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肇東:又到玉米豐收時 秸稈還田做示範
2021-10-25 09:04:04來源: 黑龍江日報編輯: 于靈爽責編: 周經韜

  金秋十月,收穫旺季,肇東市田間地頭一片繁忙景象。在海城鎮長井村任家屯,八九台收割機在金黃的玉米田裏縱橫穿梭,緊鑼密鼓收穫著3000畝玉米。

肇東:又到玉米豐收時 秸稈還田做示範

機械化收穫 攝影 霍永祥

  為加快秋收生産進度,肇東市海城鎮採取搶前抓早、科學調度,提早謀劃秋收等舉措,加強農機合作社、農機大戶等服務組織的協調調度,通過“一條龍作業”等服務方式,確保大田玉米顆粒歸倉。

  王艷民是長井村農民,今年種植玉米160畝。他説,良種配良方,田間管理措施得當,全面推進機械化作業,既節省了作業成本,又提高了玉米産量。“今年趕上了風調雨順的好年景,每畝能達到1700多斤。”

  據悉,海城鎮今年種植玉米11.5萬畝,開始收穫以來,採用機械化配合人工的方式,預計10月底全鎮大田玉米秋收工作將全部結束。

  一邊收穫,一邊探索著秸稈還田技術。肇東市超前謀劃好秸稈還田、離田和綜合利用工作,實施科學有效的秸稈處理措施。

  今年9月中旬,玉米秸稈還田技術效果田間觀摩會在肇東市黎明鎮示範基地舉行,百餘名種糧大戶、合作社代表參加了田間觀摩活動。省農業科學院耕作栽培研究所副所長、國家玉米産業技術體系哈爾濱綜合試驗站站長、省玉米産業協同創新體系崗位專家錢春榮為現場農民講解了玉米“一翻兩免”秸稈全量還田輪耕技術和玉米秸稈輕簡化還田技術。錢春榮介紹,條帶耕作技術是將秸稈粉碎後覆蓋還田,播種時採取條帶耕作,苗帶裸露提高了地溫和播種品質,保障苗齊苗壯。秸稈覆蓋地表,減少土壤水分散失,與裸地相比,保墑效果顯著;此外,與裸地相比,秸稈覆蓋下的輸沙量減少90%以上,能有效遏制風蝕;秸稈覆蓋田間徑流形成時間晚、水蝕損失量少,增強了土壤的抗水蝕能力。

  據了解,玉米“一翻兩免”秸稈全量還田輪耕技術以三年為一個輪耕週期,年際間分別採用翻耕、免耕和深松耕作技術,實施秸稈翻埋還田、覆蓋還田和松耙還田,實現玉米秸稈全量還田。該項輪耕技術具有節本增效、固土增碳、蓄墑增産等優點,2020年和2021年連續兩年遴選為我省農業主推技術。(霍永祥 記者 董新英)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