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名員工全員在崗,無一人因疫情影響生産經營而被裁員,黑龍江紅星集團食品有限公司最終不僅實現了職工返崗率100%,還增設了急需用工崗位,解決了37人的就業問題。
剛剛走出大學校園的陳涵,在依安縣就業服務中心幫她辦理了貸款並提供了免費養殖技能培訓後,回到家鄉創辦了“就是牛”養殖場,如今養殖場裏的35頭牛,預計2022年可讓她獲利20萬元。
冬閒人不閒,大慶市林甸縣83個行政村的村民們,因為前不久省人社廳牽線搭橋為大慶市博遠公司引進了假發編織項目,而得到了靈活就業崗位,每人每月平均收入2000多元,守家就能賺到錢。
就業位居“六穩”工作、“六保”任務之首,是最大的民生。疫情襲來,我省就業工作有應對,千方百計穩就業,多管齊下促就業,克服困難,逆勢突圍:截至2020年11月底,全省城鎮新增就業33.59萬人,完成年計劃134.3%;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22.79萬人,完成年計劃134.1%,其中就業困難群體7.39萬人,完成年計劃147.7%。
政策給力 援企暖企穩就業
我省頻頻打出“減、免、緩、返、補”政策“組合拳”,實施穩崗返還27.2億元,惠及企業2.45萬戶,穩定崗位177.3萬個。同時,全省規模性裁員實現了零報告,沒有因失業和就業問題引發群體性事件,全省勞動關係整體和諧,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千家萬戶把“飯碗”牢牢端在了手中。
減半徵收大型企業2020年2月至4月份社保費、免征中小微企業2020年2月至6月社保費、返還上年度實際繳納的50%失業保險費……東北輕合金有限責任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張宏峰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減徵期內,東輕公司享受養老、失業、工傷保險三項保險減徵達893萬;醫療(生育)保險減徵343萬,社會保險共計減徵1236萬。“這些政策的落實,切實紓解了企業困難,穩定了員工隊伍,讓企業能夠‘輕裝上陣’、有序復工復産。”他解釋説。
記者從省人社廳了解到,截至2020年9月底,我省共為企業減免養老、失業、工傷等保險費146.1億元,是全國首批完成2月份企業繳費退費工作的四個省份之一。及時下達資金27.4億元用於穩就業,其中就業補助資金25.7億元、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獎補資金1.7億元。
因人施助 困難群體有業可就
回想2020年的待業經歷,張光宇對記者説,是人社部門“點對點”的專項幫助,讓他順利度過了擇業的迷茫期。“我從牡丹江師範學院電器工程自動化專業畢業後,沒有目標和規劃,工作始終沒著落。”牡丹江市西安區人社局不但為他提供職業指導服務、推薦就業見習單位和企業用工等崗位信息,還通過每月重點企業用工缺工情況調查,為張光宇對接了牡丹江富通汽車空調有限公司,使其成功應聘為一名電器維修工程師。
2020年以來,我省全力推動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失業人員等困難群體就業。通過市場吸納就業、機關事業單位考錄、開發就業見習崗位、擴大研究生和專升本等招生規模、設立就業緩衝地帶、加強公共就業服務等措施,已幫扶5.66萬名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實現就業,就業比例達89.32%。同時,我省還通過省內企業吸納、“點對點”勞務輸出、培育零工市場、加強技能培訓等措施,截至2020年11月底全省農民外出務工總數達到600余萬人,略高於上年同期水準。通過優先招錄、專場招聘、扶持創業等措施,促進1.4萬名退役軍人實現就業;通過重點企業吸納、推進靈活就業、發展零工經濟、公益性崗位托底安置等措施,促進22.79萬名失業人員再就業;通過強化務工需求端和崗位供給端“雙向發力”,幫助19.67萬名貧困勞動力實現就業。
多措並舉 擴大增量促就業
2020這一年,到新崗位工作的新就業人員都在為我省“推進穩就業與擴就業並重,保市場主體穩經濟促就業”的民生保障舉措點讚。據省就業工作專班有關負責人介紹,我省強化重大項目拉動就業,全省百大項目推進與吸納就業同謀劃、同部署,500個省級百大項目吸納就業66.1萬人。
密山市從事木耳種植的安袁,疫情期間産品滯銷讓他寢食難安,後來在我省人社部門扶持“直播帶貨”等新業態拉動就業的舉措下,通過各大電商平臺直播推介産品、打開銷路。為擴大就業增量,我省還以靈活就業促就業,組織開展了“約惠春天——2020黑龍江春季購物節”等系列活動,哈爾濱市出臺促進消費“十條措施”,牡丹江市、大慶市增設臨時攤區和露天市場,其他地區也結合實際通過多種方式鼓勵靈活就業;以創業帶動就業,截至2020年11月底,全省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8.46億元,帶動就業2.2萬人。同時,規範零工市場管理,推廣“來活兒”小程式,促進供需有效對接。(記者 郭銘華)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