器”計劃將以“碳信用”為抓手,以財政激勵、退役燃煤電廠、可再生能源電池儲存等方式,促進電力部門積極脫碳、避免碳洩露。

  新西蘭外交貿易部氣候變化和環境司副司長托德·科羅德説,在控制全球氣候變暖的努力中,可靠和有效的碳市場是不可或缺的工具。新西蘭的目標是到2030年將碳定價覆蓋60%的碳排放,期待與中國加強對話、分享經驗、增進了解,促進亞太國家協同合作。

  務實做好綠色金融大文章

  建設統一的全國碳市場,是通過市場機制推動碳減排、促進經濟社會綠色低碳發展的重大制度創新。會上,碳市場發展的“中國探索”受到各國嘉賓關注。

  碳市場發展離不開金融活水的澆灌。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副局長張蓓表示,為發揮好金融資源配置、風險管理和市場定價三大功能,中國人民銀行將務實做好綠色金融大文章,做實做強綠色金融體系“五大支柱”,即標準體系、信息披露、激勵約束機制、産品與服務、國際交流與合作。

  為引導更多金融資源投向綠色低碳領域,中國人民銀行創設了碳減排支持工具,向金融機構提供低成本的激勵資金和貸款。截至目前,碳減排支持工具已覆蓋6000多家市場主體,帶動年度碳減排量近2億噸。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計量司副司長朱美娜表示,計量為碳市場建設提供精準“尺規”,標準為碳市場建設提供有效“規則”,認證認可和檢驗檢測是增強碳市場交易信心的重要手段。建設高標準碳市場,要充分發揮計量、標準、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等國家品質基礎設施的作用。

  朱美娜透露,下一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將進一步夯實計量基礎能力、加大標準供給力度、強化認證認可作用,推動“碳達峰、碳中和”國際銜接與結果互認,不斷提升中國碳交易市場話語權和影響力。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上市司一級巡視員畢曉穎介紹,當前,我國資本市場綠色投融資實踐更加豐富,包括支持綠色低碳企業上市掛牌融資、穩步推進低碳期貨品種建設、支持金融機構參與碳市場交易等。截至今年6月底,滬深交易所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等行業上市公司達451家,市值4.6萬億元,上市公司數量較2019年底增長76.9%,市值翻了一番。 

  歐盟委員會氣候行動總司碳市場和清潔出行司副司長梅特·奎恩表示,歐盟一直關注中國在碳排放權交易體系建設上的發展和成就。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碳交易市場,歐盟在碳排放配額分配、碳排放交易體系、碳金融等領域有值得中國借鑒的實踐經驗。未來,中歐雙方合作前景廣闊,需要互學互鑒、促進對話,以更好地合作應對共同挑戰。(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天縱 通訊員 李斌 張陽春)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