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面開啟公共交通行業數字化轉型新征程 哈爾濱市交通運輸局發佈《哈爾濱市城市公共交通數字化轉型指導意見》
近年來,數字化技術加速創新,日益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黨的十九大又提出建設數字中國的戰略構想,加快建設智慧、高速、泛在、融合的數字化基礎設施成為全社會各行各業的迫切需求。自2018年以來,哈爾濱市交通運輸局堅決貫徹落實國家、省、市戰略部署,堅持自我革命、創新驅動、調整職能、再造流程,全力推動公共交通行業傳統管理方式轉變。日前,哈爾濱市交通運輸局發佈《哈爾濱市城市公共交通數字化轉型指導意見》,在全省率先開啟公共交通行業數字化轉型並加以實施,以利用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提升公共交通治理能力為工作目標,全面開啟公共交通領域數字化轉型建設新征程,邁出哈市交通運輸高品質發展堅定步伐。
公交優先廊道助力百姓快捷出行 供圖 受訪單位
交通運行監測調度指揮中心實現對運輸車輛實施監控 供圖 受訪單位
當前,交通運輸發展已經由傳統要素驅動增長進入高品質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迫切需要數字化轉型等戰略舉措添薪續力。傳統公共交通領域數字化應用程度不高,網絡化、信息化服務支持不足,各類公共交通服務智慧銜接不夠順暢,交通供給方式已難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出行服務需求,公共交通治理能力難以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要求。為破解公共交通發展“瓶頸”,推進交通運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緊跟交通運輸時代發展步伐,哈爾濱市交通運輸局積極落實《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和《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1-2025年)》要求,堅持問題導向,不斷改善交通出行服務體驗,依託世界銀行貸款哈爾濱高寒城市智慧公交系統建設項目,先行先試,走出一條硬體先行、網絡支撐、數據多元的數字化轉型探索之路。
快速建成交通運行監測調度指揮中心,形成一整套包括數據中心、災備中心、通信網絡、智慧指揮中心硬體系統和交通運輸智慧化管理平臺軟體系統的綜合交通運輸監測與協同調度業務系統,範圍覆蓋常規公交、巡遊出租、網約出租、交通執法、應急指揮、公交規劃等交通運輸各領域。
同時,不斷完善全市營運車輛監控設備布設,總計安裝72834台車載智慧監控設備,實時掌控全市6251輛公交、4684輛網約計程車、14380輛巡遊計程車、47519台“兩客一危及重型貨車”等運輸車輛的運營管理。打造新陽路、南直路、長江路三條公交優先廊道,開創性安裝68台雷達檢測設備,實現公交廊道智慧感知。目前,哈市交通運輸前端數字感知硬體設備功能配置、運算存儲能力及網絡系統建設等方面已經達到國內先進城市水準,為下一步數字化轉型工作深入開展提供了強大的硬體基礎保障。
圍繞群眾最關心的公交出行服務體驗,完成規劃建設2300余塊公交電子站牌,推出“哈爾濱交通出行”APP及微信公眾號,對車輛實時位置、到站情況、車廂擁擠度、公交線路沿途路況等信息實時推送。市民隨時可以拿出手機或到公交電子站牌了解公交車輛的運行情況,提前規劃出行時間,讓市民掌握公交出行的主動權,最大程度消除市民的候車焦慮,有效提升市民公交出行體驗。
傾力打造數據集成與可視化平臺和交通運行監測與決策支撐平臺,通過數據可視化技術,將公交車運行情況、網約車運營狀態實時影像、數據等多要素集中顯示,實現對公共交通運行情況、運營態勢的精準監測。快速為220多條線路、6000多個公交站點建立線網規劃數據,自動數據計算較人工審核規劃線路更為科學合理,為公共交通出行服務與管理帶來全新的數字化手段。
以現有數字化硬體設施為基礎,以著力提升公共交通數字化服務體驗為目標,哈市交通運輸局將堅定不移全面推進公共交通行業數字化轉型建設,重點繼續完成好九個方面工作。一是加快綜合交通運行監測調度指揮中心建設,提升城市公共交通綜合監測指揮能力;二是推動管理要素數字化,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治理能力;三是加強重點領域監督管理,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整體管控能力;四是深化交通政務“一網通辦”,提高用戶滿意度;五是推動智慧交通服務民生工程,提供出行服務新體驗;六是開展行業決策數字化應用,提升城市公共交通分析決策水準;七是加快政務數據開放應用,促進智慧交通建設高品質發展;八是以稽查管理需求為導向,推動交通執法數字化革新;九是推動智慧公路建設,提升公路智慧化管理水準。
公共交通行業數字化轉型,是一道擺在每一位交通運輸奮鬥者面前必須做好的必答題。哈市交通運輸局將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牢牢把握交通“先行官”定位,緊緊抓住數字化轉型發展機遇,以勇於探索、開拓創新、嚴謹紮實的工作作風持續推進公交行業數字化轉型各方面工作走向深入,不斷促進哈市交通運輸提效能、擴功能、增動能,不斷增強哈爾濱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記者 邢漢夫)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