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用好脫貧千方 富駐黑土三江
2021-05-14 09:44:51來源: 黑龍江日報編輯: 于靈爽責編: 周經韜

用好脫貧千方 富駐黑土三江

饒河縣小南河村。冷菊貞攝

  初春的黑土地,總是能給人很多的期待。

  2016年的初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片黑土地。總書記強調,要以精準扶貧為抓手打贏脫貧攻堅戰。

  總書記提出明確要求:“要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做到‘六個精準’,落實‘五個一批’,因村、因戶、因人施策,提高扶貧脫貧工作成效。要強化扶貧脫貧社會合力,堅持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等多方力量、多種舉措有機結合和互為支撐的‘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加大財政扶貧投入,增加金融資金對扶貧開發的投放,吸引社會資金參與扶貧開發。要實事求是,注重提高脫貧效果的可持續性,防止追趕脫貧時間,攀比脫貧數字傾向,真正使脫貧成效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

  省委省政府按照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為全省脫貧攻堅工作制定了終極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都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也不能掉隊。

  2017年的初春,我省向中央立下“軍令狀”,既是黨代會確定的工作目標,也是振興發展的剛性指標: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提升經濟社會發展水準,不斷推動振興發展實現新跨越!

  這是一場硬仗。龍江上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熱度、速度,繃緊弦、加滿油,嚴格落實“黨政一把手總負責、五級書記抓扶貧”的責任制,壓緊壓實各級各部門的責任鏈、任務鏈,鎖定目標、倒排工期,拿出“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氣概,鼓起“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勁頭,啃硬骨頭、攻堅拔寨。

  2017年,富裕縣、甘南縣、撫遠市、饒河縣、望奎縣等5個國家級貧困縣,巴彥縣、木蘭縣、克山縣、依安縣、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孫吳縣、勃利縣、綏棱縣等8個省級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2018年,龍江縣、克東縣、泰來縣、湯原縣、樺川縣、樺南縣、同江市、綏濱縣、明水縣、蘭西縣等10個國家級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2019年,延壽縣、拜泉縣、林甸縣、海倫市、青岡縣等5個國家級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28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

  2020年,全省貧困人口全部清零!我省脫貧攻堅取得了關鍵性勝利。

  2021年的這個初春,黑龍江省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召開,我們既向那些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人們致以最崇高敬意,更用情用心梳理這段光輝歷程,總結這份龍江答卷背後的實踐價值與未來意義,為我們勇擔重任、接續前行、開創新局注入強大的信心與動力。

用好脫貧千方 富駐黑土三江

全國脫貧攻堅奉獻獎獲得者陳華檢查莊稼長勢。

  打贏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龍江人民一直有信心、有擔當,更在負重涉遠中,風雨無阻、勇毅篤行。

  作為全國有扶貧開發任務的22個省份之一,我省有20個國家級貧困縣和8個省級貧困縣,1778個貧困村,其中深度貧困縣3個、深度貧困村107個。

  久困于窮,冀以小康。

  省委書記張慶偉到任黑龍江工作後下基層的第一站,就到國貧縣望奎縣調研脫貧攻堅;第一次主持召開全省性會議,就是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回頭看”動員部署會議。走企業、到田間、進村屯、訪貧困戶,聚焦深度貧困……推動建立省級領導聯繫貧困縣制度,主動聯繫脫貧難度大的深度貧困縣海倫市,每年至少到聯繫點調研一次,帶頭遍訪全省28個貧困縣,以上率下,帶動五級書記遍訪貧困對象。

  省委副書記、省長胡昌升,上任伊始,就先後到綏化、齊齊哈爾部分縣調研指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他強調,要支持脫貧地區鄉村特色産業發展,促進脫貧人口穩定就業,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每到重要時段、關鍵節點,我省都通過召開省委常委會、省政府常務會、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會等會議,部署推動脫貧攻堅工作。

  省委班子深入脫貧攻堅一線調研指導,幫助基層解決實際難題,推進脫貧攻堅重點任務有效落實。

  脫貧人口“回頭看”、脫貧攻堅“回頭看”,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制定工作要點,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加大脫貧攻堅力度,一項一項扶貧措施落地,教育、醫療、住房、飲水、産業、就業強力推進,成效顯著。

  萬夫一力,天下無敵。大扶貧凝聚起“脫貧力量”。

  從個人捐贈,到企業援助,再到政府幫扶,涓涓細流,匯聚成海。

  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多方力量、多種舉措,有機結合,互為支撐;“百企幫百村聯萬戶”,精準扶貧,提標擴面;“青春扶貧”“巾幗脫貧”,青年積極融入,婦女踴躍參與;利用網絡,建立社會幫扶資源與貧困戶需求信息對接;強化投入,扶貧資金連年增長。

  全省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傾情幫扶,全覆蓋1778個貧困村;1702家民營企業結對幫扶,16.26萬貧困人口受益。

  “上下同心、盡銳出戰、精準務實、開拓創新、攻堅克難、不負人民”,弘揚偉大脫貧攻堅精神,全省累計6182個駐村工作隊、2.52萬名駐村幹部同全省17.78萬名幫扶責任人一道奮戰在扶貧第一線,終於攻克貧困堡壘!

  一份份付出,一分分努力,匯集成脫貧攻堅的偉大勝利。

  更為可貴的是,在實踐中,我們形成了不少有益經驗——加強領導是根本、把握精準是要義、增加投入是保障、各方參與是合力、群眾動力是基礎。這些經驗彌足珍貴,將激勵我們去戰勝一個又一個新的挑戰。

用好脫貧千方 富駐黑土三江

泰來縣扶貧車間成村民務工好去處。

  脫貧攻堅,産業發展是根本。鄉村振興,産業興旺是重點。

  各貧困村積極發展産業項目,打造“一村一品”,秉持“因戶施策”。入股、務工、分紅,脫貧之路不拘一格。不但給貧困戶增收帶來向上的力量,也壯大了村集體經濟,邁出鄉村振興的新步伐。

  望奎縣先鋒鎮坤三村付中堯老兩口種大棚加養豬,增收有道;海倫市前進鄉同心村侯福屯貧困戶種小菜園加養鵝,脫貧有法;龍江縣哈拉海鄉連家崗村一頭和牛壯,增了貧困戶底氣;延壽縣啟動電商扶貧“新引擎”,讓更多的“延壽好貨”走出地頭、走上餐桌,打通了消費扶貧的“最後一公里”;樺川縣廣種産業“搖錢樹”,用好老手藝、做大旅遊業,創新水稻種植銷售模式,促貧困戶增收;拜泉縣大力發展木耳産業,菌袋子變身“錢袋子”;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政府搭橋,招來大企業與貧困戶牽手,在家門口“上班”,收入穩定;泰來縣以專項資金建設項目為依託,小産業遍地開花,貧困戶多種方式增收……

  精準施策的實招、精準推進的實功,取得了精準落地的實效,保證了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完成。

  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收入水準顯著提高,全部實現“兩不愁三保障”;脫貧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大踏步趕上來,行路難、吃水難、用電難、通信難、上學難、就醫難等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整體面貌發生歷史性巨變;脫貧群眾精神風貌煥然一新,信心更堅、腦子更活、心氣更足,增添了自立自強的信心勇氣;黨群幹群關係明顯改善,各級黨組織和廣大共産黨員以熱血赴使命、以行動踐諾言,廣大扶貧幹部把心血和汗水灑遍千山萬水、千家萬戶,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更加牢固。

  “從駐村之初都是坑洼不平的土路,到全部通上了硬化路、安上了路燈,不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從吃小井水到三個屯都通上了自來水,文化廣場、省級標準化衛生室從無到有,房屋全部維修翻建,打了抗旱井,修了田間路,美化了環境,每個屯都有了保潔員,垃圾定點投放,集中清理,生存環境徹底改善。扶貧産業從無到有,帶動貧困戶和村民增收。黨支部戰鬥力凝聚力帶富力得到增強。”嫩江市海江鎮曙光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沈淼駐村6年,感觸頗深。

  貧困戶口袋鼓了,精神也富了,時刻感念黨恩。貧困地區發展後勁和內生動力顯著提升,攜手並肩向共同富裕大踏步前進。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建設現代化新龍江,農業必須率先實現現代化;實現龍江全面振興,鄉村必須全面振興;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農民必須富裕富足;保持社會大局穩定,農村這一頭必須穩住。

  “要切實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各項工作,讓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龍江該如何有效銜接?

  主要幫扶政策保持總體穩定。我省明確對現有幫扶政策逐項逐類進行優化調整,新政不出,舊政不退,力度不減,確保工作不留空檔、政策不留空白。

  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制逐步健全。抓好低收入人口穩定增收、健全農村社會保障和救助制度……一系列措施,確保脫貧攻堅成果不褪色。

  脫貧地區産業根基不斷夯實。著力發展縣域經濟,培育鄉村特色産業,加快完善縣鄉村物流網絡,發揮金融保險作用,健全利益聯結機制。

  鄉村建設行動紮實開展。加快推進村莊規劃,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水準,加強鄉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縣域內城鄉融合。

  鄉村治理現代化水準不斷提升。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持續深化農業農村改革,推動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創新,不斷激發農村資源要素活力。

  “今後,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我要帶著全鄉人民唱響新‘漁歌’。”同江市八岔赫哲族鄉黨委副書記、鄉長孫中馗,信心十足。

  “脫貧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還在後頭。”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置身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大力弘揚偉大脫貧攻堅精神,乘勢而上、勇往直前,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進脫貧地區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一任接著一任幹,一代接著一代幹,以尺寸之力積韆鞦之功,以苦幹實幹續寫龍江振興新篇章。(文/裴廷堯 記者 周靜 攝/記者 董新英 劉心楊)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