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綜合網格4713個 專屬網格1921個 化解7萬餘件矛盾糾紛 社會治理現代化大慶硬核作答
2020-11-09 09:31:25來源: 黑龍江日報編輯: 于靈爽責編: 周經韜

綜合網格4713個 專屬網格1921個 化解7萬餘件矛盾糾紛 社會治理現代化大慶硬核作答

大慶市綜治中心

綜合網格4713個 專屬網格1921個 化解7萬餘件矛盾糾紛 社會治理現代化大慶硬核作答

矛盾糾紛多元化解體系試點啟動會

 

綜合網格4713個 專屬網格1921個 化解7萬餘件矛盾糾紛 社會治理現代化大慶硬核作答

介紹工作經驗

 

綜合網格4713個 專屬網格1921個 化解7萬餘件矛盾糾紛 社會治理現代化大慶硬核作答

研討社會治理現代化

 

綜合網格4713個 專屬網格1921個 化解7萬餘件矛盾糾紛 社會治理現代化大慶硬核作答

大慶市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

  一座城市,該繪就怎樣一幅和諧發展的圖景?

  被列入第一批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作為東北三省唯一市(地)在中央政法委第五次新時代政法工作創新交流會上交流;矛盾糾紛多元化解“4543”工作模式被司法部稱為“楓橋經驗”大慶升級版;成功承辦全省第一次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推進會議。大慶市用創新行動給出“硬核”答案。

  作為大慶市現代化社會治理的“智慧大腦”,今年升級改造的大慶市綜治中心將具備網絡互通、信息共享、業務協同、安全運維功能,成為全市整合社會治理資源、創新社會治理方式、促進平安穩定的實戰化主平臺。作為東北地區首批建成的符合國家標準的地市級綜治中心,它的出現必將有力助推大慶從傳統的社會治理走向現代化治理快車道。

  整合社會資源指頭變成拳頭

  今年端午節假期,大慶市公安局東光分局轄區內酒吧、歌廳再次實現“零發案”,兩年來各類節日期間一直如此。

  近三年來,大慶市結合智慧城市建設,整合公安、城管、交通等部門視頻資源13019個,接入各類社會自建視頻6.4萬餘個。一隻只雪亮的“眼睛”,時刻看護著家園,對社會治安、犯罪活動進行有效預防。

  記者在市綜治中心“雪亮工程”子平臺看到,治安卡口監控分佈情況、人像識別系統分佈情況的視頻資源一覽無余。

  “今年以來,借助公安、城管等部門推送的數據,綜治中心整合了市、縣1.3萬個高清攝像頭和商超、醫院、學校、小區等公共服務場所6.4萬個社會面自建的攝像頭資源,配備人像識別系統600余套、高空瞭望探頭110個,實現了主城區的空中接力。有了這些視頻影像,就可以在綜治中心完成對防疫、城市管理、城市治理的可視化管理。比如,抽查、暗訪防疫等專項工作,在市綜治中心就基本可以實現全程監督。”市綜治中心主任孫雪冰向記者介紹。

  “經過多年的建設發展,很多職能部門尤其是政法系統在基層都建有自己的網絡,我們將現有資源進行整合,形成合力,變指頭為拳頭。”談及綜治中心的建設初衷,大慶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陳宏偉這樣表示。

  記者看到,佔地330平方米的綜治中心,劃分為矛盾化解、網格管理、綜合保障、指揮調度、研判會商、視頻會議6個功能區,主要承擔“統籌協調、指揮調度、風險研判、監督考核”4大職能。其最大的亮點是擁有人臉識別、軌跡追蹤、矛盾糾紛化解、綜治考核等智慧化應用系統,它們是“智慧大腦”抓取數據的觸手和神經。

  “一般情況下出現走失人口,警方需根據情況並在一定時限內才可以立案,但如果能提供走失人口的照片,通過綜治中心人臉識別系統進行搜索,就可以為網格員和自行尋找提供更多線索。”市委政法委綜治督導科張吉科長介紹。

  在綜治中心數字化大螢幕上,記者看到居民鄒某某名字後面標注著紅色的數字“100”。“該居民曾被處罰過,近一個月裏他每隔兩天到加油站加油5至10升不等,累計超過了100升就會有風險提示,需要對其是否存在存儲汽油用作他用的可能進行分析。”孫雪冰介紹道。綜治中心指揮相關部門進行核查,反饋情況後得知該人現從事送外賣行業,為摩托車加油屬於正常情況,風險解除。

  綜治中心的功能有多強大?

  這裡可以召開市級到鄉村的視頻會議,可以發現可疑人員並進行攔截,可以實現對重點部位、重點區域的日常巡查,還可以實現對重點車輛的自動識別和軌跡追蹤……

  “通過分析,我們還可以看到全市涉油案件、涉賭案件、整體刑事發案、治安發案和交通事故、火災事故、安全事故情況等。依託這些主要數據,結合各縣區的人口、車輛、道路、經濟發展狀況,我們著手建立平安指數發佈機制,真正讓研判結果、機制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孫雪冰説。

  升級“楓橋經驗”有效化解矛盾

  50多年前,一塊社會治理領域的金字招牌“楓橋經驗”誕生。走進新時代、面對新矛盾,“楓橋經驗”在大慶迸發新活力、煥發新生命力——探索並形成了“楓橋經驗”大慶升級版的“4543”矛盾糾紛化解模式,即“縱向貫通四級平臺、橫向互聯五方力量、四化標準定分止爭、三重保障固本強基”。

  某大型購物廣場近300戶租戶因辦證費用等問題産生糾紛,各級綜治中心、基層調解組織參與到這一問題處置當中,與購物廣場主要負責人溝通,算經濟利益、法律成本和社會聲譽三本賬,以化整為零的方式,促使開發商與每名當事人一一達成調解協議,用大調解化解了大矛盾,避免了群體事件發生。

  自2017年以來,類似這樣的各類矛盾糾紛,大慶市共排查出75701件,累計調處74187件,調處成功率達98%。

  去年,大慶人民調解工作跨入智慧時代——率先在全省將人民調解工作與移動互聯網、雲平臺、大數據等技術相結合,近1000個調解組織和4000余名調解員將工作從線下搬至線上,實現了群眾網上自選調解員,矛盾糾紛不出街的多元化解機制。

  孫雪冰介紹,群眾需要解決矛盾糾紛時,可以通過手機小程式“社區通”提交,選擇所在社區街道的調解組織和調解員進行手機連線調解,如果不滿意可約定時間進行現場調解,連接社區通的綜治中心平臺也會對每一起糾紛的解決情況進行全程追蹤。

  今年以來,大慶市還將執法力量下沉基層,警務室、司法所與街道社區“同址辦公”,實現“街鄉吹哨,部門報到”,基層調解無法及時解決的,還可以協助聯繫律師、法官等專業人視頻指導,最大限度做到小矛盾在基層調解,大難題有平臺支撐。大慶市薩爾圖區司法局東風司法所所長孟祥艷告訴記者,兩年來街道調解矛盾糾紛168件,調解成功率達到98%。街道調解不了的疑難複雜案件,還可以通過線上聯合調解解決,提高調解成功率。

  孫雪冰認為,原來的調解工作連通性不強,資源共享率不高。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臺則提高了解決矛盾糾紛的效率,對推動市域社會治理起到了關鍵作用。

  當前,大慶市正在依託市級綜治中心,升級研發全市矛盾糾紛多元化解雲平臺,推動形成以綜治中心為統籌的“預防在前、調解居中、司法兜底、平臺運轉”的多元化、一站式矛盾糾紛多元化解體系。目前,該平臺主要在薩爾圖區、林甸縣試用,其它縣區同步跟進,年底前完成全面鋪開。

  綜治中心將逐步與市長熱線、行政服務中心等實現數據共享,了解全市民生服務和事項辦理的情況,圍繞“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的建設方向,努力實現共建共治共享,全力打造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城市。

  夯實基層管理千條線一張網

  如果説綜治中心好比整個城市的大腦中樞,公安、油田、應急等職能部門是城市強健發達的四肢,網格員就是有力的觸角。

  “你看,這個傾斜的路燈桿存在安全隱患,按網格員職責要求必須及時上報。”于渴欣是大慶市高新區新城社區農大居委會的專職網格員,她掏出手機,打開了網格員專用App。

  于渴欣一邊拍照,一邊將信息上傳至街道辦事處的綜治中心網絡平臺。辦事處平臺根據這個信息,把任務分派給負責養護的城管中隊,修繕後於渴欣會再次返回實地拍照,用App上傳維修後的照片,形成案件閉環。

  大慶市高新區劃分出163個社會治理基礎網格,將網格黨建、社會治理等7大領域585個事項納入平臺管理。網格員將日常發現的問題通過手機發送到街道(鄉鎮)綜治中心,綜治中心將任務分派至各職能部門加以解決。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這是基層社會治理難題的寫照。如何巧用這根針,串起千條線?大慶市把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擺上突出位置來抓,全面推行網格化服務管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格局不斷完善。

  “人在網中走,事在格中辦。”如今在大慶市杜爾伯特縣,群眾對這句話深有體會。這個縣以鄉、村、屯、組為單位,劃分出4級網格,全縣共建立11個一級網格、83個二級網格、366個三級網格、1521個四級網格,按照“網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事在格中”的網格化管理模式,黨員、村民代表、綜治信息員、平安志願者等分佈在網格中,實現了無縫隙全覆蓋。“我們要做到‘三有’,就是有民情日記、有分析研判、有信息反饋,這樣才能更好地開展服務。”一名網格員告訴記者。

  截至目前,大慶市在全省率先完成市、縣、鄉三級綜治中心的專職化建設,9個區(縣)全部完成綜治中心建設,110個鄉鎮(街道)100%成立了有專門機構、編制的綜治中心,編制總數達到472個。全市共劃分綜合網格4713個,專屬網格1921個,真正實現社會治理一張網。

  目前,市綜治中心已與全部縣區實現視頻互通,與部分鄉鎮、街道、社區、村實現跨級直連,與部分專業中心實現實時互聯。

  “如再遇到類似疫情防控這樣的戰時任務,市指揮部發佈的每道命令,通過市綜治中心可以第一時間同時傳達到全市7000多名網格員,保證命令傳遞的時效性和準確性。”孫雪冰説。(文/攝 記者 李民峰 趙吉會)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