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哈爾濱音樂博物館為公益博物館建設運營打樣
2021-06-22 09:33:14來源: 黑龍江日報編輯: 于靈爽責編: 周經韜

哈爾濱音樂博物館為公益博物館建設運營打樣

哈爾濱世紀之聲軍樂團在哈爾濱音樂博物館的露天舞臺上演出。

  5歲“音樂小白”可與專家交流,登臺展示,千余件重量級展品帶您穿越時空與歷史對話,承接單位團建、大學生社團主題活動、少兒才藝大賽、老年模特隊比賽等公益活動……開館2個月以來,哈爾濱音樂博物館以音樂之名,吸引了省內外眾多愛樂人前來表白,日最高客流量接近1500人次,成為“音樂之城”哈爾濱的文化新地標,讓城市的文化靈魂得以隨性呈現和綻放。

  記者了解到,哈爾濱音樂博物館採用政府主導、社會捐贈、專家管理的博物館建設新模式,對升級構建公共文化服務新格局進行了新嘗試。據悉,哈爾濱音樂博物館將與哈爾濱音樂學院、哈爾濱大劇院聯手,通過“文化旅遊+歷史”等方式,共同助力龍江“文化強省”和哈爾濱“音樂之城”建設。

  這種創新型博物館建設、管理模式是否可以被複製借鑒呢?連日來,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

哈爾濱音樂博物館為公益博物館建設運營打樣

苗笛在授課。

  音樂博物館成城市文化IP

  “走,去音樂博物館!”在剛過去的端午假期,哈爾濱音樂博物館成為不少市民的親子打卡地。世界級指揮大師祖賓·梅塔的指揮棒、傅庚辰創作《閃閃的紅星》的手稿、“西部歌王”王洛賓處女作《離情別意》的手稿、特色樂器……走在展館內,千余件重量級展品讓記者眼花繚亂,也串聯起哈爾濱開埠百年來多元音樂文化的發展史。

  不久前,市民陳女士帶著孩子在哈爾濱音樂博物館的“初次舞臺”進行二胡演奏。“孩子剛開始學習二胡,博物館提供展示舞臺不計較學習水準,只要敢上臺就能收穫掌聲,給家長和孩子帶來極大的信心。”

  苗笛是哈爾濱音樂博物館館長,他告訴記者,今年6月初的一天,都快閉館了,一位60多歲的女性久久佇立在大正琴展區旁不願離去。交談中,苗笛得知這位廣東女遊客小時候彈過大正琴,後因家庭變故將琴丟失,這麼多年來夢中時常出現自己彈琴的情景。女遊客説,她在全國各地都找遍了,最後是她兒子來哈爾濱旅遊,在這裡看到了大正琴,興奮的她第二天就“打飛的”趕過來,並表示這趟哈爾濱之行治愈了她的童年,今年8月她還會再來。

  專家管理優勢凸顯

  記者了解到,哈爾濱音樂博物館由政府主導推進建設,將近4000平方米的場館選在哈爾濱大劇院附近,本地企業出資裝修,開館前後得到眾多國內音樂名家的大力支持。

  作為政府方面負責該項目運營的館長,吳司已有近十年的博物館運營管理經驗。吳司告訴記者,與其他公共博物館不同,哈爾濱音樂博物館是全市首家由政府外聘專家(苗笛)進行管理的博物館,首任聘期是十年。

  “苗老師是哈爾濱音樂學院特聘教授,除了去學校上課外,他把全部身心都放在博物館管理上。”在吳司看來,博物館聘任專家管理,優勢明顯。“他能夠對展品的展現有更專業的把握;他對活動策劃和音樂課程培訓,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開館以來,他利用自身特長和資源,邀請省內音樂人通過導覽講座、互動課堂、深入體驗等形式,帶領市民走進音樂世界。”

  “我們將與哈爾濱大劇院、哈爾濱音樂學院等合作,定期組織音樂講座、小型音樂會、音樂展覽等活動。”苗笛告訴記者。

  60歲出頭兒的苗笛出生在哈爾濱音樂世家,年輕時就對黑龍江多元而獨特的音樂歷史深深吸引。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借著城市拆遷,苗笛用絕大部分收入買下一些即將結束演出生命的樂器,希望為這座城市收藏更多的文化記憶。“苗老師是音樂博物館的主要文物捐獻人,也是博物館的設計者。館內展出的祖賓·梅塔的指揮棒,是祖賓·梅塔送給苗老師的私人禮物,苗老師把它捐獻了出來。”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記者看到,博物館內有王洛賓展品區。17日傍晚,記者聯繫上王洛賓的兒子王海成先生,“我父親與哈爾濱有很深的淵源。他年少時在哈爾濱學習過西方音樂,哈爾濱是他的音樂啟蒙地。”今年3月,王海成得知哈爾濱音樂博物館開館的消息,捐贈出部分父親一生與紅色記憶有關的物品,並希望以後還有機會再來哈爾濱,讓更多冰城人了解王洛賓,感受音樂魅力。

  與政府、高校等共建 兩個月訪客三萬多

  19日上午,記者再次來到哈爾濱音樂博物館,被門口條幅上的內容吸引——哈爾濱新區慶祝建黨100週年“電影季”展映活動。

  博物館裏還能看電影嗎?館長吳司説,這是哈爾濱音樂博物館與哈爾濱新區一起組織的活動,近期每天19時至21時,在露天舞臺上播放電影。不久前,哈爾濱新區走神模特隊慶“七一”活動演出也由該館提供場地和服務。

  除了與政府進行社區文化共建外,哈爾濱音樂博物館也將攜手省志願者協會,與省內多家高校共建志願服務基地。目前,館內的志願者來自於哈爾濱師範大學、哈爾濱商業大學以及哈爾濱音樂學院。4月16日開館當日,哈爾濱音樂博物館與哈爾濱音樂學院共建大學生社會實踐和志願服務基地已揭牌。

  “開館兩個月,我們接待的市民和遊客已達3萬餘人次。”據吳司介紹,下一步,哈爾濱音樂博物館計劃與哈爾濱中小學進行共建活動,讓音樂更深入地走進中小學生的生活中。

  記者了解到,哈爾濱音樂博物館毗鄰哈爾濱大劇院、與哈爾濱音樂學院只有三公里的距離。按照哈爾濱市相關部門的規劃,未來這一區域將打造成哈爾濱的藝術中心。

哈爾濱音樂博物館為公益博物館建設運營打樣

千余件展品讓人大開眼界。

哈爾濱音樂博物館為公益博物館建設運營打樣

哈爾濱音樂博物館內倣建的中東鐵路大舞臺。

  建管模式可否複製?專家這樣説

  哈爾濱音樂博物館對打造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共建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務新格局,進行了新的嘗試。這種創新型的博物館建設、管理模式是否對省內其他博物館建設有借鑒意義?18日,記者採訪到黑龍江大學社會學教授曲文勇。

  “政府不能包攬一切,但博物館的建設需要政府主導;動員社會力量捐贈展品,形成一種微循環,能夠提高效率;專業人幹專業事,聘請專家管理也是比較先進的做法。”曲文勇認為,哈爾濱音樂博物館採用“政府主導+社會捐贈+專家管理”的模式,綜合三方力量,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值得在其他公益性博物館建設和運營中進行推廣。

  他建議,未來哈爾濱音樂博物館可不斷豐富講座內容,每週確定講座主題,比如可分為搖滾樂、爵士樂、電子樂、古典樂等,定期舉辦免費高層次的公益演出,滿足市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

  曾任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的著名作曲家傅庚辰表示,哈爾濱這座城市具有深厚的傳統音樂文化底蘊,包括東方的和西方的,在這樣一座城市裏誕生了音樂博物館也是必然的,這也在中國音樂文博的歷史上開了個好頭。( 文/攝 記者 丁燕)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