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發佈會直擊 | 完善7大支撐體系 實現黑河農業綠色發展
2021-07-15 16:48:45來源: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 劉才星責編: 周經韜

  國際在線黑龍江頻道消息(于靈爽):7月15日,在“奮鬥百年路啟航新征程——黑龍江省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主題系列新聞發佈會”黑河專場上,黑河市副市長張建國介紹了黑河全域農業綠色發展現狀及今後發展方向。2018年以來,黑河充分挖掘純凈生態環境和豐富農業資源比較優勢,按照“一年試點、兩年推廣、三年鋪開”的總體安排,創建了農業綠色發展示範區,實現農業全領域、全鏈條標準化綠色發展,拉長了農業産業的産業鏈和價值鏈,出産農産品全部達到國家綠色標準,使黑河成為綠色有機農産品及其加工製品的重要供給基地,實現全領域全産業農業綠色發展。

  目前,全市認證綠色有機標識346個、面積655萬畝,同比增長13.4%、6.5%,佔全市總播種面積的33.1%;有“嫩江小麥”、“黑河大豆”等地理標誌農産品26個。全市277家企業進入國家農産品品質追溯平臺,191家企業進入省農産品品質追溯平臺。全省農産品品質安全例行監測地産農産品合格率100%。黑河市被農業農村部確定為全國唯一的綠色高質高效創建示範市。

發佈會直擊 | 實現黑河農業綠色高品質發展 完善構建農業綠色發展7大支撐體系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10715133802

  黑河市政府副市長張建國現場發言 攝影 石啟立

  當前,隨著以“三區一市”為代表的系列重大開放政策相繼落地落實,黑龍江公路大橋開通在即,北黑鐵路升級改造開工建設,黑河正迎來快速振興發展的最好契機。“十四五”時期,黑河將把大豆精深加工産業作為黑河全域農業綠色發展支柱來打造,加快形成綠色食用大豆、強筋小麥、高緯寒地水稻、雨露漢麻、綠色有機蔬菜、食用菌等十大綠色功能農産品生産基地和十大綠色功能農産品加工産業集群,實現黑河農業綠色高品質發展,重點任務是完善構建農業綠色發展7大支撐體系。

  一是構建綠色生産技術標準體系。黑河市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綠色産品標準,從肥料使用、飼料使用、獸藥使用、食品添加劑使用等各個方面,建立實行負面清單制度,強化與中國農業科學院、南京農業大學合作,請專家幫助完善制定産、加、儲、運等各環節操作規程,建立黑河綠色高産高效栽培技術模式,利用微信、APP、網上交易平臺等現代手段開展即時服務,全面提升綠色生産標準化、機械化、信息化水準,確保生産出的農産品符合“綠色”標準。

  二是構建綠色農資供應體系。黑河市鼓勵現代種業公司建立綠色功能良種繁供體系,引導建設縣級農資供應集團,發揮供銷農資化肥經營網點、連鎖店主渠道作用,充分利用各地區域配肥站,科學選用籽種、肥料、農藥和配肥,做好種、肥、藥、膜、柴油等農資供應和市場監管,保障整個生産過程實現綠色農資供應。

  三是構建品質監管認證體系。黑河市發揮品質技術檢驗檢測中心功能,實現“環境檢測、操作規程、生産記錄、品質標準、綠標認證、用標監管”等全程可追溯,全力開展農産品品質安全縣創建,建設綠色食品原料生産基地,打造“極境寒養”“黑河大豆”品牌供給基地。

  四是構建綠色農産品精深加工體系。黑河市把綠色有機功能農産品精深加工作為工業發展優先方向,以把大豆深加工打造成為支柱産業為重點,圍繞玉米、小麥、漢麻、漿果等作物和“兩牛一豬一馬”、冷水魚等優質原料資源,加快北安象嶼金谷、嫩江四合大豆等支撐性加工企業發展,鼓勵豐禾、樺林等新型經營主體發展農産品加工,將第一車間生産的優質原材料加工成第二車間的優質産品。

  五是構建農業資源環境生態監測預警體系。黑河市全面摸清和動態掌握農業資源家底,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開展多點、定位、系統地監測,強化縣級監測點建設,保護好黑土地,在重點典型地區開展農業環境容量“最佳”技術模式研究示範,及時發佈預警和通報監測信息。

  六是構建金融服務體系。黑河市探索金融服務支持農業綠色發展的新模式、新機制,實行“大專項+任務清單”制度,促進資金整合,健全黑河農業信貸擔保體系,探索市場化金融服務手段,支持農業綠色發展,解決經營主體融資難、融資貴難題。

  七是構建市場行銷體系。黑河市支持開展綠色有機認證和地理標誌認證,培育特色地方品牌,擴大“極境寒養”區域公共品牌和“黑河大豆”品牌影響力,在全國叫響黑河綠色有機功能性農産品;發揮全域綠色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作用,組建統一的行銷平臺,擴展直播帶貨、“期貨+保險”等現代行銷手段,實現農産品線下線上融合行銷。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