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16時,大慶産業金融服務平臺迎來了第10000家註冊企業。截至當日,平臺入駐金融機構29家,發佈金融産品139個,累計為大慶市企業解決融資需求17.2044億元。
發揮金融支持作用,促進産業復蘇,2019年搭建起來的産業金融服務平臺正成為大慶市最活躍的一支金融力量。
大數據“畫像”為企業迅速匹配金融産品
2019年,大慶産業金融服務平臺(以下簡稱“産融平臺”)應運而生。
“産融平臺”隸屬於黑龍江宜鑫融科技有限公司,由大慶市政府主導,高新區參股,在大慶市金融辦、中國人民銀行大慶市中心支行、市銀保監局、市營商局、市資源交易中心和市工信局等多方支持下搭建起來的。
“‘産融平臺’好比‘紅娘’,利用大數據為銀行金融機構和企業‘畫像’,讓它們可以自由‘相親’。”一位銀行負責人告訴記者,如今“産融平臺”已成為他們重要的獲客渠道,客戶數量增長明顯。
“以前,由於各種原因,我們中小微企業貸款很難,現在只要在平臺上提供相關申請材料,平臺就會自動為我們匹配金融機構産品,大大節約了人力和物力。”一位企業主感言。
曾經,不敢貸、不願貸,很大程度上源於銀行對企業“底細”不了解。同時,企業不能及時了解銀行服務及産品,也加劇了融資難、融資貴。
如今,“産融平臺”一招破解。
“産融平臺”又是如何做到銀企“精準秒配”?
“這是大數據、雲計算的功勞。平臺通過企業多方運營數據,多維且準確地給企業‘畫像’,讓銀行與企業互相‘看上眼’。”黑龍江宜鑫融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霞告訴記者。
為使企業貸款更加方便快捷,在中國人民銀行大慶市中心支行與大慶市金融辦共同監督指導下,平臺推出了“貸款碼”業務。企業通過手機掃碼即可在線提交融資需求。
金融“活水”精準滴灌助企渡過困難期
記者了解,疫情期間,為助力企業復工復産,大慶市總工會、大慶市金融辦聯合推出貸款貼息政策。企業只需按照貸款要求,通過平臺線上申報,貸款銀行通過平臺對企業進行初步核對,再經大慶市金融辦和市總工會審核合格後,就會將貸款貼息資金直接支付至貸款銀行賬戶。
目前,大慶市援企穩崗、助力民營及中小微企業渡難關第四批貸款貼息企業正在審批審核中,將有180家企業享受到貼息貸款,總金額6億元。
為幫助企業解決融資難題,全力支持企業渡過難關,疫情期間,平臺在PC端上線金融抗疫融資服務專區,為全市企業提供政策解讀、融資需求發佈、金融産品匹配等綜合服務。平臺還對線上融資服務進行升級,推出手機端窗口大慶金服APP,提供“零接觸”“零費用”“線上諮詢”“線上融資對接”等掌上便捷融資服務,切實解決企業在特殊時期的融資難題。
為助力企業復工復産,平臺開通了企業融資需求快速申報通道,收集了企業新增貸款需求105家、7.2億元,需要展期續貸的30家、5.1億元。
穩企穩崗基金是我省在疫情期間幫助中小企業解困、穩崗、擴就業的一大舉措,“産融平臺”還開發了穩企穩崗基金專項申報功能,並根據大慶市金融辦統一部署,將大慶納入省裏名單的企業自動在平臺註冊,幫助企業快速申報、銀企高效對接、貸款跟蹤管理,提高政策申報、貸款落地的效率和成功率。
打造産融充分結合、資金供需高效對接的“金融超市”
劉宇怎麼也沒有想到,現在選貸款只需動動手指,便能享受“智慧融資匹配”,實現企業與金融産品“秒配”。
今年7月,劉宇成立了大慶市中科睿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他登錄了“産融平臺”,在輸入企業資料和需求後,平臺很快為他匹配了幾家金融機構及産品。“這也太方便了,‘産融平臺’解決了我們融資的大問題。”劉宇開心地告訴記者。
自運行以來,平臺與郵儲、興業、中信等29家金融機構合作,發佈了“政採貸”“返鄉創業貸”“農村電商貸”“振興鄉村貸”“女性創業貸”等金融産品139個,已經成為一個産融充分結合、資金供需雙方高效對接的“金融超市”。
“越來越多的大慶企業體驗到了平臺的融資絕活,其中,‘政府採購信用貸款’備受青睞,已被納入政府信用貸款‘白名單’項目。”陳霞告訴記者。
“政府採購信用貸款”不僅簡化了融資審批流程,還降低了融資成本,實現從貸款申請、信息交互、審批、支用全程線上辦理,3天內即可完成,比傳統融資速度快10倍以上;免抵押,貸款額度高,單筆額度最高可達政府採購合同額的90%,單戶額度最高可達3000萬;年利率低至4.35%。
記者了解到,今年9月11日“産融平臺”正式升級為全國信易貸平臺(大慶站),與全國中小企業融資綜合信用服務平臺系統實現直連。這意味著,平臺將獲得大量來自國家端的信用信息支持,大慶金融助力企業破解融資難題邁上一個新臺階。(戴小民 記者 趙吉會)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