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556萬公頃濕地構築龍江獨特生態
2021-06-07 09:39:46來源: 黑龍江日報編輯: 劉才星責編: 周經韜

556萬公頃濕地構築龍江獨特生態

安邦河濕地。

 

  6月6日上午,黑龍江濕地日暨哈爾濱濕地節系列宣傳活動在哈爾濱市啟動。

  6月10日是第6個黑龍江濕地日,今年的主題是“保護濕地 你我同行”。濕地,與森林、海洋並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它不僅能為人類和動物提供水和食物,也可以在抵禦洪流、調節徑流、控制污染、調節氣候、美化環境等領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它也被人們稱為“生命的搖籃”“地球之腎”。

  黑龍江省作為全國的濕地大省,共有556萬公頃濕地,面積位居全國第四,具有分佈廣、類型多、景觀美、功能完整、生物多樣性豐富等特點。丹頂鶴、東方白鸛等珍稀水禽在這裡繁衍棲息,豐富的濕地資源與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大小興安嶺共同構築起大美龍江獨特的“生態王國”。

556萬公頃濕地構築龍江獨特生態

新青國家濕地公園。

  “十三五”期間,黑龍江省不斷完善濕地保護形式,新增國際重要濕地2處,新晉陞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3處,新建省級以上濕地公園17處;共實施濕地生態效益補償、退耕還濕、濕地保護與恢復項目187個,完成退耕還濕總面積34.79萬畝;在20個濕地類型保護區開展監控平臺建設,助力“數字林草”快速完善。濕地保護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截至2020年底,黑龍江省共建有省級以上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73處、濕地公園77處;擁有扎龍、興凱湖、洪河等10處國際重要濕地,數量位居全國首位;同時,哈爾濱市還榮獲了全球首批國際濕地城市稱號,全球僅有18個城市獲此殊榮。

  目前,黑龍江省濕地保護管理制度框架基本形成。2003年,黑龍江省在全國率先頒布《黑龍江省濕地保護條例》。2015年,為適應新形勢下濕地保護工作需要,重新制定了《黑龍江省濕地保護條例》。2016年底,省政府對外發佈黑龍江省濕地名錄。全省556萬公頃濕地、共計20448個濕地斑塊全部上圖造冊。濕地名錄的發佈,有效地遏制了破壞濕地資源違法行為的發生,切實加強了濕地資源的有效保護和管理。

  為加強對濕地的保護,近年來,黑龍江省在大江大河沿岸、生態區位重要、濕地資源豐富等區域搶救性地建立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濕地保護小區,形成了覆蓋全省的濕地保護網絡。截至目前,全省濕地保護率達到48%以上,保護網絡初步形成。

556萬公頃濕地構築龍江獨特生態

興凱湖濕地。

  針對傳統管理濕地存在手段不高、漏點多等問題,黑龍江省創新管理手段,應用互聯網技術,提高濕地保護管理實效。與省地理信息局合作,每年3月和9月兩次通過衛星照片判圖,掌握濕地的變化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採用無人機和瞭望塔實時監控。從2018年開始,黑龍江省著重開展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信息化監管平臺建設,兩年來黑龍江省集中資金重點對13個國家級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和7個省級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開展信息化監管平臺建設,共計投入資金4391萬元。

  圖片均由省林草局提供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