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改造升級“老字號” 深度開發“原字號” 培育壯大“新字號” 黑龍江持續優化産業結構
2021-12-14 09:20:33來源: 人民日報編輯: 牟海微責編: 趙瀅溪

  11月16日,金沙江白鶴灘水電站10號機組正式進入總裝階段。在這個當今世界在建規模最大、技術難度最高的水電工程中,哈爾濱電氣集團有限公司攻克了100萬千瓦水電機組多項世界性技術壁壘,實現了我國高端裝備製造的重大突破。

  今年初,全球第一台“華龍一號”核電機組——福建福清核電5號機組投入商業運行。哈電集團攻克多項重要核電技術,為“華龍一號”全球首堆提供關鍵動力。

  哈電集團深耕發電設備製造業,成立70年來創造了200余項“新中國第一”,累計生産發電設備4.6億千瓦。截至10月底,哈電集團工業總産值同比增長16.4%,發電設備産量同比增長34%。

  哈電集團的改革發展,是黑龍江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的縮影。作為老工業基地,黑龍江因工業輝煌而輝煌。但長期積累的體制性、結構性矛盾,也曾使黑龍江發展遇到新的困難和挑戰。

  2016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調研時強調,黑龍江轉方式調結構任務艱巨,要著力優化産業結構,改造升級“老字號”,深度開發“原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

  著力完善體制機制、著力推進結構調整、著力鼓勵創新創業,黑龍江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産業結構調整優化步伐加快。“十三五”時期,黑龍江製造業增加值年均增長5.1%,高於規劃目標2.1個百分點。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走出一條品質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的振興發展新路。”黑龍江省委主要負責同志表示。

  奮進“十四五”,黑龍江在做好“三篇大文章”上下功夫,著力鍛長板、補短板,優化産業結構。

  ——改造升級“老字號”,讓國之重器煥發更大活力。

  今年前三季度,中國一重集團有限公司各項經濟指標再創新高,實現利潤總額11.05億元,同比增長38.1%。

  “我們一手抓改革,一改過去以生産為中心的管理體制,確立以行銷為中心的新機制,同時深化勞動、人事、分配‘三項制度’改革;一手抓創新,5年來研發投入年均同比增長32.9%。”中國一重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明忠説。

  老樹發新枝。實施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升級、提高産業鏈競爭優勢,中車齊車等一批“老字號”持續增強市場競爭力。黑龍江裝備工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由2012年的6.8%提高到2020年的12%;今年前三季度,黑龍江規模以上工業、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0.1%、15.5%。

  ——深度開發“原字號”,傳統優勢産業鏈向下游延伸。

  中國石油大慶石化煉油廠區,煉塔高聳、油罐錯落、管線縱橫。智慧化控制室裏,常減壓聯合車間主任郭東升緊盯螢幕,“原油通過常減壓裝置初步分離成瓦斯、石腦油等組分,再經過二次精細化加工生産出丙烯、液態烴等基礎化工原料。”

  著力解決“大而不強、化工上下游不匹配”等問題,大慶石化煉油結構調整轉型升級項目于去年10月全面投産。“大煉油項目通過延伸‘油頭化尾’産業鏈,每年能多提供120萬噸石化基礎原料,新增銷售收入159億元。”中國石油大慶石化公司總經理王一民算了一筆賬。

  “全省共梳理出規模以上‘原字號’企業1800多戶,主要集中在石油、煤炭、糧食等領域。我們以‘油頭化尾’‘煤頭電尾’‘糧頭食尾’等為抓手,大力發展精深加工項目,延伸産業鏈,提升價值鏈。”黑龍江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介紹。

  ——培育壯大“新字號”,激活振興發展新動能。

  操控指令下達,握著毛筆的機械手臂一筆一畫寫出一個“福”字;裝載上貨品,移動機器人平臺實時規劃路線、及時避障……在哈工大機器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展廳,數十種智慧裝備産品引人關注。

  “我們依託省內高校科技資源,以政産學研深度融合的方式推進機器人及相關智慧裝備領域的技術研發。”哈工大機器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裁王洪波説,目前集團科研人才隊伍超1200人,取得專利1300多項。

  黑龍江大力推動創新驅動戰略貫徹落實:實施科技成果高品質落地轉化和區域創新發展載體建設“兩大行動”,2015年和2018年分別啟動實施“科技型企業三年行動計劃”,今年重點打好全社會研發投入提升和重點領域關鍵技術攻關“兩大攻堅戰”……“目前,全省新註冊成立科技型企業超過4萬家,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1932家,新産業新業態呈現集群式成長。”黑龍江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説。(記者 吳齊強 郝迎燦)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