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助農興農富農!大慶市供銷社打造"活力供銷"新模式
2020-10-14 09:37:51來源: 東北網編輯: 于靈爽責編: 趙瀅溪

  作為基礎群眾的合作經濟組織,供銷社系統源於農村,與農為伴。近年來,大慶市供銷社始終把服務“三農”作為供銷社改革發展的根本方向,牢記“農”字,聚焦“合”字,深入推進綜合改革,通過資源整合、廣泛聯合、拓展合作、深度融合“四合”功效模式,在社有企業改革、基層組織建設、再生資源網絡體系探索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行業管理能力和為農服務水準顯著提升,打造出一條助農興農富農的“活力供銷”新模式。

  通過資源整合提升工作效能

  社有企業分散經營、發展不平衡怎麼辦?針對這些問題,大慶市供銷社提出了加快資源整合,促進社有企業轉型升級的改革思路,大大提升了工作效能。

  2019年,通過合併、劃轉、並購等多種整合方式,大慶市供銷集團成立了,整合後的供銷集團資産達到5400萬元,在相當規模的競標項目上達到了資質準入資格。在供銷集團統一管理下,還接管了處於停業狀態的原聯誼商場,社會關注度不斷提高。

  集團成立後積極發揮主導産業優勢,加大再生資源網絡建設,在全市開展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試點工作,現已構建再生資源回收亭6個、分揀中心3個、集散市場1個、終端回收加工企業1個,初步形成了“社區回收+集中分揀+市場集散+加工利用”的“四位一體”網絡體系。

  通過廣泛聯合搭建平臺開闢助農新途徑

  為加快推進開放辦社進程,發揮開放辦社對深化綜合改革的促進作用,大慶市供銷社不斷加大聯合與合作。目前,市縣兩級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聯合會已全部成立,並廣泛吸納系統內外涉農企業、科研院所、各類合作經濟組織及有意願的農民入會。

  為發揮各自産業特色,還組建了雜糧、食用玉米、中草藥、苗木、飛防、五金等各類專業協會商會,目前全市各類協會總數達到20個。其中,大慶市五金行業商會被評為全國“四好”商會,林甸縣苗木技術協會榮獲省科協“黑龍江省優秀農技協”稱號。

  在聯合會的帶動下,産品品牌建設能力增強了,對農戶的輻射帶動能力和吸引力也變大了。

  肇州縣鮮食玉米産業聯合會積極加強品牌建設,探索出一套“公共品牌+企業品牌”發展模式。協會申請了“肇州糯玉米”國家地理標識認證,並被評為黑龍江省十大區域品牌。如今,“肇州糯玉米”已將區域品牌授權給涉農企業、農民合作社等13家農業經營主體使用,市場競爭力大大增強。

  林甸縣農合會現已吸納涉農企業、基層社、農民專業合作社、種養大戶等32家會員,初步建成“供銷社+農民合作社+涉農企業+金融部門+擔保公司”的組織架構,對一批發展良好、運作規範,有較強帶動示範作用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行了參股扶持,漁香玉米種植合作社入社社員已達到1萬戶。

  與此同時,各類協會積極發揮引領作用,通過組織參加展銷,開展培訓、信息諮詢、農資供應等工作,逐漸成為供銷社為農服務的有力助手。

  通過拓展合作打造新型為農服務體系

  面對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新形勢和深化供銷社綜合改革的新要求,大慶市供銷社充分挖掘內生動力,加大聯合合作,打造可持續發展的新型為農服務體系。

  在推進再生資源網絡體系建設方面,大慶市供銷集團圍繞廢舊鋼鐵、廢舊塑膠、廢紙等重點項目,探索建設集社區回收、集中分揀、市場集散、加工利用為一體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體系。通過與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市機關事務服務中心、府民物業、回收企業等多個部門對接合作,建設再生資源回收亭、改造分揀中心、購買回收車,在全市主要區域開展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試點工作。

  “在大慶市再生資源行業協會的引領下,大批有實力的再生資源回收、加工企業入駐大慶循環經濟産業園,廢鋼廢鐵加工配送、廢鋁廢銅處置、醫療廢棄物加工利用等處理能力已經實現全省領先。”市供銷社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

  市供銷社還通過開展消費扶貧、電商扶貧、産業扶貧等方式將行業優勢與地方脫貧實際結合起來,通過拓展合作助力脫貧攻堅。

  如,在市政府餐飲中心設立農産品扶貧專櫃,展示銷售貧困地區農産品;組織系統內農民專業合作社對接省社“小康龍江”銷售平臺,參與展銷推介活動;為幫扶的溫德溝子村銷售有機小米,解決貧困戶小米滯銷難題;組織林甸縣完成政府採購貧困地區農副産品,實現預算單位定點採購、網上交易,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增收。

  通過深度融合構建協同發展新格局

  基層組織是供銷社深化改革、加快發展的關鍵所在,大慶市供銷社通過採取村社融合、企社融合、站社融合、社社融合等多種模式,全力推進供銷社基層組織建設。目前,全市基層社總數達到66家,提前實現了基層社涉農鄉鎮全覆蓋的改革目標,基層經營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經營規模和服務領域逐步擴大。

  在肇源縣,通過“供銷大集+群眾廣場”項目推進和平供銷社改造,肇源縣供銷社實現資産保值增值;在大同區,通過“供銷+快遞”的運作模式,改造升級的老山頭供銷社日處理快遞量達到350余件,快遞業務覆蓋該鄉3個村15個自然屯。

  按照“供銷社主推、社會參與、市場運作、農民受益”的原則,我市統籌推進了農村綜合服務社建設工作。目前,全市農村綜合服務社發展到526個,行政村覆蓋率已達100%。

  合作社的使命就是為農服務,最直接的做法就是加快發展、加強規範、加大聯合,大力領辦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加大與農民的利益聯結。截至目前,全系統新建參辦領辦和指導服務農民合作社66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總數達到789個,入社社員3.43萬戶,帶動農戶5.05萬戶。

  通過出資領辦、入股參辦、指導服務的方式,在農産品生産經營、農資經營、涉農綜合領域,涌現出一批經營能力強、帶動作用大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林甸縣社出資領辦的博藝園林苗木種植專業合作社走出了“合作社+協會+研究所+龍頭企業+社員”的發展模式,入社社員達到158戶,輻射帶動育苗戶500戶,育苗基地達到6000畝,引進新優奇特樹種1500余種。肇州縣老街基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幫助五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健全規章制度、提高管理水準、開展標準化生産等。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