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齊齊哈爾:農民變工人 月月有收入
2021-03-04 09:28:54來源: 東北網編輯: 于靈爽責編: 周經韜

  正月裏,年味未散,齊齊哈爾市克東縣的農民就已忙活起來。在玉崗鎮北興村致富服裝加工廠的扶貧車間裏,脫貧戶周艷明正和幾名縫紉工一起趕制公益崗的工作服。

  裁剪、加工、鎖邊,一道道工序有條不紊。隨著針頭上下穿梭,一件件工作服漸漸成型。

  “家裏的地都流轉出去了,以前在家就幹點家務活,現在在服裝廠做縫紉工,一年能掙7000多元。”周艷明告訴記者,丈夫患有腦梗,基本喪失勞動能力,兒子外出打工時出了車禍,住院治療花了不少錢不説,現在也幹不了啥重活,一家三口的日子過得非常艱難。

  三年前,村裏的服裝廠招工,在村幹部的鼓勵下,周艷明也報了名。在縣職教中心的縫紉培訓班免費學習幾天后,她就在服裝廠正式“上崗”了。

  “只要貧困戶願意走進扶貧車間務工,我們就接受,如實按計件發工資,一天能掙五六十。”致富服裝加工廠廠長徐向榮介紹説。2018年,北興村建起了扶貧車間,招募村裏的婦女加工服裝,使貧困戶有了長期穩定的務工收入。該車間不僅帶動村裏的十幾個婦女每月增收近1000元,還為村裏的71戶貧困戶每年每戶分紅400元。

  小車間開啟了北興村農民的致富大門,乾豐鎮的食用菌産業也成了村民增收的“金疙瘩”。

  “去年我在合作社幹活就賺了2萬多元,家裏的日子越過越有奔頭!”曾經的建檔立卡戶宋桂香告訴記者,以前村裏沒有産業,有勞動力的村民都選擇外出打工。村裏建起食用菌種植加工基地後,不少村民借這一産業“東風”回鄉就業。

  “克東縣不斷發展産業扶貧,提升貧困群眾自我造血能力,實現了貧困戶全部脫貧,剔除窮根的期盼已經實現,美好的生活初見端倪。”記者在克東縣扶貧辦了解到,2020年通過土地流轉、股份合作、參與經營、項目託管、拉動務工等方式,全縣58個經營主體疊加帶動貧困戶13190戶,戶均增收275元,242名貧困人口在返鄉創業能人領辦的合作社穩定就業,年均增收3500元。

  “本地上班真好,兼顧莊稼老小,轉移就業一人,實現全家脫貧。”如今,這句話在克東縣許多村民中口口相傳,成為他們新生活的生動寫照。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