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哈工程 “雙導師帶徒”培養卓越工程師
2022-01-10 09:32:12來源: 黑龍江日報編輯: 牟海微責編: 周經韜

  去年6月,25歲的王佳鵬回到學校領取哈爾濱工程大學動力與能源工程學院畢業證,與其他走出象牙塔的應屆畢業生不同,在王佳鵬研究生求學期間,有一半是在企業度過的,一邊上學一邊工作。當其他同學還在四處找工作時,他早早就被企業“預定”了,畢業後順利入職,薪資水準也高於應屆畢業生平均工資。

  “十四五”開局之年,哈爾濱工程大學主動融入龍江經濟社會發展,創新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牽頭創辦龍江工程師學院、成立龍江高端智慧裝備産教融合育人聯盟,組織126名教師積極對接省內科技企業46家,梳理對接技術難題117項,選派16名教師“沉浸式”入企挂職,遴選企業指導教師進校參與教學,319名專業學位研究生入企實習,探索了一條打造龍江工程師基地,“雙導師帶徒”培養卓越工程師隊伍的新路子。

  整合校企資源打造育才新載體

  2021年12月23日,哈工程與哈爾濱新光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簽署全面合作協議。五年內,雙方將各出資500萬元建立研發經費池,支持開展科學研究,共同打造協同創新平臺。

  根據協議,哈工程5位教師“沉浸式”入企到哈爾濱新光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挂職,不斷深化“産教融合”,以多學科交叉的産學研合作方式,建立互相支持、互相依託、共同發展的戰略夥伴關係。

  “高校不應在幾千、幾百畝土地上封閉起來培養人才,而是要在集結社會資源、凝聚社會力量中辦‘大教育’,不斷創新未來卓越工程師的培養模式。”哈爾濱工程大學校長姚鬱説,學校通過與企業共建專項班、遴選企業指導教師,共同改革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考核評價,促進與職業資格銜接。

  早在2021年5月末,哈工程選派動力學院副教授楊曉濤“沉浸式”進入企業,擔任哈電集團中央研究院艦船動力研究所所長。楊曉濤深切明白自己肩負著“解決企業真問題”的責任,積極為校企合作搭建紐帶橋梁,“穿針引線”竭力促進了動力學院杜敬濤教授團隊與哈電集團共建減振降噪主流專業團隊,圍繞船用推進系統減振降噪方法研究,推進零碳綠色動力裝備的研發與應用。

  資源的集結不止於此,哈工程還與哈工大、哈理工等12家工科高校深度合作,與哈電集團、中國一重、中船重工703研究所、哈焊院等38家龍江製造業重點企業及科研院所聯合協同,搭建産教融合、區域融合、開放融合的專業學位研究生育才平臺。

  開啟産教研融合育才新模式

  2021年9月,哈工程掛牌成立龍江工程師學院,著力打造全國工程類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示範標杆,這也是哈工程開啟産教研融合育才新模式邁出的關鍵一步。

  姚鬱説,哈工程著眼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大力推動我省優勢理工科高校與高端製造企業産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跨校跨學科培養機制,聯合培養高素質複合型人才。

  楊曉濤通過與哈電集團人力資源部門積極溝通,將哈電集團多名業內專家引入學校作為兼職導師。同時,以項目為依託,動力學院與哈電集團中央研究院等單位聯合培養研究生。首批研究生14名,已參與哈電集團項目,與企業共建的研究生課程《現代測試技術》得到企業多名專家的支持。

  該校材化學院與哈爾濱焊接研究院有限公司也聯合培養了研究生8名、本科畢業生2名,雙方發揮各自優勢,通過理論-實踐互動、理論聯繫實際的方式進行培養,目前聯合培養的博士已入職該企業,為龍江輸送了高品質人才,也為後續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哈工程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陳恒介紹,通過實行這種高校+企業“雙導師”培養制度,聯接校企師資,目前哈工程已部署首批126名教師、319名研究生進入龍江企業,聘任企業導師160余名,共享教育和科研資源,提升教學品質,推動工程技術人才培養更好契合生産實踐需求。

  打造優質科教資源共享新平臺

  平臺對人才的發展至關重要,也是吸引人才的關鍵所在。哈工程著眼推動龍江新舊動能轉換和新興戰略行業發展,搭建校企所科研創新合作平臺。

  哈工程與中航氣動院聯合成立的“先進聲學測試與降噪技術聯合創新中心”,推動共享多型風洞、水聲水池等大型儀器設備,聯合開展相關研究及工程應用與轉化等方向科研合作,首批啟動聯合支持5項合作項目。“學校積極與企業探索構建穩定的合作模式,共同打造協同創新平臺,有力支持雙方開展前沿科學研究和工程技術研發。”哈爾濱工程大學科研院副院長張建中説。

  同樣的科研創新平臺還有很多,哈工程聚焦製造強國和龍江振興戰略重大需求,圍繞龍江萬億級産業集群、千億級重點企業,與中國一重等國有大型企業共建了智慧裝備、新型材料等7家聯合實驗室,與哈電集團聯合成立無人智慧裝備創新研究機構,打造一流科研創新平臺。

  2021年8月6日,我省舉辦的省校合作線上推進會暨集中簽約儀式上,哈工程與雞西市簽署校地戰略合作協議,共建碳材料創新研究院,吸引石墨企業積極參與,開展全方位合作,助力石墨資源優勢轉化為産業優勢。

  該校材化學院、計算機學院、機電學院、航建學院、信通學院、人文學院也陸續與我省各地市企業共建一批服務産業發展的研發機構,積極梳理對接企業需求。截至目前,學校已與齊齊哈爾、牡丹江、雞西等地市簽訂了全面戰略合作協議,與5家企業共建頭雁工作站,已完成校企聯合立項59項。

  姚鬱表示,下一步,哈工程將持續聚焦製造企業的技術和人才需求,加強標誌性成果應用推廣,為龍江發展留人、為企業轉型升級賦能,為龍江振興積極貢獻哈工程的智慧與力量。(記者 趙一諾)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