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農業領域航母做糧食安全“壓艙石”

2017-10-11 11:30:47|來源:黑龍江日報|編輯:呂岩|責編:杜娜

  黑龍江省墾區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和對黑龍江省重要講話精神,以提高發展品質和效益為中心,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深化改革為動力,建設現代農業大基地、大企業、大産業,打造國際大糧商,努力形成農業領域航母。

  發展重點産業加快“轉調減”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黑龍江省委省政府和農業部的正確領導下,黑龍江省墾區加快發展重點産業,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轉方式、調結構。墾區積極發展節水農業,落實農業“三減”,重點推廣水稻大棚二次利用種植食用菌、水稻側深施肥、超早缽育機插、“鴨稻”、“蟹稻”、旱作免耕種植、經濟林、中草藥,大鵝養殖、燕麥和大豆復種青貯、苜蓿半幹貯等示範項目。目前,墾區已經具備超過400億斤的糧食綜合生産能力和商品糧保障能力。2017年墾區農作物總播種面積4308.2萬畝,比上年增加18.9萬畝。其中糧食作物種植面積達4254.8萬畝,比上年增加33.3萬畝,增長0.8%,佔農作物總播種面積比重為98.8%,比上年增加0.4個百分點,為歷年最高。其中,水稻播種面積2310.6萬畝,小麥播種面積26.4萬畝,玉米播種面積674.7萬畝,大豆種植面積1162.6萬畝,雜豆種植面積35.7萬畝,薯類種植面積27.2萬畝。

  “供給側”改革打開新天地

  近年來,黑龍江省墾區全面積極落實國家號召,多層多點發力,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應對農産品市場變化和國家糧食收儲政策調整,落實“壓玉、擴豆、增稻、強經飼”等種植結構調整措施,加快形成糧經飼三元結構。

  2017年糧食內部結構調力度持續加大。受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大豆目標價格補貼,玉米市場定價、價補分離政策的影響,墾區上下積極應對農産品市場變化,糧食作物結構呈現“三增三減”特點,即水稻增加80.6萬畝,大豆增加210.5萬畝,小麥增加19.1萬畝,玉米減少256.6萬畝,雜糧減少34.2萬畝,薯類減少0.4萬畝。從糧食作物比重看,水稻佔54.3%,比上年提高1.5個百分點;玉米佔15.9%,比上年降低6.2個百分點;大豆佔27.3%,比上年提高4.8個百分點;小麥佔0.6%,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雜糧和薯類分別佔1.3%和0.6%,分別比上年降低0.5和0.01個百分點。

  種植結構轉變的同時,墾區大力抓緊科技研發,用科技改變農産品品質。七星分公司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李曉輝介紹:“從2012年開始探索的水稻側深施肥插秧技術,目前已經大面積推開,僅這一項技術就實現了畝減肥10%,産量提高9%。現在,我們正在探索提升稻米適口性的科學方法,爭取在産量和品質之間達到最佳平衡點。在轉方式、調結構方面取得突破。”2016年墾區落實減化肥、減農藥、減除草劑“三減”示範面積193萬畝,全墾區化肥施用量比上年減少1.5%,農藥除草劑施用量減少1.6%,做到了農藥、化肥、除草劑減量,作物不減産。

  在林業發展方面,墾區林業圍繞“優化林業産業結構,科學合理利用森林資源”為目標,加快墾區林業發展。2016年實現林業增加值5.0億元,比上年增長3.2%。當年完成造林綠化6.3萬畝,現有林地總面積99萬餘畝。城鎮綠化覆蓋率達到39.3%,區域森林覆蓋率達17.1%。2016年全墾區種植經濟林3198.60公頃,種植中草藥1771.27公頃,生産食用菌6703萬袋,野生動(禽)馴養和林下養殖4 2.1萬隻(頭、箱)。

  畜牧業是墾區在供給側改革上的又一個發力點。2016年全墾區畜牧業實現增加值63.8億元,比上年增長3.9%,墾區“兩牛一豬一禽”存欄分別達到黃牛4.5萬頭、奶牛15.5萬頭、生豬76.8萬頭和家禽828.6萬隻;全年肉奶産量分別為26萬噸、42.7萬噸,分別比上年增長13.4%、13.9%。建立“優質苜蓿草+高能量全株玉米青貯+綠色精料”高産高效奶牛日糧飼喂模式,實現墾區奶牛單産超9噸的新跨越,現已建成16萬畝人工苜蓿草場核心示範區。

  截至目前,墾區全程建立農産品品質追溯系統的企業達到78家,種植業産品可追溯規模達到340多萬畝、畜禽産品可追溯規模達到316萬頭(只),範圍涵蓋穀物、蔬菜、水果、畜禽肉、牛奶、種子等農副産品。

  農機科技化作保障

  2012年以來,墾區按照“自主創新、加速轉化、提升産業、全面發展”的總體要求,努力改善農機化科技保障條件,提升科技創新水準和技術轉化能力,為農業機械化又好又快發展提供科技支撐。截至2016年底,墾區農機田間作業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8.6%,比2012年提高1.6個百分點。黑龍江墾區在大農機、大科技應用方面達到了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標準。

  八五二農場農機科科長許國忠介紹:“農場現有的這種德國産的克拉斯770收穫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全國只有9台,全部在我省墾區。一台最大功率530馬力、糧箱容積12立方米的大塊頭,一小時可以收穫50畝,並同時實現秸稈還田。這些農機都是在近三五年更新,職工個人購買的,不僅僅在我們農場使用,還經常跨區支持兄弟農場和地方作業。”

  截至2016年底,墾區農業機械總動力1045.1萬千瓦,畝均佔有農機動力0.24千瓦,農業機械化率達99.4%。水稻生産全程機械化比2012年提高了1.8個百分點。累計利用國家購機補貼資金21.6億元,農機更新總投入達110億元,新增各種農機設備15.98萬台套。目前墾區玉米播種全部採用精量播種技術、秋起壟全部採用自動導航設備、水稻實現100%浸種催芽等。農機裝備水準國內遙遙領先,達到世界發達國家先進水準。

  農業航化作業促穩産

  8月21日,歷時兩個月的黑龍江全省墾區2017年農業航化作業全部完成。期間,59架飛機共計飛行11883架次,5844小時,航化面積超過1400萬畝。

  作為世界最大的通用航空公司之一,北大荒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現有飛機99架,其中投入運營77架,在編教練機12架。2013年啟動,目前全國規模最大、佔地300公頃的一類通用航空機場——肇東機場今年已經達到可運行狀態。此外,全墾區可供農業航空作業的農場已達到85個,農用機場水泥跑道75條,形成網絡式作業基地群。

  2012年以來,北大荒通用航空公司農業作業面積、飛行時間、經營收入、機隊規模等多項指標均增長一倍以上,取得了跨越式發展。目前,該公司累計飛行22萬小時,農業航空作業面積達3.2億畝,增産糧豆300億斤,參與森林滅火1000多場次,森林巡護航程達200多萬公里。如今,農業航空作業已成為墾區現代化農業的常規作業手段,農用飛機已成為墾區4300萬畝耕地安全穩産、增産增收的守護神。

  佳西機場張輝主任介紹説:“2012年,我們的飛機數量是55架,現在增加了近一倍。我們的業務也從農林噴灑、人工增雨,拓展為可以旅遊觀光、航拍航測、遙感物探、醫療救援等等。尤其可喜的是我們培養出了更多自己的飛行員,外籍飛行員從原來每年聘用20余名已經減少到現在的六七名。2012年開始,公司與八一農大聯合,全國統招大學生飛行員。幾年之後,我們的飛行員將全部是中國人。”

  “智慧農業”開啟未來

  “這套設備投資4000萬元,將在今年11月正式投入使用。這是目前中國唯一的農業物聯網應用項目。它的啟用將使中國農業生産技術實現一次飛躍!”七星農場副場長劉成介紹的大田種植物聯網應用示範系統分為:業務管理、智慧農業、食品追溯、便民服務四大板塊。通過這個系統,人們除了可以了解農業信息政策、農商動態等情況,還可以通過手機和電腦,實時查看每台聯網農機的運行軌跡,當前速度、插秧深度、時間等都有最精確的顯示,同時實現了“農作物生長及病蟲害高清無線多媒體監測、農機安全生産作業無線多媒體監控、田間生産無線多媒體指揮調度”等多種功能。該系統不僅能看到受控地塊的實時圖像,還可以通過田地中的感測器等設備測量土壤微量元素、地溫、水溫水量、病蟲害情況等等,有利於及時採取措施,確保秋後高産。

  據七星分公司信息中心主任孟慶民介紹:“通過這個系統,還可以讓墾區外的消費者輕鬆實現食品追溯。現在只要消費者掃描我們商品上面的二維碼,就可以看到我們的水稻從育種催芽、插秧、施肥、管理、收穫的全過程。等到物流和超市環節全部打通之後,就可以實現真正的訂單農業。消費者吃好哪塊田裏的米,可以在手機上提前預訂,然後看著大米春種秋收,直到送進家門。所有圖片和視頻都標著精確的時間和經緯度,確保真實可信。”

  “藏糧于地,藏糧于技。”五年來,墾區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這期間,總局成立了“黑龍江省農墾總局科技信息中心”。墾區科技總投入達41.67億元,佔墾區GDP的1%,2016年末科技貢獻率達68.75%,較五年前提高了1.75個百分點。實施省級以上科技項目515個,項目資金3.68億元。鑒定科技成果192項,有25項成果獲得農業部豐收獎,38項成果獲得省科技進步獎。截至目前,墾區擁有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國家級雜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各1個,國家級農業産業技術體系功能研究室2個,綜合試驗站7個;部級檢測中心3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8個,省級農業科技園區3個。擁有專利1832件,其中發明專利505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3.02件。(記者 劉楠 吳樹江)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