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大數據助力百萬農資秒到賬
2021-12-10 09:56:34來源: 黑龍江日報編輯: 劉才星責編: 周經韜

  信用良好,銀行優質客戶,這些竟是黑龍江省農民的新標簽。

  您別不信——初冬,建設銀行佳木斯分行富錦支行行長房繼文正奔忙在富錦的田間地頭向農戶宣傳貸款服務。行長追著農民跑,這背後都是大數據的功勞。

  建設銀行黑龍江分行提供的數據表明,近年來,建行黑龍江分行應用大數據已為黑龍江省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放貸款340多億元。

  富錦市富錦鎮上街基村的闞長君就是在今年春耕時用建設銀行的手機APP貸款,通過實名驗證後,獲得了10萬元貸款,購買農資種了300多畝水田。

  合作社這樣的農業經營主體貸款也很便捷。富錦市錦山鎮世一村的尹立東,以合作社的形式貸款,通過銀行APP,立馬就到賬253萬元。尹立東説:“以前貸款得出去跑三四趟,還得求人,現在動動手指,貸款秒到賬。”

  正忙著向農民做宣傳的行長房繼文告訴記者,2021年,富錦支行發放涉農貸款8.63億元,現在2022年農業信貸的序幕已經拉開,爭取實現投放額超10億元。

  大數據讓農民貸款不求人的同時還降低了貸款成本,農民自主“樂貸”,金融機構也敢貸。記者從建行黑龍江分行了解到,個人農戶新戶貸款年利率第一年是5.15%,第二年4.95%,比第一年低0.2%,符合條件的農戶最低年利率可達4.25%。和尹立東同村的付國強已經在建行貸款三年,今年他所在的合作社又貸到了257萬。付國強告訴記者,自己這樣的‘信用戶’,不僅利息會下調,額度還會提高。

  這一讓人欣喜的變化源於黑龍江省實行的“農業大數據+産業互聯網+金融科技”新模式。農投集團大數據公司是黑龍江省農業大數據的“操盤手”。大數據公司總經理張明對記者説,大數據公司運用新一代信息將黑龍江省土地確權、土地流轉、財政補貼等相關數據進行整合,和金融機構共同完成交叉驗證,為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授信提供精準依據。

  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一直是困擾黑龍江省農民貸款的“三難”。為此大數據公司做了深入的調研,發現産生“三難”的背後有幾大原因。一是農民以前並沒有意識到信用的寶貴,隨意將身份證借給他人借貸,他人逃貸後對自身信用造成不良影響;二是農民貸款渠道少,只有農業銀行、農信社等金融機構;三是貸款難,使得農民不得不借高利貸,有些地方民間借貸利率高達15%。貸款壓力非常沉重,成為影響農民增産增收的重要一環。

  涉農主體信用缺失,如何解決銀行拒貸、惜貸是問題的關鍵。於是大數據公司與建行黑龍江分行攜手,依託大數據對貸款“三難”進行破題。通過在齊齊哈爾、綏化等地的試驗,僅2018年末~2019年春就為農民貸款40億元。

  “我們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應用農業大數據、政務大數據、金融大數據交叉驗證,幫助農民通過手機,實現線上一鍵貸款。”建設銀行黑龍江省分行鄉村振興金融部總經理賈東表示,農民年年都要種地,需要資金週而复始,已逐漸對個人信用重視起來。2019年末~2020年春,建行黑龍江分行對黑龍江省農民放貸120億元,2020年末~2021年春突破180億元,三年累計投放340多億元。

  有了成功的範例,與大數據公司合作的金融機構逐漸增多。2020年大數據公司已與10家銀行達成合作,在全省全覆蓋,推出産品達18款。“截至2021年4月末,黑龍江省農村金融服務平臺累計線上發放貸款超過550億元,服務農戶、農業經營主體39萬個,利率低至4.25%,創新了金融支農新模式,有效解決了農業農村生産資金需求。”張明告訴記者。

  其實,大數據公司對大數據的深挖與利用不止於此。張明表示,大數據公司的平臺還提供農業生産託管服務、智慧農業服務、農産品銷售服務,包括農資、種植收割、倉儲、加工、行銷等全産業鏈服務。他舉例説,現在大數據將購買種子農藥的數據也引入進來,給農民放貸可以通過土地確權、財政補貼、購買農資等多重數據進行驗證,正因為有這些多維度的數據,使得闞長君們僅通過實名驗證就能辦理手機貸款。如今,手機已經成為農民的“新農具”,百萬農貸資金正通過“雲端”流向黑土地的田間地頭。(記者 桑蕾 見習記者 杜清玉)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