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     輿情智庫
集賢村華麗嬗變靠的啥?
2021-05-18 09:35:45來源: 黑龍江日報編輯: 于靈爽責編: 周經韜

集賢村華麗嬗變靠的啥?

從高處俯瞰雙兆生豬代養場。

  上世紀70年代,位於佳木斯市樺川縣蘇家店鎮的集賢村因水裏缺碘,飽受地甲病、克汀病的摧殘,成為全國聞名、聯合國掛號的“傻子屯”。五十年來,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新老兩任村黨支部書記帶領村民不懈奮鬥,如今的集賢村早已告別地方病,成為遠近聞名的小康村。在今年3月舉辦的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集賢村還被授予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2020年我省地方病防治專項三年攻堅行動圓滿收官,為了鞏固拓展攻堅成果,今年,省衛健委把對全省地方病重點地區的回訪工作列為黨史學習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5月15日是全國防治碘缺乏病日,記者走進了集賢村,實地感受這個昔日碘缺乏病村的新變化。

  從“傻子屯”到“中國食鹽加碘第一村”

  走進集賢村,眼前高大寬敞的磚瓦房成排,村路平坦整潔,道路兩旁的樹枝吐出新綠,整個村莊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很難想像它曾經是全國聞名的“傻子屯”。

  集賢村,顧名思義,應該是聚天下賢能人士的地方,可是1978年,全村1228人中有859人患有地甲病(地方性甲狀腺腫),佔總人口的65.4%;地方性克汀病患者150人,佔總人口的11.4%。“當時曾流傳著這樣一句順口溜形容我們村,‘粗脖根人人有、大氣瘤像個柳罐鬥、癡呆苶傻滿街走、聾子啞巴比劃手。’”在參觀集賢村“食鹽加碘紀念館”時,談起“傻子屯”這一名號,村支書王喜林感慨萬千。

  “傻子屯”的病根在水,飲用水中嚴重缺碘。找到病根後,老村支書許振忠歷經7年堅持不懈奔波,終於引起時任中央地方病防治領導小組組長李德生的關注,派來工作組,親臨集賢村幫助研究改水。1979年9月8日,村民們終於第一次吃上了清冽甘甜的自來水。

  改水的同時,村裏請來醫療隊為全村患者精心治療。到1984年,已治愈地甲病患者790人、治愈率達92%,新生嬰兒再未出現此類病例。從此,“食鹽加碘防治地方病”被中國乃至第三世界國家廣泛應用,集賢村也被稱為“中國食鹽加碘第一村”。

  如今,在集賢村村口,一座鐫刻著“中國食鹽加碘第一村”的紀念碑巍然矗立,似乎在無聲地記錄著那段刻骨銘心的歷史。

集賢村華麗嬗變靠的啥?

集賢村村口矗立的“中國食鹽加碘第一村”的紀念碑。

  重教啟智 村裏飛出70多只“金鳳凰”

  集賢村有一條很有名的街,村民稱其為“狀元街”,這條街不長,只有300多米,近些年卻考出了6名碩博研究生。“你們看,前面就是肖婷家,這孩子當年是樺川縣中考狀元,後來考上了北京科技大學的博士!我們村現在已經先後考出本科以上大學生70多名,光碩士和博士就有7名!”説到這兒,王喜林不禁嘴角上揚,語氣中掩飾不住的驕傲與激動。

  昔日的“傻子屯”如今頻頻飛出“金鳳凰”,靠的是啥?

  扶貧先扶志,治窮先治愚。當年改水成功,地方病被控制住了,可是全村還有150多個聾啞人,這些人咋辦?許振忠回憶,當時他提議辦一個育智班,把有智力障礙的孩子集中起來學習訓練。但苦於找不到老師,看到自己的愛人寧桂珍和大女兒許鳳雲都是小學教師,許振忠最後只能將主意打到了自家人身上。6年多的時間裏,母女倆不知吃了多少苦、操了多少心,硬是以滴水穿石精神把這些孩子培養成有用之人,有的後來考上了中學或聾啞學校繼續深造。當年國外媒體訪問集賢村後報道説:“‘傻子屯’向醫學挑戰,是一個奇跡。”

集賢村華麗嬗變靠的啥?

集賢村的“狀元街”。

  重教啟智一直是集賢村的優良傳統。從當年辦育智班開始,集賢村就舍得教育投入,籌資200余萬元建成全縣最好的村級小學,建立教師獎勵補貼機制,吸引優秀教師到村執教。對智力低下的孩子實行個性化送教送學,盡心竭力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欒合文是集賢村第一批育智班畢業的聾啞孩子,從小就有書法、繪畫天分,但因家裏十分貧困,村黨支部組織村民捐款5000元資助他到北京學習,使他的書法、繪畫水準有了很大提高。王喜林介紹,如今53歲的欒合文是中國國際書法家協會的會員,他創作的鴕鳥蛋繪畫工藝品銷路很好,成了村裏的勵志典型。

  鄉村振興畫卷徐徐展開 美好生活未來可期

  寬敞明亮的磚瓦房,種滿果樹的小院,廁所也被“挪”進了室內,這是記者在村民王志國家看到的景象。63歲的他告訴記者,孩子們都結婚了,家裏就剩下老兩口,他每年除了種地的收入,在酒廠上班一個月還能賺四千多元。回想起親人貧病交加的那段歲月,王志國説:“能過上這樣的好日子,擱過去真是想都不敢想。”

  挖掉病根挖窮根,挖掉窮根扎富根。半個世紀裏,新老兩任村黨支部書記帶領村民不懈奮鬥,弘揚求索拼搏、實幹苦幹、開拓創新的“傻子屯”精神,譜寫了“治水、治愚、治窮”的三部曲。集賢村,從昔日的“傻子屯”變成了遠近聞名的小康村、省級文明村,越來越多在外的集賢人選擇回鄉創業,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如今,一座座新廠房拔地而起,村裏生産的白酒銷往全國各地;開辦的生豬代養場帶動了全村貧困戶每戶增收5700元;組建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光伏+蕓豆+烏雞”立體種養項目每年給村集體增加收入30多萬元。依靠“金豬、肉鴨、傻酒”産業引領脫貧致富新路,到2020年,全村51戶貧困戶全部實現清零,戶均增收超過3000元。

集賢村華麗嬗變靠的啥?

許振忠和他養殖的鴕鳥。

  今年79歲的許振忠依然精神矍鑠,每天依然幹勁十足。在鴕鳥養殖場裏,他指著自己養了七、八年的鴕鳥興奮地説,“鴕鳥長得快還不愛生病,特別適合我們村搞特色養殖,鴕鳥肉市面上60元一斤,鴕鳥蛋一個能賣300元,蛋殼還能做擺件……這個鴕鳥要是養好了,能形成很長的産業鏈,那樣村裏人都能有事兒幹了。”

  在集賢村村史館的一塊展板上,“轉移就業”“特色養殖”“風貌改變”等發展規劃目標,清晰地展示在記者眼前。“鄉村振興主要還是靠産業。”展望未來,王喜林説,下一步集賢村還要在鞏固舊産業、謀劃新産業上下功夫。新的産業就是鄉村旅遊休閒觀光,還要再打造一流的農村生活環境,增加鄉親們的幸福感!在集賢村充滿希望的土地上,一幅美好生活的畫卷正在徐徐展開……(文/攝 記者 朱彤 霍營)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