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變化在鄉村的每個角落 林甸縣脫貧摘帽記
2020-08-17 09:25:46來源: 黑龍江日報編輯: 劉才星責編: 馮鈺穎

  “以前16公里路,走40多分鐘。現在10多分鐘就到。”

  “以前走到哪個鄉鎮村屯都是滿眼的土房,現在房子變化太大了,都是新房。”

  脫貧攻堅給林甸帶來什麼?兩個字,變化。房子變化大,路變化大,屋暖了,路通了,水凈了。林甸縣委常委孟令璽説,路、水、房,這是外在變化。林甸的變化由表及裏。

  讓林甸縣攢足脫貧底氣的,也是兩個字——産業。

  林甸縣全縣83個行政村,48個貧困村,其中10個深度貧困村,“貧困”二字加在林甸縣的頭上,可以追溯到1994年。今年2月26日,林甸縣作為黑龍江省最後脫貧的五個國家級貧困縣之一,退出貧困序列。從1994年至2020年,林甸縣的脫貧之路走了很久、很久。

  如今,林甸縣48個貧困村全部出列,貧困戶脫貧退出3563戶7432人。在貧困縣退出專項評估檢查中群眾認可度達到99.68%。

  一牛一豬

  “養”出全覆蓋帶動效益

  近年來,林甸縣養殖業名聲大噪。立足於奶牛和生豬項目優勢,助力脫貧攻堅,“托牛”、“托豬”在林甸縣早已不是新鮮詞彙。

  早在2017年,在林甸縣紅旗鎮大金牛奶牛牧場,記者翻看一沓牧場與貧困戶簽訂的“奶牛托養協議書”。以貧困戶韓雲財為例,從2017年7月1日至2020年7月31日,每個月可獲得大金牛奶牛牧場支付的收益款。韓雲財只需自籌資金2000元交付給牧場。孟令璽介紹,“托牛”入場是“3+”産融模式,即“政府+金融部門+奶牛牧場”。貧困戶自籌2000元,在牧場托養奶牛一頭,缺口資金由金融部門貸款支持,政府貼息。貧困戶年獲得收益2000元。“托豬”模式則是“4+”産融模式,即“政府+金融部門+牧原集團+合作社”。政府組建生豬養殖合作社,貧困戶以5萬元扶貧小額貸款入社,合作社利用入社資金,委託牧原集團建設豬舍並租其經營,牧原集團每年按入社資金額的6%給付租金,入社貧困戶年獲收益3000元。通過“托牛”和“托豬”依託金融政策,推動産融結合、戶企“雙贏”。

  據悉,林甸縣實現奶牛項目帶動貧困戶全覆蓋,戶年均增收2000元;生豬項目帶動貧困戶3437戶,戶年均增收3000元。同時,通過光伏電站、訂單種植、庭院經濟、電子商務等途徑,帶動貧困戶實現增收脫貧。目前,每個貧困戶至少有2個以上扶貧産業幫扶,實現了産業帶動全覆蓋。

  除生豬和奶牛項目,林甸縣在産業發展上,實施“四個一”産業扶貧工程。讓貧困戶有一塊穩産增收田,發展優質稻米、雜糧雜豆、訂單農業,帶動1721戶實現增收;讓貧困戶有一個養殖增收項目,依託縣域養殖加工項目,帶動貧困戶發展肉兔、獅白鵝等養殖,帶動663戶實現增收;讓貧困戶有一個穩定的就業渠道,通過企業聘用、技能培訓、開發公益崗位等方式,帶動3759名貧困勞動力實現增收;讓貧困戶有一個多种經營增收項目,依託溫泉旅遊、傳統加工、電子商務等産業,帶動1417戶實現增收。

  辦公桌

  搬到貧困戶炕頭上

  “把辦公桌搬到貧困戶的炕頭上。”2017年,林甸縣委書記晉偉在部署脫貧攻堅工作時強調責任意識。林甸縣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擺在壓倒一切的位置,舉全縣之力合力推進,確保各項工作得到有效落實。突出表率帶動,傳導責任壓力,調度指揮在鄉村,做到問題在一線發現、工作在一線部署、任務在一線落實。舉全縣之力,在“兩不愁三保障”方面下真功。

  “幹部壓力很大,泥草房存量大,基層幹部更是經歷了改房拉鋸戰。”孟令璽坦言,為了勸改房,有的戶幹部出出進進不下50次。“他們當時都來勸我,我就説,不改了,這麼大歲數了,還能活幾年。”林甸縣東興鄉勤儉村6屯孫桂芝老人今年81歲,説起改房時的事,老人有些不好意思。“以前那趴趴房快50年了,墻都掉皮,幸虧當初駐村幹部和村幹部反反復復來勸,我後來聽勸了,現在國家給蓋這新房多好,冬天可暖和了。”

  一組數字話投入,也説明林甸縣危房改造、飲水安全、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取得較大變化。

  三年來,林甸縣落實危房改造政策,累計投入4.16億元,完成危房改造28789戶,拆除空閒房5464戶。目前,3895戶貧困戶已全部完成危房改造。全縣貧困戶住房安全保障率達到100%。

  三年來,林甸縣深入推進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累計投入1.59億元,強化水源井、管網、井房及水處理設施建設,加強水源地保護,實現村屯飲水安全工程全覆蓋,有效改善農村飲水安全現狀。全縣農村飲水水質、水量、取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證率,全部達到國家規定標準,所有貧困戶均實現飲水安全有保障。

  三年來,林甸縣投入5.9億元建設農村公路953公里,農村公路硬化率、客運班車通達率達到100%,被評定為省級“四好農村路”建設示範縣;投資575萬元,新建維修村級活動場所49個。

  83個行政村“三通三有”全部達標。

  合力攻堅

  攻克最後的貧困

  馬寶珍在縣裏家門口找到穩定工作那一年是49歲,她是林甸縣四季青鎮東方紅村六屯建檔立卡貧困戶。2018年7月,經駐村工作隊溝通、推薦,大慶宏福現代高科技農業産業園“破格”錄用了馬寶珍,讓這個超齡員工當上了包裝工。她也從農民變為“上班族”。在林甸縣,落戶當地的企業紛紛加入到扶貧工作中。合力攻堅、攻克貧困堡壘。

  如何群策群力、迎難而上,讓深度貧困村邁出脫貧第一步?以林甸鎮四個深度貧困村為例,通過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實施訂單種植、土地流轉、托牛、養殖、光伏、木耳種植等扶貧措施,積極探尋適合村情的扶貧之道。脫貧攻堅以來,林甸縣投入1.21億元,支持10個深度貧困村發展産業項目35個,硬化通村通屯道路99公里,興建水利工程144公里,為深度貧困村經濟發展、貧困戶增收脫貧提供了有力支撐。2019年,10個深度貧困村“三通三有”全部達標,實現脫貧出列。

  眼下,林甸縣在攻克最後的貧困上做好全盤謀劃。

  孟令璽説,林甸縣全力聚焦剩餘的696戶1473名貧困人口,堅決啃下最後的“硬骨頭”。為剩餘貧困人口尋求脫貧良方,林甸縣積極落實奶牛項目696戶、生豬項目415戶、發展庭院種植242戶、發展庭院養殖470戶,通過保潔員、護林員等公益崗位安置就業175人,同時落實保障政策,做到了政策措施應落盡落。通過嚴格落實包聯要求,凝聚幫扶合力。目前剩餘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達5000元以上,攻克最後的貧困,林甸縣信心滿懷。( 楊欣華 記者 董新英 李飛)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