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七台河創建國家森林城市進行時
2021-10-29 11:25:44來源: 黑龍江日報編輯: 于靈爽責編: 周經韜

  國慶長假前,七台河市橫跨倭肯河的冠軍橋正式通車。站在橋上,“一灣五海”水天一色,葦蕩、花海、濕地在藍天映襯下,靜美如畫。正在拍照的市民李桂蓮過些天要去長沙走親戚,她説:“得多拍些照片給外地的朋友和親戚看看,咱七台河的景色美不美!”

  “冠軍橋是倭肯河流域城區下游段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的一小部分,目前工程還在進行,像這樣的網紅打卡地以後還多著呢!”七台河市林業和草原局長郭軍説,通過創森行動,要讓七台河市真正成為山水宜居地、幸福森林城。

七台河創建國家森林城市進行時

城市就在森林中 攝影 段漢忠

七台河創建國家森林城市進行時

夏季的七台河綠色濃郁 本報資料片

  優質樹種讓煤城綠意更濃

  2020年7月20日,七台河市提出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申請獲國家批復。一年多裏,城市的變化俯拾皆是。

  駕車行駛在松濤路上,楓樹被染成了紅色。松濤路是七台河市今年創森重點打造的路段之一,道路兩側全部換植成優質樹種紅楓,同時對道路進行了彩化,讓松濤路成為名副其實的景觀帶。

  創森工作開展以來,七台河市在抓好綠化增量的同時,更注重綠化設計和苗木品質的提升。萬寶加油站至大個嶺綠化、七樺路、北岸三號大道、松濤路西側生態綠道、山湖路、旭日街等林蔭路建設共栽(補)植糖槭、核桃楸、連翹、四季錦帶等樹10余種,栽(補)植樹木3.87萬株,草坪4.4萬平方米。

  創森工作開展以來,七台河市以建設生態宜居村莊為目標,以村屯周邊、村內街道、住宅庭院、休憩場所綠化為重點,創新村莊綠化形式,組織全市中、省、市直單位94家到49個行政村開展村莊綠化幫扶活動,植樹6萬餘株,綠化村內街道190條,面積36.2公頃,為美麗鄉村建設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據統計,截至目前共栽植各類喬灌木18萬株,栽植花卉、草坪、綠籬等19公頃,以石油大道為重點,綠化道路42條,優化升級公園9個。各責任單位積極推進43個森林小區、森林學校、森林單位、森林醫院、森林礦山、森林村莊等要素建設。同時依託林業産業公司建設了90公頃的良種苗木繁育基地,重點培育雲杉、塘棲、楓樹等當地的名貴樹種,為創森提供了優質苗木保障。

  “創森+”助力林業産業發展

  在創建國家森林城市過程中,七台河市探索“創森+”新模式,有力地推動了林業發展提檔升級。

  “創森追求的底色叫森林綠,這裡還有一種果色叫沙棘紅”。七台河市林業和草原局龍山林場場長李貴林指著沙棘林介紹。預計今年的沙棘採摘量將達到20萬斤,收益可實現50萬元。瞄準沙棘産業的發展潛力,七台河市栽植沙棘面積3300畝,育苗40萬株,明年沙棘栽植面積將增加至5000畝。為帶動周邊農民收益,還成立了沙棘合作社,吸收28戶農戶加入合作社。

  “樟子松嫁接紅松穗,可以提前10年結松果”,七台河市林草局工作人員在紅松採穗圃向記者介紹。他們不僅在種植方式上創新,還在經營方式上積極探索,在原紅松科技研究中心基礎上成立了國有企業七台河市成源林業有限公司,將現有所有林業産業資源進行整合。

  “全市林草系統充分利用優勢資源,大力發展以紅松嫁接為主的毬果産業、以藍靛果為主的小漿果産業、以服務創森為主的良種苗木繁育産業、以寒地北藥種植為主的林藥産業、以梅花鹿散養為主的特色林下養殖産業和以研學教育基地為載體的森林生態旅遊等6方面林下産業,助推森林城市創建之路,實現創森和産業效益雙豐收。”七台河市林草局副局長于廣會説。

  全民參與創森熱情高

  為確保創森工作高位推進,七台河市聘請國家林草局調查規劃設計院為七台河市編制了創森總體規劃,制定了實施方案,將20個方面、127項具體建設任務分解到21家單位。

  今年4月19日,七台河市召開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動員大會,會議開到鄉鎮、街道。七台河市直機關工委還發出了《我是黨員我帶頭,創森工作我當先》號召書,新建義務植樹基地14個,近萬名幹部職工共栽植五角楓、連翹、紫丁香等綠化喬灌木3.75萬株,面積16.7公頃。

  目前七台河市創森工作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對照《國家森林城市評價指標》規定的36項考核指標,七台河市創森工作已達標或基本達標20項,未達標與待建指標都在有序推進中。創森工作開展以來,各縣區、各部門全力推進創森各項工作,自然資源、城管、交通運輸、教育、水務、園林等相關部門結合自身工作,積極推進,全力參與創森各項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栽植苗木823.34萬株(叢),完成投資約14.72億元。

  規劃期十年的創森工作仍然在路上,七台河市正積極推進創森工作進社區、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農村,以“見縫插綠、留白增綠”為抓手,以增加綠量、提升品質、擴充容量為重點,不斷提高城市生態文明建設水準,努力為群眾創造一個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的美好生活環境。(馬鳴揚 解洪旺 記者 潘宏宇)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