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打造“工程師搖籃”助力龍江經濟發展 黑龍江工程學院探索應用型人才培養新路徑
2020-10-09 10:58:18來源: 黑龍江日報編輯: 于靈爽責編: 趙瀅溪

  她是黑龍江高校群體裏的一位佼佼者,頭上戴滿了美麗的“桂冠”: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首批實施高校、國家發改委和教育部實施的教育現代化推進工程應用型高校建設項目百所示範校、首批新工科項目國家級高校、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實施高校……

  她就是始建於1952年,歷史悠久、遐邇聞名的黑龍江工程學院。

  近些年來,學校延續近70年辦學的精神血脈,秉承“明德求真知行合一”校訓,積極探索應用型本科院校建設和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新模式新路徑,在社會贏得“工程師搖籃”的美譽。

  更新辦學理念傾力打造學科專業優勢

  黑龍江工程學院本科生一次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0%以上,是教育部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50強高校。

  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是與該校始終堅持“地方性、應用型、國際化”的辦學定位,“開放辦學、內涵發展、品質立校、特色興校、人才強校”的治校方略分不開的。堅持全面發展和培育應用型人才,主動服務國家戰略要求、主動服務區域經濟社會和行業企業需求,深化與行業企業的合作育人,著力將學校打造成“工程師搖籃”。

  針對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學校設置了本科專業57個,涵蓋工、管、文、理、法、經、藝等7個學科門類。同時,緊扣國家發展戰略和現代化新龍江建設新需求,深入實施專業優化工程,建立了校企合作的專業指導委員會制度,形成“工科為主體,經濟管理、人文藝術為兩翼”的格局,推進專業結構逐步向“精而特的品質凸顯效應”轉型。

  此外,學校緊密結合我省建設發展需要,推進專業鏈、人才鏈對接我省産業鏈、創新鏈,提高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融入度和貢獻度。構建了智慧交通專業群、數字城鄉建設專業群、智慧建築專業群、智慧製造專業群、人工智能與信息技術專業群、新材料專業群、現代服務業專業群,與地方産業群實現集群對接,憑藉專業集群優勢,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發揮出服務地方的整體優勢。

  經過多年努力,目前已建設了教育部“卓越計劃”試點專業7個並全部通過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雙萬計劃”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1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8個、省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3個。

  立德樹人構建開放式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

  2010年,教育部啟動了“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黑龍江工程學院被確定為教育部首批“卓越計劃”試點院校,成為首批實施該計劃的61所高校之一,是省內僅有一所參加此項試點的省屬本科院校。

  學校堅持立德樹人、堅持需求導向、堅持品質標準,強化學生能力的培養。他們秉持“學生中心、成果導向、持續改進”的理念,與地方、行業企業和用人單位合作,採用“反向設計、正向實施”方式,參照國際標準,落實國家標準,優化人才培養流程,修訂人才培養方案,重構課程體系。

  為主動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學校依據專業品質國家標準和國際工程教育認證要求,建立了人才培養標準。同時,堅持成果導向,構建具有應用型特徵的“平臺+模組+項目”課程體系,充分體現科學精神、人文思想、健康審美情趣和工程素養協調統一,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加強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在實踐環節設計上,力求更加符合現代企業環境、符合現代工程要求,構建開放的實踐教學體系,突出系統性、實踐性和創新性,實踐學分比例達到30%以上。

  為確保課程目標更加明確、內容更加合理,學校還積極推進課程改革與建設,保證了課程設置對人才培養體系的支撐度、課程目標與專業目標的符合度、課程要求與人才培養要求的契合度、課程內容對人才培養標準的達成度。

  深化産教融合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新機制

  學校始終堅持需求導向,深入實施“産教融合、協同育人,科教融合、協同創新”,打造校企合作升級版。與行業企業共建了龍建國際工程管理學院、智慧建築學院、智慧城市研究院、智慧交通學院、智慧製造學院、中興通訊ICT學院、信息與智慧控制學院、新道用友創新創業學院、龍建學院等9個行業學院;建有教育部——中興通訊ICT産教融合創新基地、工業4.0智慧製造教育中心、工業機器人創新實踐中心、西門子自動化技術實訓中心、智慧建築倣真實驗中心、新道虛擬商業環境創新創業中心、商用車聯網大數據監控中心、大數據物聯網和GIS集成技術實驗室、GE-Fanuc自動化系統實驗室、徠卡現代測繪技術實驗室、機械創新實驗室、數字化快速成型技術實驗室等産教融合基地。學校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4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校內外實習基地200余個。有博士後科研工作站2個;省重點實驗室3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共建省級協同創新中心1個、省高校重點實驗室3個、省高校校企共建工程研發中心2個。

  立足龍江聚焦重點産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

  黑龍江工程學院深刻把握龍江産業轉型和創新驅動發展需求,科技創新與社會服務向服務龍江重點發展産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聚焦,向服務哈爾濱市及哈爾濱新區重點發展産業聚焦。

  學校積極融入地方經濟社會,在服務地方發展需求中提升貢獻度。整合了測量公司、監理公司和大學科技園,註冊成立“黑工程資産經營有限公司”,組建了董事會,用現代企業制度管理運營,助推科技和社會服務。改制後的監理公司、測量公司分別承擔了高速公路監理、土地整理、高鐵路基凍脹監測、城市智慧管網等大項目、高技術項目,年均服務項目經費1200余萬元,所完成的項目品質均受到行業企業的好評。學校按照“一園三區一帶”、“一園多支”的功能佈局,建設了大學科技園,其功能分區為科技産業園、大學生創業園、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形成了園區、校區、城區相結合的綜合性創新創業服務模式。大學科技園被科技部確定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並建有國家級眾創空間、哈爾濱市科技企業孵化器協會、哈爾濱市大學創業孵化基地。科技園一直秉持實踐育人、科技轉化、社會服務、特色共享發展理念,園區開放以來,共孵化了300多個創新創業項目,孵化成形的科技産業園師生創業企業160余家,其中預備孵化上市企業3家,建有博士後流動站企業2家,孵化留學博士以上高層次人才企業10余家,提供就業崗位500多個,實習實踐崗位600多個。

  實施科教融合發展工程,完善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學校實施了創新能力提升和創新團隊建設計劃,支持校內科研院所與校外科研機構和企業的緊密對接,開展技術攻關、協同創新,已在新材料、北斗導航、遙感及測繪地理信息、裝備製造等技術産業化過程中取得一定成績。依託2個省級重點建設學科、3個省重點實驗室、3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高水準科研服務平臺,拓展科技服務領域,與行業、企業合作,在數字化測繪、多源遙感數據融合、動力系統設計、交通運輸規劃、先進複合材料等方面加強與行業、企業的合作,已與哈一機、703所、省電力科學研究院、省科學院石油化學研究所、省公路勘察設計院等合作開展項目研究。

  學校還積極推進繼續教育從學歷教育向非學歷教育的轉型。學校成為我省住建廳系統外僅有一家建設行業崗位培訓基地,接受省住建廳等單位委託對建築類造價員等10余個崗位資格開展培訓。還為民政部社會工作專業人員、陽光農業相互保險公司的業務人員開展了培訓。近三年,共培訓學員2000余人。

  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理念實施人才強校戰略

  學校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理念,落實人才強校戰略,堅持“工程化、博士化、國際化”師資隊伍建設方向,以中青年教師和團隊建設為重點,明確“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的政策措施,健全教師評價考核機制,完善教師發展體系,優化教師隊伍結構,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工程實踐能力、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

  學校有專任教師746人,其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教師389人,佔專任教師總數52.14%;具有博士學位教師192人,佔專任教師總數25.74%;有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人、龍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省級領軍梯隊帶頭人1人、省級教學名師3人、省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教育部高校教指委委員2人、省屬本科高校青年創新人才培養計劃12人、省級優秀教學團隊2個。

  近年來,學校選派100余名專業教師到行業企業以挂職鍛鍊形式進行社會實踐,3000余人次教師參加了培訓,選派48名教師到國內外高水準大學做訪問學者,其中國外訪問學者17人,學校具有行業企業工作經歷、社會實踐經歷或具有職業資格證書的教師佔專任教師的比例達到60%。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