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無人機專家跨界造“床” 解決失能老人照護難題 哈工大人破題智慧養老
2021-12-17 13:26:52來源: 黑龍江日報編輯: 牟海微責編: 趙瀅溪

  中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正在慢慢展現。當老年人口結構變成主要的人口結構,誰來養老?如何養老?

  在王忠信看來,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要通過人工智能來服務老年人,通過科技手段對抗老齡化,減少照護人員數量,減輕照護人員短缺給家庭和社會帶來的壓力和負擔。

無人機專家跨界造“床” 解決失能老人照護難題 哈工大人破題智慧養老

  記者體驗智慧護理康復床功效。

  無人機專家 為何跨界造“床”?

  從他在醫院看到一場手忙腳亂的轉運開始

  初見王忠信,談話是從年齡切入的。65歲的王忠信不顯老。身板溜直,頭髮濃密,氣色好。

  王忠信畢業于哈工大,從上大學時的王同學到留校後的王教授,他從沒離開過哈工大,直到退休。

  2001年,王忠信開辦了盛世特種飛行器公司,研製的無人機涉及軍事、氣象、石油等多個領域,業界享有盛名。

  在他的無人機展廳,王忠信一件件地介紹起他的寶貝,像個孩子在炫耀自己的玩具。輪到“智慧護理康復機器人”了,他説這也可稱作“智慧護理康復床”。

  研發“床”的動念是從他在醫院看到一場手忙腳亂的轉運開始的。

  2019年初,王忠信到醫院辦事,發現一個重患被推到病房後,四個人手忙腳亂勉強把病人放到床上。

  王忠信與醫生護士交流,得知移動重患確實很麻煩,全靠人抬。另外,失能老人的照料更是拖累多數兒女,困擾無數家庭。

  “造個機器人不就解決了嗎!”研發工業機器人出身的王忠信就這樣決定跨界出招。

無人機專家跨界造“床” 解決失能老人照護難題 哈工大人破題智慧養老

無人機專家跨界造“床” 解決失能老人照護難題 哈工大人破題智慧養老

無人機專家跨界造“床” 解決失能老人照護難題 哈工大人破題智慧養老

無人機專家跨界造“床” 解決失能老人照護難題 哈工大人破題智慧養老

  智慧護理康復床工作原理演示

  調研中的無助病例 令人催淚

  “見得越多心情越沉重”

  我國自1999年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口規模日益擴大、老齡化程度日益加深。

  有數據顯示,我國有失能人口4500萬人,其中東北地區500多萬人,黑龍江省近130萬人,哈爾濱市36萬人。預計到2030年我國失能人口將達6290萬人。

  這組數字驚到了王忠信,他深入醫院、養老院、社區、家庭,調研失能老人養老問題。“不設身處地,你體會不到這類人群的無助與無奈、悲哀與悲涼。”通過大量走訪,王忠信不由發出這樣的感慨。

  案例1

  今年50歲方正縣的隋先生,6年前突發腦幹出血,現完全不能自理,雇一個護工12小時需要200元,為此妻子辭去工作照顧他。翻身、坐起、下床,妻子説,給丈夫每做一項自己都累得一身汗。有一次妻子沒抱住丈夫,兩人摔倒在地,抱頭痛哭……

  案例2

  今年76歲的徐先生,7年前患小腦萎縮直至失能。獨生女兒在國外,分身無術,300元一天雇不到合適的護工,最後還是在老家找來一對年近七旬老兩口幫忙照料,月薪1萬,人家還嫌累……

  “見得越多心情越沉重。”王忠信説,他在調研中還發現,醫院、養老院面臨招不到人的窘境。“道外區某養老院負責人劉院長跟我説,年輕人不愛幹,年老的幹不了,護工群體都集中在四五十歲的中年人,而這部分人多數上有老下有小,高薪也難留人。”

  醫院方面也有苦楚。醫護人員人手不夠,像移動病患這樣的力氣活,都得家屬“伸手”。市面上護理産品同質化嚴重,功能單一,不夠智慧,在機械結構設計上不能完全滿足失能或半失能患者的護理動作。

  在王忠信看來,機器人不僅僅是要解決一個翻身、移動的問題,吃飯、洗澡、大小便怎麼辦?怎麼來配套?“研發機器人的目的就是減輕照護人員的勞動強度,最大限度地解放照護人員雙手!”

無人機專家跨界造“床” 解決失能老人照護難題 哈工大人破題智慧養老

王忠信講述研發過程

  7個月研發出國內首臺護理機器人

  要“翻身”不難,難的是如何柔性翻身

  早在2018年,哈爾濱工業大學與哈爾濱醫科大學科研人員共同組建了哈工大醫療康復機器人聯合實驗室,成立“哈工大王子才院士工作站”,這是我省第一個衛生健康領域院士工作站。以中國工程院院士、哈工大倣真與自動控制專家王子才為引領,專事智慧康復、養老、醫療設備研發。

  2019年4月,智慧護理康復機器人正式立項研發。

  要康復機器人幫助患者實現曲腿、起背、站立這些基本動作不難,甚至將患者身體抬升也不是問題。可是如何實現幫患者翻身,難了。

  王忠信去德國、加拿大、以色列國家考察一圈,“翻身”問題,無解。受訪的國外機構表示,如果王忠信攻克這一技術,希望能夠進一步合作。

  其實,要“翻身”也不難,難的是如何實現柔性翻身。

  一個偶然的機會,王忠信從捲揚機上得到啟發,研發出的柔性軀體翻身結構為獨家首創,獲得國家專利技術。

  短短7個月,智慧護理康復機器人研發成功,投放到哈醫大一院和部分家庭用戶進行臨床實驗。

  為使科研成果儘快實現轉化,當年11月,融智醫康(哈爾濱)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成立,王忠信任董事長。

  2020年2月,首輪新冠疫情暴發,情勢嚴峻,各醫院急需一種既可減輕醫護人員勞動強度又能降低接觸風險的設備參與抗疫,可遠距離遙控操作的護理康復機器人有了用武之地。

  2020年2月17日,王忠信團隊向新冠肺炎收治定點醫院捐贈9台價值37萬元智慧護理機器人,這9台護理機器人在重症監護室大顯神通。

  記者現場體驗:

  有雙手在推你, 卻感覺不到手在哪

  護理康復機器人多少錢一台?

  4.2萬元。

  價值4.2萬元的一張“床”什麼樣?有什麼特異功能?12月8日,記者進行了體驗。

  表面看,除了床尾有控制面板外,護理康復機器人與普通醫用床區別不大。其實,機關都藏于床底。

  護理康復機器人主要用於失能者護理和肢體功能恢復,預防壓瘡和肌肉萎縮。

  融智醫康公司總經理王雷介紹,護理康復機器人可實現邊欄自動控制、動作角度自動測量,生命體徵自動監測等17項功能。操作模式分為5種:鍵盤、腳踏、手機、語音、手勢。

  另外,與之配套的餐桌、智慧定位手杖、多功能按摩墊子、床上洗浴槽、多功能抱椅等豐富和延伸了這張“床”的功能。

  王雷引導記者躺在這張機器人床上,一項一項體驗它的神奇功能。

  “高位坐姿”,話音未落,記者身體便被高高抬起,坐直。

  “這個功能讓長期平躺的身體垂直,視角恢復到平視。當身體舒緩和視野打開後,刺激用戶恢復日常活動的慾望。”

  “站立!”語音發出後,原本躺平的記者緩緩站立起來,並按要求自動行走到指定位置,窗外景色盡收眼底。“站立這個動作有助於消除長期臥床引起的充血和水腫,降低褥瘡風險,經常站立能保持呼吸通暢,確保氧氣供給,預防患者肺部感染。”王雷説。

  “懸浮”功能可以將患者整體垂直升降30釐米,實現全身釋壓,防止壓瘡産生。“患者懸浮後,照護人員可以進行腰椎骨、後背、大腿、臀部按摩。”而“翻身”這個功能重在“柔性”上,“這個動作可以減少患褥瘡風險較高的腰椎骨部的壓力。”王雷説。

  “起背”功能能夠有效減輕患者腰椎骨部的壓力,防止身體下滑。“這個動作可以實現吃飯娛樂、聊天看書、方便與家人交流。”王雷説。

  “曲腿”功能則可促進患者腿部血液回流,減少腿部壓力感。“這個動作將原本集中于腰椎骨部的壓力分散到臀部和大腿。”王雷説。

  一番體驗後,記者仿佛感覺自己的生活真的不用“自理”了。

  養老院裏的測算數據令人震驚

  兩個護工能照護 “床”上100個失能老人

  目前,這款護理康復機器人已應用到北京、上海、杭州、武漢十多個中心城市,合作的醫院、養老院共計21家,累計投放500多臺。

  “我們實際測算,使用智慧護理康復床,兩個護工即可完成一個普通社區8個失能者的照護任務,如果換做養老院,兩個護工能照護100個失能老人!”王忠信助理楊晶介紹,與護理康復機器人配套的APP將失能者吃喝拉撒睡行住坐臥走等動態,全部集于方寸螢幕之中,一部手機搞定。

  這個APP叫“康復雲管理平臺”,是利用互聯網、大數據整合資源,搭建生命體徵數據採集、雲端計算、客戶端展現為一體的遠程康護管理系統。

  失能者家屬只憑一部手機即可掌握其全部動態,諸如床動態、尿濕感應報警、故障報警、吃藥提醒、離床報警等,還可以監測患者生命體徵數據,比如體溫、心率、呼吸、血壓、血糖、血氧、睡眠等。

  “老齡化正在慢慢走近我們,我們需要新工具、新思維來迎接新的挑戰,用科技化對抗老齡化,通過人工智能來服務更多的老年人。”王忠信説,這事關百姓福祉和社會和諧。

  目前,王忠信和他的團隊正在研發更多的智慧養老産品,研發的喂飯機器人、情感陪護機器人等已經成型。其中,情感陪護機器人採用硅膠皮膚,柔軟細膩有溫度,能用2000個單詞和短句與老人對話。“還可以按照老人要求飾演前妻、前夫等角色……人老了,不僅需要身體的照料,精神養老不能被忽視和回避。”

  前不久,工信部、民政部、衛健委聯合發佈《智慧健康養老産業發展行動計劃》,提出到2025年,智慧健康養老産業科技支撐能力要顯著增強,産品及服務供給能力要明顯提升。

  王忠信看到後全文轉發給記者,並留言:“好的機遇來了!”(文/攝 記者 崔立東)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