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中國石油大慶油田:三次採油産量連續20年超千萬噸
2021-12-09 14:52:55來源: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 牟海微責編: 周經韜

  國際在線黑龍江頻道消息:截至2021年12月8日,中國石油大慶油田三次採油年産量再次突破千萬噸,連續20年産量超千萬噸,累計生産原油2.86億噸,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三次採油生産基地。三次採油技術已經成為支撐大慶油田可持續發展的主導開發技術,有力推動了世界提高采收率技術的發展。

中國石油大慶油田:三次採油産量連續20年超千萬噸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11209101621

國家能源陸相砂岩老油田持續開採研發中心落戶大慶油田 攝影 許書晨

  通常把利用油層能量形成的自噴採油稱為一次採油,向油層注水對其補充能量開採石油稱為二次採油,而通過注入化學物質來改善油、氣、水及岩石相互間的性能,開採出更多的石油稱為三次採油。三次採油技術是老油田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技術手段。目前,三次採油已廣泛用於大慶油田的一類油層和二類油層,應用三次採油技術後,采收率在二次採油技術的基礎上,提高了14至20個百分點。

  資源有限,創新無限。大慶油田始終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按照“應用一代、研發一代、儲備一代”的思路,經過持續攻關研究,建立形成了聚合物驅和三元複合驅兩套三次採油技術系列,並且始終保持世界領跑地位。

  早在上世紀70年代,大慶油田就開展了小井距聚合物驅先導性礦場試驗,但僅提高采收率4個百分點左右。80年代末期,聚合物驅和其它的化學驅技術在全世界範圍內進入低潮,許多國家對化學驅的科學研究停滯不前,礦場試驗紛紛下馬。

  面對諸多疑慮和困難,大慶油田堅定不移地開展聚合物驅技術攻關,在失敗中找原因,在實踐中找依據。經過20多年的調研、科技攻關、先導性試驗和工業性礦場試驗,突破了國外已有理論框架和技術路線,創新發展了聚合物驅油理論,形成了成熟完善的配套工程技術。

中國石油大慶油田:三次採油産量連續20年超千萬噸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11209101627

大慶油田第三採油廠注採304班員工調整記錄單井注入量 攝影 許書晨

  1995年開始先後在一、二類油層聚合物驅工業化推廣應用以來,通過完善聚合物驅油方案設計、聚合物驅跟蹤調整、新型聚合物驅、採油地面配套工藝等技術,實現了一、二類油層聚驅采收率處於同一水準,達到了“對象變差、效果不降”。到2021年底,一類油層聚合物驅工業化區塊達到72個,累計産油1.60億噸;二類油層聚合物驅工業化區塊達到46個,累計産油0.70億噸。

  隨著開採對象的變化和地下形勢的日趨複雜,大慶油田未雨綢繆,于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三元複合驅技術研究攻關。當時,曾經有國外研究成果表明,大慶原油酸值過低、不適合應用三元複合驅技術。根據這一結論,國外的一些專家斷言,讓大慶油田徹底忘記三元複合驅技術。

  面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大責任,大慶油田絕不輕言放棄。從1983年起,就超前開展三元複合驅技術攻關,經過上萬次實驗,突破了傳統理論框架和技術路線,揭示了三元複合體係超低介面張力與表面活性劑結構、原油組成的關係,研製出大慶原油形成超低介面張力的三元複合驅油體系,打破了“大慶油田低酸值原油不適合三元複合驅”的論斷,形成了具有大慶特色的三元複合驅油理論,並攻關解決方案設計、舉升和採出液處理、藥劑生産等世界級難題,于2014年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三元複合驅技術的集成配套和規模應用,采收率比二次採油的水驅技術提高20個百分點以上。自2016年起,年産原油連續6年保持在400萬噸以上;到2021年底,三元複合驅技術已在大慶油田37個區塊實現工業化推廣應用。

  大慶油田創新形成了整套可複製、可輸出化學驅集成配套技術,創新了化學驅大幅度提高采收率驅油理論,研發出系列驅油用化學劑並實現工業化規模生産,形成了化學驅工業化集成配套技術。三次採油技術創新成果獲國家級獎勵7項,省部級獎勵78項;取得授權核心專利155件,其中發明專利75件、企業專有技術185項。建立了化學驅技術管理標準體系,制訂企業技術標準62項,生産管理制度28項。

  大慶油田在創新三次採油技術的過程中,建成了開放式的國家提高采收率重點實驗室、國家能源陸相砂岩老油田持續開採研發中心,中國石油三次採油先導試驗基地,黑龍江省提高原油采收率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目前,三次採油核心專利和專有技術不僅在國內油田應用,還成功為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印尼、阿曼等國家提供了技術服務。(文 邱成洋)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