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記要件從最初的14項精簡至3項,辦理環節從4個減少為1個,全部登記類型時限由20個工作日縮短到一天或即時辦結,不動産抵押登記等業務實現“零跑腿”……三年來,哈爾濱市不動産登記交易在大刀闊斧的改革中實現七次大提速,實現了從“慢半拍”到“加速度”,從“學先進”到“做先進”,從“眾人怨”到“齊聲讚”的不斷蛻變。如今,哈市不動産登記便利度領跑全國。
從“慢半拍”到“加速度”
7月1日,南崗區紅軍街67號建設銀行黑龍江省分行。道外區紅河七街區居民吳偉佳獲得抵押貸款審批後,在銀行自助設備上辦理房産過戶和抵押貸款手續,提交申請資料後不到10分鐘,抵押登記走完全部流程,吳偉佳通過自助打證機拿到了新列印的不動産權證。“效率太高了!我本來請了一天的假辦手續,沒想到這麼快就辦完了,我要為政府點讚。”吳偉佳説。
百姓讚揚的背後,是哈爾濱不動産登記交易三年內連續七次大提速的紮實推動。今年4月,哈爾濱市作為與金融機構貸款審批聯辦不動産抵押登記延伸服務試點城市,開設了“不動産抵押登記+金融延伸服務”聯辦業務,購房者可以在銀行大廳完成從簽合同、交易過戶、抵押貸款、水電氣聯動過戶、自助列印新不動産權證的全套服務,在全國率先實現了不動産抵押登記業務的“零見面辦理”。
然而,就在三年前,辦理同樣的業務,辦事人要在6個窗口排13次隊,填寫多個表格,帶齊身份證、戶口、結婚證、申請表等6個要件的原件及相關複印件來辦理申請,每套材料還要一式多份。受理後,在房屋交易核準確認窗口,需要10個工作日;在國土轉讓審批窗口,又要5個工作日;最後是不動産登記窗口,還是5個工作日,整個流程下來一共需要20個工作日。
“那時不動産登記採取‘登管分離’模式,多部門串聯審批,辦證群眾要在房産、土地、稅務等多個窗口來回跑,反復排隊。每天上班一開門,諮詢的、辦證的群眾擠滿了各個窗口。”哈爾濱市不動産登記交易事務中心主任王洪斌對自己剛上任時看到的“亂象”記憶猶新。打通企業群眾辦理不動産登記的“堵點”,只能靠自我革命求突破。
從“學先進”到“做先進”
2017年以來,省委常委、哈爾濱市委書記王兆力多次作出批示,強調不動産登記要向全國最高標準看齊,力爭實現全國用時最少、要件最簡、流程最優。
對此,哈爾濱市成立市不動産登記交易管理委員會,專門負責統籌協調和指導推進不動産登記交易工作,研究制定出臺創新政策,協調解決重大問題。哈市作風整頓辦持續跟蹤不動産登記改革進程,及時協調解決相關問題。
針對不動産登記涉及相關部門各自為政、步調不一問題,哈爾濱市委市政府對職能分散的機構,該合併的合併,該撤銷的撤銷。整合歸併原哈市不動産登記中心、哈市房地産交易中心等機構,劃轉哈市住房檔案信息中心,組建成立哈市不動産登記交易事務中心,實現人員、職責同步劃轉,有效聚集工作力量,打造全新服務平臺。
同時,為激發機構整合後的內生動力,哈市不動産登記交易事務中心先後多次組織業務骨幹團隊赴深圳、廣州等先進地區考察學習,尋找短板和不足。在充分借鑒各地典型經驗的基礎上,不斷完善不動産登記服務運行機制,實行一個單位對外、一口受理、一口收費、一口頒證、一站式服務的“五個一”模式,徹底解決“多個部門來回跑、多套材料反復交”的沉疴痼疾。
變壓力為動力,化被動為主動。哈市不動産登記交易事務中心以落地生根的創新舉措,打出提速增效“組合拳”,接連完成七次大提速。從提速前的20天,到12天、7天、4天、2天、1天……再到如今的即時辦結,哈市不動産登記交易速度對標全國先進水準,實現了從追趕到反超的轉變。
從“眾人怨”到“齊聲讚”
“以前我們辦不下證有怨言,但現在你們主動上門服務了,這怨氣也就消了。”一位哈工大老教師説,“房産證在家門口就辦了,你們讓我看到了全市作風整頓帶來的新氣象。”
“把企業群眾放在最高位、迎著企業群眾期盼走”,這是哈市不動産登記交易事務中心確立的一切工作出發點。
據悉,為方便“就近辦”,哈市不動産登記交易事務中心針對特殊人群、農民群眾和老弱病殘弱勢群體,開通便民流動服務車,進社區、進企業、進鄉村,截至目前,已上門集中辦證1.2萬本。
“哈爾濱辦不動産證真是太方便了,許多業務在手機上就可以諮詢、受理、交費。”疫情期間,在哈爾濱購房落戶的福建何先生深有感觸地説,“在辦理過戶的同時,連水、電、氣、有線電視的名稱都同步過戶了,這樣的便利度在全國都是領先的。”
在七次提速的同時,哈市不動産登記交易事務中心拓展手機服務“掌上辦”,建立不動産登記交易微信公眾號服務平臺,與供水、供電、燃氣、有線電視等企業建立信息互認機制,在辦理不動産權登記交易的同時,可實現水、電、氣、有線電視等同步過戶,變多頭辦理為一條龍集成服務,極大提高了企業群眾辦事的便利度。截至目前,哈市不動産登記交易事務中心累計接待企業群眾約340余萬人次,受理業務量259.52萬件,辦結量259.5萬件,辦結率99.99%。(姜雪松 記者 韓麗平)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