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12月7日哈爾濱新增確診病例1例 6個主城區將開展第四輪全員核酸檢測
2021-12-08 15:03:12來源: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 劉才星責編: 周經韜

  國際在線黑龍江頻道消息(牟海微):12月7日0時至24時,哈爾濱市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例,在香坊區,為集中隔離觀察期間發現,已閉環轉運至市第六醫院進行隔離治療。 

  專家組依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八版修訂版)》,結合臨床、影像學表現和實驗室核酸檢測結果,診斷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目前,已對上述確診病例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和基因測序工作。有關部門已對所有排查出的密切接觸者和密接的密接全部落實隔離管控措施,並進行追蹤排查,對涉及到的小區進行封閉管理,對其曾經活動過的場所進行終末消毒和封閉管理。新增確診病例主要情況:

  確診病例35: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普通型),現住香坊區新松茂樾山小區2期。

  目前,哈爾濱市正在全力開展流調溯源、隔離管控、核酸檢測、病例救治等工作。為切實加強疫情防控工作,快速有效阻斷疫情傳播渠道,堅決落實“防輸入、防輸出、防擴散”,依照市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揮部發佈的第43號、44號、45號公告,哈爾濱市疾控中心提醒廣大市民群眾,繼續牢牢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密切關注確診病例相關信息,如與確診病例有過接觸史或活動軌跡有交集、重合的,應當主動向所在社區(村屯)、工作單位報備,並配合落實防控措施。如出現發熱、幹咳、乏力、咽痛、嗅(味)覺減退、腹瀉等症狀,請勿自行服藥,需佩戴口罩儘快到就近的醫療機構發熱門診排查和就診,就診過程中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並主動告知旅居史、接觸史。      請廣大市民群眾非必要不離哈,確須離哈的要經所在單位、社區(村屯)和屬地區縣(市)指揮部批准,並須持48小時內2次(間隔≥24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憑“龍江健康碼”綠碼通行。 

  道裏、道外、南崗、香坊、平房、松北等6個主城區內人員和車輛非必要不出主城區,確須出主城區的要按照離哈人員嚴格審批;外地來哈人員和哈市其他區縣(市)人員非必要不進出主城區,確須進出主城區的須持24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應急、就醫、防疫、重要公務、民生保障等相關人員和車輛不受限制,但須持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在做好防護的前提下,憑“龍江健康碼”綠碼通行。暫停全市長途公路客運,暫停主城區與其他區縣(市)以及縣(市)之間的公共交通。從有國內本土陽性感染者所在省(區市)抵返哈人員和所有境外抵返哈人員,應當在到哈前通過“龍江健康碼”進行報備。具體報備方式:在微信中搜索“龍江健康碼”小程式,進行實名註冊後,在“龍江健康碼”首頁點擊“抵返哈爾濱登記”欄目,進行信息填報。不使用智慧手機的人員,應請他人代為註冊“龍江健康碼”進行報備。對不按要求提前報備,造成疫情傳播後果的人員,將依法嚴肅追究責任。為以最快速度控制疫情傳播風險,哈爾濱市對與陽性感染者有時空伴隨的軌跡交集風險人員,實行了“龍江健康碼”賦黃碼管理。經專家深入研判後,根據風險程度,確定不同的管控措施。對判定為風險程度較低的人員,可通過連續參加兩輪全員核酸檢測,結果全部為陰性的將自動予以解碼;或自行在三天內進行兩次間隔不少於24小時的核酸檢測,結果全部為陰性的,可直接向社區申請解碼。對於風險程度較高的人員,需延長賦黃碼期限,待進一步排查核實後按相應防控要求執行。

  居家健康監測人員如出現發熱、幹咳、乏力、嗅(味)覺減退、鼻塞、流涕、咽痛、結膜炎、肌痛和腹瀉等症狀,須立即向所在社區(村屯)報告,由社區(村屯)安排專人專車轉運至發熱門診排查診治,並立即進行核酸篩查,在診斷結果未出之前嚴禁私自離開。 

  目前,哈爾濱市六個主城區已完成三輪全員核酸檢測,檢出陽性感染者4人,實踐證明,全員核酸檢測是快速篩查陽性感染者的有效措施。為進一步及時發現和控制傳染源,今天啟動六個主城區第四輪全員核酸檢測,其他3區9縣(市)正在進行第一輪全員核酸檢測,各區域內市民群眾攜帶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前往採樣點進行核酸檢測。為確保核酸檢測全覆蓋、無遺漏,對核酸檢測實行“龍江健康碼”賦碼管理,未按疫情防控要求進行核酸檢測的人員將被賦黃碼,待完成檢測且結果為陰性的,“龍江健康碼”會調整為“綠碼”。如因核酸檢測信息有誤導致碼色異常,居民可持核酸檢測記錄及有效證件到所在地社區(村屯),由社區(村屯)龍江健康碼管理員核實情況,予以更正;不確定社區(村屯)的人員可撥打12345熱線電話進行諮詢辦理。

  為集中力量做好全員核酸篩查工作,新冠疫苗接種工作暫停。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